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阻抗分析法研究光伏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动态交互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25 19:55
【摘要】:大量存在的并网逆变器会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和系统稳定性造成深刻影响,该文基于阻抗分析方法研究光伏并网逆变器与电网间的交互影响。论文定量分析光伏并网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由于阻抗交互影响所产生的谐波振荡,并通过基于硬件在环的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平台验证不同电网接入条件对并网逆变器稳定性的影响;推导LCL型并网逆变器的系统阻抗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前馈的主动阻抗控制策略来提高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稳定相角裕度,使光伏并网逆变器在不同的动态电网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控制鲁棒性;最后给出阻抗主动调整控制策略的设计过程和参数设计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主动阻抗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ower quality and system stability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V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and power grids based on impedance analysis. The harmonic oscillation caused by imped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 and power grid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ower network access condi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verified by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experimental platform based on hardware-in-loop. The system impedance model of LC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derived. An active impedanc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voltage feedforwar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table phase margin between the inverter and the grid, which makes th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have better control robustness under different dynamic grid conditions. Finally, the design process and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of the active impedance control strategy are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tive impedance control strategy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1360)~~
【分类号】:TM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伟;胡玮;魏岚婕;;多功能开关电源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2 杨潮,韩英铎,马维新;单相串联电压质量补偿器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5期

3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一种基于FPGA的谐振型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实现[J];电力电子;2005年06期

4 袁佳歆;陈柏超;田翠华;贾嘉斌;;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逆变器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5 李鑫;朱建华;岑盈盈;;吸收式冷藏箱逆变电源控制系统[J];轻工机械;2006年02期

6 金园园;王正仕;陈辉明;刘欢;;基于根轨迹的单相逆变器PID控制器设计[J];机电工程;2008年02期

7 王健;陈强;;免疫遗传算法在逆变器开关优化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董超;邱创;;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优化[J];湖北电力;2009年03期

9 曾嵘;年珩;;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10 赵卓鹏;贾石峰;;电流滞环跟踪PWM逆变器控制仿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存刚;;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SHE-PWM开关模式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裘君;赵光宙;刘栋良;王家军;;交流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其补偿策略[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祝龙记;张立;;基于非正交坐标系的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廖家平;张友奖;姚铭;;基于模数混合FPGA的标准正弦波逆变器设计[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忆平;李明;朱美强;;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冬平;李航飞;;干熄焦提升机的电气控制与故障分析[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洪礼;陈阿莲;张承慧;;一种交流光伏模块系统拓扑建模和仿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冯晓伟;MCU节能应用是热点 厂家力推低功耗产品[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焦念友;抽油机有了专用节电装置[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广东 华田;300W高效率逆变电源板[N];电子报;2002年

4 ;SAMSUNG X10北京现代-索纳塔[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中外迅驰笔记本大比拼[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6 曾宪勇 ;爱克赛Powerware 9305-130彰显技术优势[N];电脑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孟民;长岭进军新能源产业[N];宝鸡日报;2010年

8 程露;安凯两款新能源客车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杜燕;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谢东;分布式发电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何中一;PWM逆变器的控制及并联运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姜世公;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阻抗匹配关系和混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黄杏;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陈敏;非线性负载条件下的逆变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健r,

本文编号:2144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44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