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硅质量分数6.5%硅钢的脆性

发布时间:2018-08-03 10:01
【摘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硅质量分数为6.5%的硅钢,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自主设计研发的三点压弯机研究了反应温度、气氛含氧量和SiCl_4含量对硅钢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钢的晶粒尺寸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长大,硅钢的脆性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气氛含氧量在100mg·kg~(-1)时所制备的硅钢产生了晶界氧化现象,使硅钢脆性增加;SiCl_4含量较大时(体积分数35%)所制备的硅钢产生了Kirkendall空洞,导致其脆性加剧。
[Abstract]:Silicon steel with 6.5% silicon content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metho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xygen content in atmosphere and SiCl_4 content on the brittleness of silicon steel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spectrometer and three-point bending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size of silicon steel grow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brittleness of silicon stee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in size, and the oxidation of grain boundary occurs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of atmosphere is at 100mg kg ~ (-1). When the brittleness of silicon steel is in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SiCl4 is high (35% by volume fraction), the Kirkendall cavity is produced,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brittleness.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助项目(1114036)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YG0142129)
【分类号】:TM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爱云;田卫东;常立;牛巧云;;变压器噪声产生的原因及降低措施[J];电气制造;2011年06期

2 李慧;李运刚;梁精龙;;6.5%Si硅钢片制备技术的进展[J];特殊钢;2008年06期

3 王蕾,周树清,陈大凯;PCVD法渗Si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4 C.A.C.SEQUEIRA;L.AMARAL;;固态扩散过程中的Kirkendall效应(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尊;李斌;吴振宇;;罩式炉内罩外表面产生黄绿色薄膜原因分析[J];鞍钢技术;2010年02期

2 高振宇;张智义;李亚东;李文权;;无取向硅钢中高牌号产品瓦楞缺陷的控制技术[J];鞍钢技术;2010年03期

3 汪崇青;;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工艺研究[J];安徽冶金;2009年02期

4 吉亚明;杨勇杰;许云鹏;李国保;;无底层取向硅钢工艺与进展[J];宝钢技术;2009年05期

5 邢淑清;樊振海;朱燕玉;赵莉萍;麻永林;;磁场退火对冷轧无取向硅钢微观组织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何寒;曹建春;周晓龙;雍岐龙;彭圆圆;;取向硅钢中晶粒抑制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7 夏强强;李莉娟;刘立华;翟启杰;;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5期

8 杨林,田冲,陈桂云,张永昌,叶恒强;喷射轧制Fe-4.5%Si硅钢片的组织和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2年01期

9 高秀华,齐克敏,叶何舟,邱春林;异步轧制对硅钢极薄带三次再结晶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04期

10 王聪,单爱党,林栋粱,陈家光,曹涵清;温度对退火态6.5%Si-Fe热轧合金塑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治国;侯环宇;汪玲玲;;高磁通密度无取向硅钢的应用与发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樊振海;麻永林;邢淑清;金自力;赵莉萍;李中原;张小燕;;磁场退火对无取向硅钢微观组织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彭素云;;含Si6.5%Si钢塑性改善途径[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朱涛;裴陈新;董梅;沈昶;;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研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梁英;;攀钢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工业试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6 赵昱臻;李慧峰;王新宇;任学平;;DT4C电磁纯铁冷轧板的研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补集)[C];2009年

7 李正荣;李军;刘勇;罗击;李卫平;叶晓瑜;;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轧制工艺研究[A];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8 宋涛;李德君;;本钢薄板坯生产硅钢工艺研究[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岳尔斌;项利;李建军;;TSCR流程试制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的常化试验研究[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项利;岳尔斌;李建军;;主要工艺对CSP流程生产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组织、析出物和磁性能的影响[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翔;粉末冶金法制备高硅硅钢片的轧制和热处理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董浩;高磁性能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的研制[D];东北大学;2009年

3 孙颖;低温板坯加热工艺制备取向硅钢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何先勇;硅钢薄带凝固过程及组织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张中武;定向再结晶及其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董丹阳;钢的激光辅助渗硅过程与组织性能[D];东北大学;2008年

7 于永梅;TSCR过程Fe-3%Si钢带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张正贵;无取向硅钢织构与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张超;CSP薄板坯连铸连轧钢的热变形规律及其强化机理[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10 高鹏;基于环氧丙烯酸酯有机—无机复合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耐热绝缘涂料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巍;冷轧硅钢边裂产生机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廖广府;无取向硅钢连铸中间包及结晶器流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苏英俩;基于STM32的电工钢片铁损测试仪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柳勇;取向硅钢激光刻痕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邱钰杰;无取向电工钢RH脱硫工艺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世峰;双辊薄带连铸硅钢热轧常化组织与织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齐海峰;冷轧电工钢的产品质量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恭涛;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织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天韫;取向电工钢中MnS粒子析出的计算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波;鞍钢实业硅钢片厂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文,龚克成;锂离子电池用碳负极材料[J];电池;1997年03期

2 李青;熔融盐电沉积金属及合金[J];电镀与精饰;1998年02期

3 员文杰;沈强;张联盟;;粉末轧制法制备Fe-6.5%Si硅钢片的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7年01期

4 杨劲松,谢建新,周成;6.5%Si高硅钢的制备工艺及发展前景[J];功能材料;2003年03期

5 钟太彬,林均品,陈国良;Fe_3Si基合金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1999年04期

6 吴润;陈大凯;吴新杰;夏先平;;PCVD硅涂层对DW型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96年09期

7 刘艳;梁永锋;叶丰;林均品;陈国良;;冷轧0.02C-6.56Si高硅钢薄板的力学和磁性能[J];特殊钢;2007年03期

8 游涛,黄璞,冯大军,张恒;扩散工艺对6.5%WtSi高硅钢性能的影响[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王蕾,周树清,陈大凯;PCVD法渗Si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精龙;熔盐法沉积Si及制备Fe-6.5wt%Si薄板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曾孙,吕宪义,曲承林,庄荣书,赵树堂,邹广田;用热解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金刚石[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7年02期

2 夏小霞;周乃君;王志奇;;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的三维数值模拟[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3期

3 吴尉,杨启法,郑剑平;化学气相沉积钨单晶管材表面电解蚀刻形成的{110}晶面形貌[J];物理测试;2003年05期

4 刘德森;制作低损耗光学纤维的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简单分析[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0年02期

5 罗瑞盈,,杨峥,李贺军,刘应楼,康沫狂;化学气相沉积碳/碳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5年10期

6 邓都才,罗慧英,王艳芳,熊建纯,王淑斌;用微波等离子体激活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低衰耗光导纤维[J];通信学报;1982年01期

7 吕弋,章娴君,罗玲,郑瑞伦;羰基钼化学气相沉积对模具表面改性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张攀;王伟文;陈光辉;李建隆;;流态化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04期

9 杨曜源,方珍意,蔡以超,王向阳,张力强,肖红涛,田鸿昌,东艳萍,李卫,郝永亮;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透明硒化锌多晶[J];硅酸盐学报;2004年08期

10 崔炳■,袁凤池,程彬吉;用连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取Nb_3Ge的研究[J];低温物理;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世红;马眷荣;马振珠;;在线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动力学研究[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君;陈长琦;朱武;刘珍;陈明;;氮化硅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量子化学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张蔷;张晓林;张帆;奚中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的沉积速率对硅烷浓度的依赖[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浦鸿汀;孙霞容;;化学气相沉积聚合制备聚乙酰基对苯撑二甲基及其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5 杨艳;;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6 张溪文;韩高荣;;介质阻挡放电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研究[A];TFC'05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练友运;刘翔;许增裕;宋久鹏;于洋;庄志刚;;铜基表面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钨涂层的组织与性能[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C];2011年

8 刘晓亭;陈茜;罗静;王文宇;陈皓;;多孔石英陶瓷上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薄膜[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徐幸梓;张力;曾丁丁;陈玉安;韩志范;;氢在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材料过程中的作用[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健;罗迎社;李立君;钟琦文;殷水平;;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制造微碳柱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鑫;自组装单分子层上化学气相沉积铜薄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马磊;化学气相沉积原位合成过渡金属和碳纳米管复合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朱小奕;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4 何春年;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孟明;In_O_3晶面的可控生长及晶面依赖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冬梅;阵列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乐君;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超细铼粉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赵万顺;高温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的温度场和流场的研究与改进[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王薇;铼的化学气相沉积前驱体的合成探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季龙庆;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化硅过程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鹏;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与掺杂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郝振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ZrO_2涂层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孙爱祥;化学气相沉积TiN薄膜工艺优化及其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9 吴松;自组装单分子层改性硅基材上化学气相沉积铜薄膜及计算机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翁伟浩;连续快速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与掺杂二氧化钛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6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