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负序电流虚拟阻抗的微电网不平衡控制策略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single-phase load in microgrid leads to the generation of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and voltage, 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microgrid system. The difference of line parameters affects the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distribution ability of micro-power supply and reduces the reliability of micro-power supply. The increase of negative-sequence voltage ratio will reduce the power quality of micro-grid system.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supply under unbalanced load conditions of microgrid. The adaptive negative sequence virtual impedance is added in the control of micro power supply, and the negative sequence virtual impedance is adjusted by the amplitude of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Through the design of adaptive negative sequence virtual impedance, the accurate distribution of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of multiple micro-power sources under unbalanced load condition in isolated island mode can be realized. The influence of adaptive negative sequence virtual impedance on the voltage unbalance of common coupling point (PCC)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balance of PCC voltage, a secondary control method to improve the voltage and power quality of load node is presen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05A306)~~
【分类号】:TM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2 周念成;金明;王强钢;苏适;严玉廷;;串联和并联结构的多微网系统分层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2期
3 鲍薇;胡学浩;李光辉;何国庆;刘思言;;基于同步电压源的微电网分层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3期
4 关雅娟;邬伟扬;郭小强;;微电网中三相逆变器孤岛运行控制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3期
5 张庆海;彭楚武;陈燕东;金国彬;罗安;;一种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巍;赵云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2 曾凯文;文劲宇;;未来电网设备形态[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刘生辉;王克英;廖颜深;;智能开关柜操控装置Modbus-RTU通讯协议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0年07期
4 黄南天;徐殿国;刘晓胜;林琳;;基于模式相似性测度的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5 梅华;朱茳;崔磊;;基于多代理的智能配电网信息系统[J];电力建设;2012年03期
6 秦睿;汪红燕;葛智平;黄永卫;杨萍;;甘肃虚拟智能园区建设的关键技术[J];电力建设;2012年06期
7 王康;葛晓慧;辛焕海;甘德强;;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光伏面板模型参数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0期
8 姚志垒;肖岚;何流;魏星;;带整流性负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2期
9 沈沉;黄少伟;陈颖;;未来电网的快速建模与仿真方法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0期
10 赵争鸣;雷一;贺凡波;鲁宗相;田琦;;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伟;牟龙华;;智能配电网信息物理融合保护系统的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基于注入边界约束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储能容量选取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苏适;翟伟翔;;智能微网中恒进线功率控制的设计及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陈燕东;罗安;王文;金国彬;谢宁;;阻容性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精确分配方法[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赵耀;赵庚申;程如岐;郭天勇;;微网中直流母线能量优化利用方法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谢宁;罗安;马伏军;陈燕东;帅智康;;光伏电站与配电网谐波交互影响[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吴盛军;袁晓冬;;微网的电能质量试验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陈国华;;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智能配电系统规划[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可;金传付;王金锋;;微电网孤岛运行时的负荷分配策略[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10 刘娅琳;沈浩东;杜红卫;赵浚婧;鲁文;;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研究综述[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彦;基于博弈论的考虑输电网络约束电力市场均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黄碧斌;直流型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模型分析与暂态仿真[D];天津大学;2011年
6 周金辉;基于价值评估的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规划[D];天津大学;2012年
7 孟晓芳;基于虚拟技术的农村电力网规划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8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刘晓;新能源电力系统广域源荷互动调度模式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付超;风电并网的无功优化控制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嵘;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田军;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优化配置[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马向东;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及智能电网对供电营销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邱正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娜;面向电网公司的光伏电站监视系统的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康文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唐志伟;基于高级量测体系和J2EE的互动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朱会敏;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案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丁菲;含多种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低压微网系统的暂态建模与仿真[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梁量;分布式VSC动态虚拟阻抗优化并联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方正;;变流技术在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上的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6年02期
2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4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5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6 章健;艾芊;王新刚;;多代理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7 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9期
8 王成山;杨占刚;王守相;车延博;;微网实验系统结构特征及控制模式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9 茆美琴;丁明;张榴晨;苏建徽;孙鸣;;多能源发电微网实验平台及其能量管理信息集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10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玲玲;李长凯;张华中;张忠;;配电网单相断线故障负序电流分析及选线[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09期
2 冉兵;宋晓辉;;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电力;2009年06期
3 汤丹菁;;配电网节能降损的研究[J];能源工程;2009年03期
4 何文旭;;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运行对线损的影响[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蒋浩;王淼;;三相负荷不平衡对低压网损影响的分析[J];供用电;2008年03期
6 梁军翼;;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7 高志平;;配电网三相负荷平衡与经济运行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07年04期
8 杜新源;;高压单相配电变压器在配电网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9年10期
9 潘明;;农村配电网线损问题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李琳;任刚;龙飞;;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选线技术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凤;康怡;苑娇阳;;一种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新方法[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李景禄;周羽生;;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汪沛;;浅论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应用的有效性及其模块化集成实现方案[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孙舒;刘莉;张瑛;;基于典型负荷模式的异常数据处理[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6 罗红;;农村电网单相三相混合配电方式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杨伟;张学利;;配电网故障检测与隔离的一种矩阵算法[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刘瑞芳;;浅析亳州市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聿琳;朱少林;叶力行;邓勇;;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并联运行的影响[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碧云;;基于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渝慧;尖峰时刻谁来为配电网做备用[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其道;因地制宜 分类实施[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徐福兴 陈泉峰;一张“可视化”配电网[N];国家电网报;2011年
4 撰稿 许冰洲 杨晓 姚敏;南湖供电分局强壮配电网抢修“心脏”[N];嘉兴日报;2008年
5 张一龙 祁文运;信息化配电网亮相侯马[N];国家电网报;2010年
6 王学谦;沈阳配电网来了“地下工作者”[N];中国电力报;2004年
7 田晓君 赵东华;太原配电网台区电量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全面上线[N];太原日报;2010年
8 记者 姚刘权 实习生 万希 通讯员 潘新兴;电网调度从“手动”转为“自动”[N];嘉兴日报;2010年
9 翟佳禹;贵州20亿元建110千伏配电网[N];中国工业报;2006年
10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供稿;佛山GIS有效梳理配电网[N];计算机世界;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杏;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林景栋;配电网故障定位和负荷均衡的图算法[D];重庆大学;2002年
3 余欣梅;考虑谐波影响的配电网电容器优化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车仁飞;配电网潮流计算及重构算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鞠洪新;分布式微网电力系统中多逆变电源的并网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曲轶龙;全补偿消弧线圈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江辉;输配电损耗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史燕琨;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谢志远;面向10kV配电网运行监测的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周林;输电线路非全相运行时负序零序电流的补偿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培蓉;现代配电网运行状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侯其锋;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姜欣;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黄和清;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5 郭向军;配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6 吴孟泉;配电网GIS中的拓扑分析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刘广友;县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胡君;基于ORDB的配电网GIS系统一体化数据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周艳平;配电网故障恢复的模糊Petri网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石伟;配电网规划及其可靠性评估[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6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6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