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IGBT离线测试平台的功率逆变器损耗准在线建模方法

发布时间:2018-08-06 10:36
【摘要】:逆变器损耗研究一直是电力电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有方法大多依赖于器件厂商提供的数据手册,但是这些数据的提取环境为标准测试环境,与实际工况并不一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GBT离线测试平台的准在线建模方法,用该方法分析与等效逆变器的各种换流模式、调制方法和负载类型,借助离线测试平台模拟逆变器实际工况下的换流模式、驱动情况、缓冲电路以及杂散参数等工况,并调用测试平台建立的开关动态特性多维数据库得到逆变器实际工况下各开关工作点的开关能量损耗,最终计算出功率逆变器的损耗。与实测损耗的对比证明了该准在线建模方法的正确性。该建模方法对散热器的选取、高效率逆变器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Inverter loss research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Most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depend on the data manual provided by the device manufacturer, but the data extraction environment is standard test environment, 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a quasi-on-line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IGBT off-line test platform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various commutation modes, modulation methods and load types of equivalent inverters. With the help of off-line test platform, the converter mode, driving condition, buffer circuit and stray parameters of inverter are simulated. The switching energy loss of each switching poin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database of switch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ed by the test platform. Finally, the power inverter loss is calculate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measured loss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quasi-online modeling method. This modeling metho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radiator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high efficiency inverter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国家专业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2604-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2012CB215106) 欧盟FP7国际合作项目“HEMOW”(FP7-IRSES-269202)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群京;陈权;姜卫东;胡存刚;;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通态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2 胡建辉;李锦庚;邹继斌;谭久彬;;变频器中的IGBT模块损耗计算及散热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3 Boris L Corral Martinez;马柯;李睿;徐德鸿;;三电平和两电平逆变器效率分析与比较[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7期

4 黄碧霞;陈阳生;;一种三相逆变器损耗分析方法[J];微电机;2009年09期

5 吴洪洋,何湘宁;多电平载波PWM法与SVPWM法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6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逆变器损耗分析与计算的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5期

7 汪捚;杨兵建;徐枝新;邓焰;赵荣祥;何湘宁;;750kVA高功率密度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通用变流模块的低感叠层母线排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8期

8 何湘宁;杨兵建;吴岩松;吴建德;邓焰;;大功率三电平逆变器开关动态特性在线测试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4期

9 何湘宁;吴岩松;杨兵建;汪捚;邓焰;;大功率三电平逆变器的开关模态转换状态的实时监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景巍;大功率三电平变频器功率器件损耗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钢;刘志刚;沈茂盛;刁利军;;组合式变流器错时矢量调制技术及并联控制方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陈远;张慧;秦亮;刘开培;;选择性谐波控制的通用优化多电平PWM方法[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年04期

3 辛想;张庆范;;二极管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载波PWM控制方法的研究[J];变频器世界;2007年01期

4 马小亮;魏学森;;西门子的优化三电平PWM信号生成方法[J];变频器世界;2010年01期

5 高吉荣;洪书娟;陈炎;;基于矢量合成的三电平PWM整流器脉宽调制技术的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1年12期

6 史丽萍;常伟;时培磊;杜坤坤;;1140V链式STATCOM IGBT尖峰抑制与驱动电路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1年05期

7 杨旭;周雒维;杜雄;沈刚;徐铭伟;;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温测量方法及其发展[J];电测与仪表;2012年02期

8 宋文祥;陈国呈;丁肖宇;束满堂;;基于两类脉宽调制方式本质联系的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2期

9 陈权;王群京;姜卫东;胡存刚;;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变换器开关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10 原熙博;李永东;王琛琛;;基于零序分量注入的三电平PWM整流器目标优化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吴军科;周雒维;孙鹏菊;杜雄;;功率变流器中IGBT模块的结温管理策略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金辉;数字化PWM逆变系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2 蔡凯;多电平逆变器通用调制策略和电容电压平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鼎;磁浮电源与悬浮控制系统的耦合作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谢维;在线圈中心测量磁场垂直分量的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子建;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大功率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蒋奇云;广域电磁测深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浩;大功率三电平变换器关键技术及同步电机传动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田凯;基于双调制波载波PWM策略的中点电位平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景巍;大功率三电平变频器功率器件损耗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毛鹏;航空应用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兵建;基于IGBT的大功率三电平逆变器控制与测试方法等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吴怀亮;隔爆水冷变频器热交换及温差控制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侯少敏;高速动车组变流系统损耗分析与散热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戴恩强;基于零序电压的二极管箝拉型三电平变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尹艳清;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何文志;电力电子装置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铎;三电平PWM整流器及网侧谐波抑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卢旭倩;带逆变器负载的直直变换器的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张亮;AFE在高压变频器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廖展图;基于DSP的三电平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涛,张斌;大功率快速软恢复二极管概述[J];半导体情报;2001年03期

2 胡书举;李建林;许洪华;;一种二极管箝位五电平H桥逆变器的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4期

3 钱照明;盛况;;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与展望[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1期

4 倚鹏;;高压变频器的产品和市场状况[J];变频器世界;2006年03期

5 续明进;张皓;董武;;高压变频器散热与通风的设计[J];变频器世界;2006年05期

6 蒋国正;白太平;;国产高压大功率变频器在油田注水系统中的应用[J];变频器世界;2006年06期

7 马建彬;郭培彬;;国产高压变频器在煤矿主扇风机中的应用[J];变频器世界;2006年09期

8 赵振波;陈子颖;;IPOSIM-IGBT仿真工具在变频器设计中的应用[J];变频器世界;2007年05期

9 赵争鸣;白华;袁立强;;基于IGCT的高压三电平变频器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思考[J];变频器世界;2007年07期

10 袁登科;;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正弦脉宽调制方法比较[J];变频器世界;200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浩;大功率三电平变换器关键技术及同步电机传动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叶宗彬;大功率提升机三电平双馈调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袁立强;基于IGCT的多电平变换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李海山;基于IGCT的中压大容量三电平NPC逆变器PWM技术和缓冲电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5 张帆;大功率集成化电力电子模块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小峰;三相多电平变流器电压平衡、箝位策略与调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胡存刚;多电平二极管箝位型逆变器PWM控制方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刘健;新型三电平高压变频调速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捚;基于IGBT的750kVA三相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通用变流模块设计[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伟;胡玮;魏岚婕;;多功能开关电源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2 杨潮,韩英铎,马维新;单相串联电压质量补偿器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5期

3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一种基于FPGA的谐振型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实现[J];电力电子;2005年06期

4 袁佳歆;陈柏超;田翠华;贾嘉斌;;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逆变器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5 李鑫;朱建华;岑盈盈;;吸收式冷藏箱逆变电源控制系统[J];轻工机械;2006年02期

6 金园园;王正仕;陈辉明;刘欢;;基于根轨迹的单相逆变器PID控制器设计[J];机电工程;2008年02期

7 王健;陈强;;免疫遗传算法在逆变器开关优化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董超;邱创;;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优化[J];湖北电力;2009年03期

9 曾嵘;年珩;;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10 赵卓鹏;贾石峰;;电流滞环跟踪PWM逆变器控制仿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存刚;;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SHE-PWM开关模式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裘君;赵光宙;刘栋良;王家军;;交流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其补偿策略[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祝龙记;张立;;基于非正交坐标系的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廖家平;张友奖;姚铭;;基于模数混合FPGA的标准正弦波逆变器设计[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忆平;李明;朱美强;;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洪礼;陈阿莲;张承慧;;一种交流光伏模块系统拓扑建模和仿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春明;王金全;刘文良;张红贤;;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广东 华田;300W高效率逆变电源板[N];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燕;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谢东;分布式发电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何中一;PWM逆变器的控制及并联运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姜世公;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阻抗匹配关系和混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强;软开关PWM逆变器的研究及其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7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黄杏;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陈敏;非线性负载条件下的逆变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惠;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越;兆瓦级风力发电逆变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欧阳桂泉;基于Z源逆变器的直驱式方波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周国祥;小功率全桥光伏并网型逆变器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皮海燕;柔性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及其Matlab/Simulink仿真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晨云;基于PEBB的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丰林;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曹建;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朱志杰;逆变器控制及其并联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67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67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