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共振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接收模块参数研究
[Abstract]:The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MRI) has complex and changeabl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so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receiving, and the parameters and structure of the transmitter coil are consisten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coil radius, coil turns and coil length on inductance, resistance, quality factor, mutual inductance, coupling coefficient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re studie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Pspice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coil radius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and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il radius, but when the coil radius of the receiving module is less than 50 of the coil radius of the transmitting modul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il radius.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decreases rapidly,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coil on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ngth of the coil, and the change of wire radius and the number of turns of the coil has the least effect on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System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slightly as they increas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7089、61106067、61006080) CAST创新基金(CAST201241) 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知识创新计划(JCYJ20130401160028789)资助项目
【分类号】:TM7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纪梅;杨庆新;陈海燕;;影响无接触供电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2 朱春波;于春来;毛银花;陈清泉;;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3 曹玲玲;陈乾宏;任小永;阮新波;;电动汽车高效率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8期
4 刘强强;李岩松;杨以涵;于浩;齐超;;无接触数据传输技术在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12期
5 聂一雄;刘艺;王星华;彭显刚;文波;;电子式互感器工作电源解决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14期
6 刘琦;程春;吴健;胡炎;邰能灵;袁成;;智能变电站温度监测主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04期
7 张献;杨庆新;陈海燕;李阳;蔡燕;金亮;;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建模、设计与实验验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一雄;文波;刘艺;;无接触功率传输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2 唐忠;闵倩倩;;基于电力线载波和ZigBee技术的配电网线路故障监测系统[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3 朱春波;于春来;毛银花;陈清泉;;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4 王永红;魏卓;于红旭;魏新劳;;一种新型一体化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年11期
5 周豪;姚钢;马立伟;魏文;;ICPT系统谐振频率跟踪方法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9期
6 唐晓雯;姚钢;李轶立;顾临峰;;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不对称PWM调制的研究[J];低压电器;2013年21期
7 张献;杨庆新;崔玉龙;刘会军;金亮;;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发射线圈设计、优化与验证[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8 张献;杨庆新;张欣;李阳;金亮;章鹏程;;新型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实验验证(英文)[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9 熊小伏;杨雪东;刘年;;基于站间信息的电子式互感器故障协同诊断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21期
10 程丽敏;崔玉龙;;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进展[J];电工电气;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侯佳;陈乾宏;严开沁;张强;李明硕;刘航;;新型S/SP补偿的谐振变换器的分析与控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砚玲;基于μ综合的ICPT系统鲁棒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田勇;基于分段导轨模式的电动车无线供电技术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洪战;油田供用电管理自动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杨卫星;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孟凯;有轨输送系统非接触供电的传输性能研究与改进[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贾红光;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实验装置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5 牛如明;一种新型高压监测工作电源的研究与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6 徐冰;电力系统交流电量采集器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3年
7 解晓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8 刘畅;CSC2000平台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晋海斌;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李玉鹏;用于家用电器的无线供电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承伟 ,秦小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电磁兼容测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年02期
2 王军华;李建贵;汪友华;杨庆新;;应用于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的研究[J];变压器;2008年08期
3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4 孙跃;王智慧;戴欣;苏玉刚;李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1期
5 杨民生;王耀南;欧阳红林;张细政;;基于可控电抗器的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动态补偿[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6 杨庆新;陈海燕;徐桂芝;孙民贵;傅为农;;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7 马纪梅;杨庆新;陈海燕;;影响无接触供电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8 马娟;;高频输出矩阵变换器在无接触式能量传递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2007年03期
9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可分离变压器实现的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10 徐容明;一种基于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系统[J];电力设备;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巍;人体植入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戴密特;基于LiNbO_3微碟结构的微波接收和转换装置[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栋;;1987-1988年国外磁学进展综述 Ⅰ.一般磁性、非金属材料及磁共振[J];磁性材料及器件;1989年02期
2 孙跃;戴欣;唐春森;王智慧;苏玉刚;;分布式无线电能传输网[J];电力电子;2010年03期
3 李国栋;;1982—1983年国外磁学进展综述(Ⅰ) 一般磁性、非金属磁性及磁共振[J];磁性材料及器件;1984年03期
4 方小平;;医院使用的磁共振稳压器[J];电工技术;2002年04期
5 何秀;颜国正;马官营;;互感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效率的影响[J];测控技术;2007年11期
6 应启良;黄崇祺;魏东;;大城市输电系统采用高温超导电缆的可行性[J];上海电力;2003年04期
7 孙光;赵志敏;;滑动窗口技术在电网谐波实时分析系统数据通信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02年03期
8 雷进辉;杜留峰;;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理论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10期
9 王华卿;磁共振中共面圆形线圈的互感应计算[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3年01期
10 王磊;杨拥民;钱彦岭;;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旋转机械嵌入式监控供能技术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繁屏;;浅谈无线充电技术及其航标应用的展望[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崔明浩;刘丽;卓放;王兆安;;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可分离变压器磁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闫卓;陈海燕;杨庆新;张超;;磁共振无线传能技术及其应用探讨[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刁寅亮;沈远茂;高攸纲;李妍琳;姜笑;;产生均匀磁场的无线充电平台电流分布的计算[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荆晓博;陈启军;;基于RFID技术的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研制[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刘跃;赵相和;范文彬;;从通道角度谈改善水电站远动信息的传输质量[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范俊奇;武四新;;无机合成法制备TiO_2纳米线阵列/CIS薄膜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吴季怀;岳根田;林建明;兰章;;聚合物异质结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张凌云;杨玉林;范瑞清;;氮掺杂氧化锌的制备及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宏树;“使电源线消失”技术获得突破[N];中国电力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楠;无线充电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3 河南 张国光;新型水冷电缆的特性介绍[N];电子报;2008年
4 记者 张志勇;我省将建世界最高等级电网[N];江西日报;2009年
5 早报记者 李晓辉;中国启动超高压“西电东送”工程[N];东方早报;2009年
6 记者 姚雷;建立大规划体系 谋划“十二五”电网科学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伟;无缝棱镜导光管照明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程登木;新型中红外超材料设计及其电磁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文浩;消化道定点释药微系统的无线供能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郑敦良;磁共振用超导磁体的磁场均匀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正中;无接触电能传输中最大功率点的控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李月朗;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无线供电充电器技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民生;基于DSP的非接触式电源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梁斌;基于HDLC的微机分相纵联差动保护通讯系统[D];天津大学;2005年
7 王永超;光泵磁力仪的频率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晓静;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高晓琳;人工心脏经皮传能系统变压器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朱军峰;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拾取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2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8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