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布点
[Abstract]:The installation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or is a very effective means to enhance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or, a new judgment index, voltage control sensitive factor, is proposed. This index not only considers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installat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n the other nodes of the system. The optimal position-voltage control sensitive point determined by it can maximiz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pecific form of voltage control sensitivity factor, the reduced order Jacobian matrix method is used. The modified Jacobian matrix method and the node impedance matrix method have solved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voltage control sensitivity factor: voltage stability factor and multi-feed interaction factor, respectivel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tage control sensitivity factor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nd is a very effective criter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南方电网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1AA05A119) 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EPRI-ZB-2013051/K-KY2013-001)~~
【分类号】:TM7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金小明;周保荣;管霖;程昕;张尧;;多馈入直流交互影响强度的评估指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5期
2 刘晓明;慈文斌;刘玉田;;直流控制方式对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4期
3 杨卫东,徐政,韩祯祥;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相关问题[J];电网技术;2000年08期
4 林伟芳;汤涌;卜广全;;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8年11期
5 刘建;李兴源;傅孝韬;徐梅梅;贺洋;;多馈入短路比及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与换相失败的关系[J];电网技术;2009年12期
6 邵瑶;汤涌;;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17期
7 户秀琼;颜伟;余娟;李文沅;;交直流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1期
8 齐伟夫;杨红磊;李君明;徐建源;滕云;李家珏;;适应多节点电压稳定性的模拟评估指标[J];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9 肖俊;李兴源;;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因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直流输电换流站系统构成及主接线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李立mg;;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工程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6年02期
3 严干贵;韩来文;;基于时域H_∞控制理论的多馈入HVDC非线性附加稳定控制器设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蔡宗虎,王建华;MOA在提高电容器换相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5年02期
5 郑云海,李兴源;基于模态级数法的交直流系统的非线性模式交互作用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6 颜泉,李兴源,刘红超,许秀芳;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协调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12期
7 罗隆福;尚荣艳;李勇;邓淑娟;许加柱;;交流系统等值电抗对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8 郑希云;李兴源;王渝红;;基于混沌优化算法的PSS和直流调制的协调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9 李华;高湛;吴必华;;高岭背靠背换流站换流变BOX-IN设计研究[J];电力建设;2008年08期
10 李倩;彭勇;;高压直流集中控制中心建设方案比较[J];电力建设;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红超;李兴源;王路;邱晓燕;;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调制的协调优化[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晶;束洪春;陈学允;;基于PSCAD/EMTDC的轻型HVDC建模与仿真研究[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磊;;基于EMTP/ATP的HVDC整流器建模及仿真研究[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康忠健;王清伟;徐丽;;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器定电流自抗扰控制器设计[A];第一届电器装备及其智能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邹荣盛;肖异;;直流换流站智能辅助系统实施方案的研究[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苑舜;康激扬;宋云东;;弱送端系统高压直流输电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研究综述[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兆伟;贺静波;张同尊;姜炜;方勇杰;李威;;“8.8”多回入沪直流同时换相失败故障分析及思考[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杨帆;;直流输电系统参与互联电网频率和联络线功率控制的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浩征;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听噪声预测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谭涛亮;基于改进连续潮流法及分岔理论的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震;多馈直流系统接入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及混联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高毅;交直流电力系统稳定性仿真的多速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葛廷友;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7 周俊;交直流电网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田芳;含晶闸管元件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刘红超;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态分析和柔性协调控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董恩源;基于电子操动的快速直流断路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凤;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彦峰;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直流主回路电气接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庆林;南方电网电压静态、暂态及全过程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晓辉;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的谐波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来新;2015年南方电网电压稳定分析计算[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詹雨博;紧急直流功率支援对交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祥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实时数字仿真误差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邓珂琳;高压直流分断技术在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翟博龙;直流背靠背联网技术在云南电网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熊凌飞;HVDC换流阀触发控制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波,程劲晖,程莹;交直流并联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6期
2 张徐东;长距离交直流混合输电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配置原则[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4期
3 杨卫东,薛禹胜,荆勇,晁剑,黄蔚亮,洪潮,杨彬彬;南方电网中多个直流系统间的协调功率恢复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5期
4 杨卫东,薛禹胜,荆勇,晁剑,黄蔚亮,洪潮,杨彬彬;南方电网中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的紧急功率支援[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7期
5 项玲,郑建勇,胡敏强;多端和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换相失败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1期
6 薛禹胜;;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 (一)从孤立防线到综合防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1期
7 闫常友;刘建飞;杨奇逊;;基于当地量的电压稳定指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5期
8 王正风;薛禹胜;杨卫东;;受端负荷模型对交直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8期
9 汪娟娟;张尧;黄敏;夏成军;;多馈入HVDC的模糊自适应协调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2期
10 郭小江;马世英;卜广全;汤涌;;多馈入直流系统协调控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卫东;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余娟;无功优化新模型和算法研究及其在电压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鹏;HVDC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2 管秀鹏;南方电网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晏璐;基于BPA的北京电网电压安全稳定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张飚;基于特征结构法的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D];广西大学;2006年
5 张梅;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荣;任春艳;;无功补偿的现状与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风;2010年18期
2 成晔波;;浅谈江尖水利枢纽高压电机无功补偿的技术应用[J];江苏水利;2011年05期
3 王杰;;浅谈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及其安全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4 陈湛润;提高电能质量的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5 林尚庆;刘道康;陈作兵;;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及其效益分析[J];大众科技;2006年02期
6 付智明;陶金;杨燕;;STATCOM无功补偿装置的实际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李让湖;;无功补偿装置异常运行浅析[J];农村电工;2006年04期
8 孙亚男;夏纪刚;;浅谈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重要性[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6期
9 郑泽鸿;;汕头电网无功补偿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6年05期
10 周杰;侯燕;;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J];水利电力机械;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钧祥;蔡富强;蔡金存;陶梅;;低压电容无功补偿装置不宜频繁投切[A];二○○三年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波;李国亮;吴健锋;张立君;;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谢国政;张恒;宋露;;基于智能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研究[A];2011装备制造业绿色创造 节能减排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谢国政;张恒;宋露;;基于智能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许春华;孙维杰;龚俊祥;;电容器组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方案实例[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在禧;;《一种用于构成执行元器件组合量的方法》简介及其在电力无功补偿装置中的应用[A];二○○三年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楷淇;;基于MATLAB的TCR-TSC型无功补偿装置(SVC)仿真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刘澜文;;大中型泵站工程电气设计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A];2010年度电气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曾庆华;;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窦磊;;变电站10kV其他出线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经济效益分析[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军 纪云龙;安钢-炼轧集中无功补偿装置投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2 刘艳红;提供节电方案 进行节能改造[N];国家电网报;2009年
3 赵军宝 叶炯 郑怀华 吴海峰;三项措施降线损 打赢节能攻坚战[N];国家电网报;2009年
4 通讯员 范小丽;云和各部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N];丽水日报;2009年
5 燕艳;九江供电多渠道促节能[N];中国电力报;2009年
6 宋国财;靖远农电局竭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N];白银日报;2009年
7 杜梅邋刘冬;无功管理带来农网农户双赢[N];国家电网报;2008年
8 陆项羽;国家电网世博企业馆地下变配电设备就位[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胡建平 彭秀月;什邡电网生物感应系统建成[N];西南电力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张路明;新农村 新电力 新服务[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宫力;级联H-桥多电平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二霞;广义无功补偿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胡海涛;通钢冷轧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装置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年
3 逄亮;网络化低压三相TSC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2年
4 任琳;基于DSP的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欢欢;基于永磁真空开关的动态中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6 王永清;基于DSP的TCR+FC型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翔;基于DSP的TSC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张凤娜;基于接触器过零投切控制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秋山;智能高压TSC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施啸寒;面向冲击性负荷的TSC型无功补偿装置研究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1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23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