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阴影影响下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irregular shadow, there are many local maximum power points in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photovoltaic array. In this case, the tradition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algorithm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thus falling into the local optimal valu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response speed and strong robustness in nonlinear system control, and the perturb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algorithm and high tracking efficiency. A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SMC) combined with perturb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maximum power tracking control of photovoltaic array under irregular shadow,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peak optimization under local shading.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circuit of photovoltaic array under irregular shadow is establish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erturb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quickly track the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s when the photovoltaic arrays are partially obscured, and make the system work stably near the maximum power points. Reduce the fluctuation of output power, thus making efficient use of solar energ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05063)~~
【分类号】: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淼,吴捷;滑模技术在PV最大功率追踪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2 赵宏,潘俊民;基于Boost电路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3 尚磊;孙丹;胡家兵;贺益康;王波;;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直接功率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4期
4 赵争鸣;雷一;贺凡波;鲁宗相;田琦;;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2期
5 刘霞;江全元;;风光储混合系统的协调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4期
6 刘建光;方宇;王志彬;黎文;王齐;张金银;谢勇;;滑模控制在PV扰动法最大功率跟踪中的应用[J];电源学报;2012年01期
7 周林;武剑;栗秋华;郭珂;;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综述[J];高电压技术;2008年06期
8 刘云;应康;辛焕海;卢泽汉;甘德强;;基于二次插值法的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1期
9 鲍雪娜;张建成;徐明;刘汉民;;基于混合储能的并网光伏电站有功分级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10 黄勤;石国飞;凌睿;严贺彪;黄小有;;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方案[J];计算机工程;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开涌;张翼;俞俊杰;陈国呈;;一种单相光伏系统并网策略研究[J];变频器世界;2008年10期
2 张鸿博;蔡晓峰;赵慧光;;独立光伏系统高效充电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0年10期
3 吴透明;姚国兴;孙磊;;基于Buck变换器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器[J];电测与仪表;2011年10期
4 傅诚;陈鸣;沈玉j;余世杰;;基于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5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6 杨水涛;张帆;丁新平;钱照明;;基于输入-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控制的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7 杨晓光;汪友华;丁宁;寇臣锐;;太阳能LED路灯照明系统的研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8 胡义华;陈昊;徐瑞东;胡贤新;王小昆;;一种两阶段变步长最大功率点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8期
9 胡义华;陈昊;徐瑞东;昝小舒;;光伏电池板在阴影影响下输出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10 吴春华;黄建明;陈卫民;陈国呈;;单相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The Application Study of Multi-level Inverter in the PVMS[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方波;康龙云;魏业文;黄山;;基于占空比扰动的光伏MPPT自适应爬山法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谢宁;罗安;马伏军;陈燕东;帅智康;;光伏电站与配电网谐波交互影响[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宫成;万健如;李昆鹏;王胜;;电压型PWM整流器滑模变结构直接电容功率控制方法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雷一;崔颖东;周勇;曹彬;谢渝春;蒋石强;;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的建模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周建萍;朱建萍;;自适应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研究[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元吉;叶建华;;基于SOGI的单相电流型逆变器[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Yumei Liu;Rui Bai;Daoqian Wang;Wenge Ma;Lin Wang;;Proportional-resonant Control Method of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袁建华;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毛李帆;电网规划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帅智康;高效无功与谐波动态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黄汉奇;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唐西胜;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9 吴春华;光伏发电系统逆变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熊远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兴华;基于DSP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陆璐;基于智能充电芯片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琪祁;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尚磊;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改进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周婷婷;太阳能LED照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华大学;2011年
6 张武斌;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最大功率点的研究与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7 田华;计及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富卿;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于卫卫;基于PSASP的光伏发电系统建模与并网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洪波林;基于AVR单片机的太阳能电动车光伏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吉权;赵玉林;马力;;组合预测方法研究及其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杨卫东;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需求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4期
3 王飞;赵慧;;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9年06期
4 张淼,吴捷;滑模技术在PV最大功率追踪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5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5期
6 傅诚;陈鸣;沈玉j;余世杰;;基于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7 卞海红;徐青山;高山;雪田和人;一柳胜宏;;考虑随机阴影影响的光伏阵列失配运行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8 陈阿莲;冯丽娜;杜春水;张承慧;;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9 杨志洵,侯振程,于相旭;DC/DC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02期
10 张小平;唐宇;周玉荣;刘洪;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张超;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及孤岛检测新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邦银;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余蜜;光伏发电并网与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志杰;逆变器控制及其并联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虞正琦;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MPPT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征;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王博;基于光伏并网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宇航;利用储能系统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仿真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鹏;刘松;沈楚焱;;一种数字式光伏阵列模拟系统的研究[J];电工电气;2011年02期
2 陈阿莲;冯丽娜;杜春水;张承慧;;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3 刘晓艳;祁新梅;郑寿森;陈达明;王飞;;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仿真模型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05期
4 梁双;胡学浩;张东霞;徐连峰;;基于综合价值的固定式光伏阵列朝向与倾角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0期
5 王晓兰;葛鹏江;;基于相似日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预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1期
6 宁丁;;光伏阵列低能耗趋光性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06期
7 王冰清;童亦斌;曾国宏;;部分阴影下光伏阵列功率输出多峰特性研究[J];低压电器;2013年01期
8 宋长江;梁岚珍;;光伏阵列幂函数模型及其模拟装置[J];可再生能源;2013年06期
9 侯金明;许鹏;;基于四参数模型的光伏阵列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J];可再生能源;2013年06期
10 鲁志平;王东;;一种新型光伏阵列模拟器的设计研究[J];电气技术;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傅望;罗时武;青志明;;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方程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国荣;瞿晓丽;苏建徽;刘宁;董康;;基于动态电容充电的光伏阵列Ⅰ-Ⅴ测试仪[A];2009安捷伦科技节论文集[C];2009年
3 张渊明;孙彦广;张云贵;;非均匀辐射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及运行稳定性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代倩;段善旭;蔡涛;陈昌松;;基于气象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光伏发电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黄智勇;;水利水电工程中太阳能的利用[A];2013年电气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谢标锴;沈辉;朱薇桦;;六种太阳电池光伏阵列实际发电性能比较[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培珍;光伏阵列故障状态的识别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吴小进;光伏阵列及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翟载腾;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峰;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冯丽娜;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建模与动态组态优化[D];山东大学;2012年
3 徐勇;一种光伏阵列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岑长岸;基于组态优化的光伏阵列控制技术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5 庞志超;局部阴影条件下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阵列重构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杨洁;微气候对光伏阵列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7 傅望;数字式光伏阵列模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唐佳能;太阳能光伏阵列故障检测及仿真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陈e,
本文编号:2264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26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