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直通物理分离型Z源逆变器并网

发布时间:2018-10-17 12:26
【摘要】:提出一种直通物理分离型Z源逆变器,通过在传统阻抗网络拓扑结构上引入1个二极管、1个电容和1个全控型器件,有效降低了启动冲击电流和Z源网络电容电压应力,实现了升压因子和调制因子的解耦控制,提高了Z源网络的升压能力。基于直通物理分离型Z源逆变器数学模型,研究了以并网电流控制为内环、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为外环的双闭环PI控制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直通物理分离型Z源逆变器并网进行仿真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启动电流冲击小,并网功率因数高,鲁棒性强,动态性能稳定,验证了拓扑结构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direct-through physically separated Z-source inverter. By introducing a diode, a capacitor and a fully controlled device into the traditional impedance network topology, the starting impulse current and the capacitor voltage stress of the Z-source network are effectively reduced. Decoupling control of boost factor and modulation factor is realized, and the boost capacity of Z source network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direct-through physically separated Z-source inverter, a double-closed loop PI control scheme with grid-connected current control as inner loop and DC bus voltage control as outer loop i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direct-through physically separated Z-source inverter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low impact of starting current, high power factor, strong robustness and stable dynamic performanc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opology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are verifie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7168) 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1C26223702363)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1GGH20411)~~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方正,房绪鹏,顾斌,高奇,钱照明;Z源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2 李杰;王得利;陈国呈;宋丹;马yN炜;;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的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建模与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张超华;汤雨;谢少军;;改进Z源逆变器的三次谐波注入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4 吴云亚;阚加荣;谢少军;;基于双d-q坐标系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5 王继东;朱雪玲;苏海滨;王玲花;;三相光伏并网Z-源逆变器的比例谐振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4期

6 蔡春伟;曲延滨;盛况;;Z源逆变器的改进型最大恒定升压调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12期

7 霍群海;孔力;韦统振;;2种改进的滑模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4期

8 侯世英;肖旭;徐曦;;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并网逆变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6期

9 黄金军;郑建勇;尤捚;张先飞;;基于电流滞环控制的Z源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10期

10 王冲;郑建勇;葛健;黄金军;刘孝辉;;基于空间矢量滞环控制的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伦健;刘建坤;陈利萍;;基于新型SVPWM的Z源逆变器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2年03期

2 侯锐;曹泰斌;;基于LCL滤波的STATCOM改进滑模控制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0年07期

3 丁新平;刘鉴;卢燕;张民;;Z-源逆变器直流链升压电路控制器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1期

4 张超华;汤雨;谢少军;;改进Z源逆变器的三次谐波注入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5 杨奇;黄文新;胡育文;周玉斐;卜飞飞;;新型单级可升压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6 刘鸿鹏;王卫;吴辉;徐殿国;;基于Z源电容电压变化的并网电流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7 刘和平;刘平;胡银全;付强;;改善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双向Z源逆变器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8 郑建勇;黄金军;尤捚;张先飞;张筱文;;基于电流滞环控制的Z源光伏并网系统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5期

9 侯世英;肖旭;张闯;黄哲;;Z源并网逆变器的间接单周电流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9期

10 蔡春伟;曲延滨;盛况;;准Z源逆变器的暂态建模与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蔚兰;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谭光慧;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姜燕;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王要强;LCL滤波的并网逆变系统及其适应复杂电网环境的控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瑞;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的并联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高志强;基于Z源网络的三端口光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清震;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董云连;阻抗源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君惠;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袁碧金;准恒频电流滞环控制电梯再生能量回馈并网系统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吴朋;5kW光伏微网逆变器的研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丰林;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石昆;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琮;新型Boost逆变器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隋国蜀;阻抗源逆变器光伏并网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杨奇;新型单级可升压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鹤玲;葛宝明;毕大强;;基于RT-LAB的光伏发电系统实时仿真[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0年04期

2 毛鸿,吴兆麟,王毅,刘树林;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无电流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2期

3 彭方正,房绪鹏,顾斌,高奇,钱照明;Z源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4 高奇,钱照明,顾斌,房绪鹏,张帆,彭方正;阻抗型逆变器的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8期

5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6 张纯江;张婧;邬伟扬;徐殿国;;基于Delta算子的谐振控制器实现高频链逆变器波形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7 李杰;宋文祥;马yN炜;陈国呈;王得利;;三相PWM并网逆变器在幅相控制下的启动性能改善[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8 张超华;汤雨;谢少军;;改进Z源逆变器的三次谐波注入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9 张瑾;齐铂金;张少如;;Z源三电平中点钳位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10 赵品志;杨贵杰;刘春龙;;五相电压源逆变器SVPWM优化算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新平;Z-源变流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启章;;电子调频调压调速鼠笼电动机设计探讨[J];电机技术;1991年01期

2 李忠杰;战福忠;;两相逆变器—感应电动机系统的分析及动态性能模拟[J];电工技术学报;1992年03期

3 王汝文,张乐民;电流源型LCC谐振式逆变器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1994年03期

4 贺昱曜,李宏;高频大功率变频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杂志;1995年01期

5 吴隆安;蒙子杰;;国外UPS发展的动向[J];电气传动;1995年02期

6 刘小四,熊蕊;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环流的产生及抑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03期

7 邢岩,严仰光,赵修科;一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建模与校正[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8 韩伟,徐倩;用三电平PW M逆变器减小逆变器输出中的共模电压[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年04期

9 明正峰,倪光正,钟彦儒;软开关技术三相PWM逆变器及效率的分析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10 曾建友,陈息坤,段善旭,康勇;逆变器输出阻抗对并联运行环流影响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志兵;刘俊泉;林锦国;赵英凯;;PWM逆变中IGBT的驱动与保护[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世浩;冯晓云;蒋威;韩坤;;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启明;严仰光;;一种新颖的正激直流环节逆变器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李金刚;钟彦儒;盛祖权;;PRC电源中负载变化对逆变器开关状态的影响[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丛庆;马运东;;基于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单级逆变器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杜超;陈阿莲;段彬;张承慧;;基于SOPC的三电平光伏逆变器SVPWM的设计与实现[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江;马皓;徐德鸿;;一种新型的正弦波逆变器[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宏;于泳;杨明;徐殿国;;PMSM伺服系统中的开关死区补偿技术[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霞;李新叶;吴红波;郭庆鼎;;三相电压源逆变器中d,q电流分量的解耦控制[A];第十一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 王泽雄;1000W准正弦逆变器[N];电子报;2002年

2 湖北 郑伟涛;自制低成本高效率的家用逆变器[N];电子报;2006年

3 佟晓天;突破性新型节电产品——用抑制谐波数据软件实现的数字式逆变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成都 青化 编译;通用充电电源的制作[N];电子报;2007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刘征;中国南车光伏逆变器 实现高海拔并网发电[N];证券时报;2011年

6 湖北 夏昌兰 李应杰;800W数字逆变器剖析[N];电子报;2006年

7 广东 王泽雄;用IPM智能功率模块的大功率逆变器[N];电子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雷燕 李映;光伏逆变器提高效率为先[N];中国电子报;2011年

9 广西 陈江锋;家用150W线性逆变器[N];电子报;2005年

10 ;一种逆变器用低感母排装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明;三相逆变器冗余并联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郑宏;中压静止无功发生器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任碧莹;户用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艳雷;动态电压恢复器逆变单元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7 许春雨;软开关三相PWM逆变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8 胡磊;功率变换器的分布式控制和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孙向东;组合式软开关高频链逆变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房绪鹏;Z源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乾斌;基于DSP的空间矢量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2 施芳;用于电能质量控制器的可控电源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3 章建峰;1kVA三态准PWM电流滞环控制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纪峰;级联型逆变器的SPWM控制及开路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何中一;SPWM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陈新苗;基于DSP控制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与试验[D];广西大学;2005年

7 梁宝明;基于ADPLL逆变器频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8 宋术全;采用SABER软件对逆变器输出LC滤波的仿真[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徐林鹏;高频链逆变电源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杨子龙;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76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276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