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温度改变对钛氧化物忆阻器导电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25 10:35
【摘要】:相同测试条件下,纳米钛氧化物忆阻器的导电过程存在不稳定性,制约了对器件瞬态阻抗的精确读取与控制,并影响了器件应用于电路设计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杂质漂移与隧道势垒的共存是导致上述不稳定性的可能因素,且杂质漂移特性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尚无通过控制温度提高忆阻器导电稳定性的具体研究.基于杂质漂移与隧道势垒共存,本文分析了温度与忆阻器导电特性的关联,研究了器件活跃区域厚度及初始掺杂层厚度的改变对临界温度的影响,利用SPICE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并给出结果,得出提高忆阻器导电稳定性的方法有:增大活跃区域厚度、降低初始杂质浓度及保持环境温度稳定且低于临界温度,从而为制备性能稳定的忆阻器及推动器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Abstract]:Under the same test conditions, there is instability in the conductive process of the nanocrystalline titanium oxide resistor, which restricts the accurate reading and control of the transient impedance of the device, and affects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device used in the circuit design. The coexistence of impurity drift and tunnel barrier is the possible factor leading to the instability, and the impurity drift characterist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However, there is no specific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conductive stability of the resistor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coexistence of impurity drift and tunnel barri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device is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active region of the devic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initial doping layer o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is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by using SPICE software.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conductive stability of the resistor are as follows: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active region, reducing the initial impurity concentration and keeping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stable and lower tha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Thus,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able resisto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pulsive devices in practical circuits.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与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1171017,F010505)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M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包伯成;刘中;许建平;;忆阻混沌振荡器的动力学分析[J];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2 李智炜;刘海军;徐欣;;忆阻逾渗导电模型中的初态影响[J];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3 田晓波;徐晖;李清江;;横截面积参数对钛氧化物忆阻器导电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义;王春雷;陈维;谭德;;一个磁控忆阻器混沌电路及其FPGA实现[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1年06期

2 王乐毅;;忆阻器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12期

3 何宝祥;包伯成;;忆阻器网络等效分析电路及其特性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5期

4 李志军;曾以成;;基于文氏振荡器的忆阻混沌电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1期

5 包伯成;史国栋;许建平;刘中;潘赛虎;;含两个忆阻器混沌电路的动力学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8期

6 王小平;沈轶;吴计生;孙军伟;李薇;;忆阻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自动化学报;2013年08期

7 赵沛;张卫;王小良;何振宇;;含磁控忆阻器阻尼特性电路的混沌特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8期

8 吴才川;刘斌;谢自力;修向前;陈鹏;韩平;张荣;孔月婵;陈辰;;新型电极材料石墨烯在LED中的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8期

9 彭存建;王光义;王伟;;基于TiO_2忆阻器的混沌振荡电路[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武花干;包伯成;冯霏;;简单记忆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电路实现[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温世平;忆阻电路系统的建模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冠;耦合动力系统的同步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玮;过渡金属氧化物压力行为和缺陷问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中强;金属氧化物忆阻器件的制备及其阻变存储、神经突触仿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蒋兴莉;氧化物异质结构中的电阻开关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春雷;基于Qt/Embedded的移动存储设备混沌加密器设计与实现[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冯昌浩;双扩展忆阻器纳米结构模型与特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吴迪;忆阻器建模和蔡氏混沌电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4 阮玉南(NGUYEN NGOC NAM);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电路与逻辑运算[D];西南大学;2013年

5 何朋飞;忆阻器件建模与特性分析及应用[D];西南大学;2013年

6 方清;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电路设计[D];湘潭大学;2013年

7 李程;基于记忆元件的混沌电路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甲;高活性锐钛矿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包伯成;刘中;许建平;;忆阻混沌振荡器的动力学分析[J];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2 包伯成;胡文;许建平;刘中;邹凌;;忆阻混沌电路的分析与实现[J];物理学报;2011年12期

3 宋德华;吕梦菲;任翔;李萌萌;俎云霄;;忆阻电路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4 贾林楠;黄安平;郑晓虎;肖志松;王玫;;界面效应调制忆阻器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12年21期

5 李智炜;刘海军;徐欣;;忆阻逾渗导电模型中的初态影响[J];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京生,刘振永,杨朋聚;关于忆阻器的一些思考[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Ralph Raiola;;忆阻器的应用——电子学最新电路元件的前景评析[J];今日电子;2008年11期

3 ;电路世界有了第四种基本元件[J];科技与出版;2008年08期

4 傅耘;温度试验中产品温度稳定的研究[J];环境技术;2001年03期

5 刘露;;记忆的“守护神”[J];百科知识;2009年08期

6 ;惠普展示首个忆阻器半导体混合电路[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8年06期

7 王国权;刘亮;;忆阻器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前景与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6期

8 张荣芬;邓朝勇;傅兴华;;可记忆电阻器及其应用展望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年02期

9 徐国葆;非散热试样的温度稳定问题[J];环境技术;1983年05期

10 王乐毅;;忆阻器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坤鹏;李勃;周济;;第四种无源元件——忆阻器的概念、原理与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娄国焕;王嘉伟;田晴;;烧结竖炉串级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娄国焕;王嘉伟;田晴;;烧结竖炉串级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明;;燕京《德纳福》DG1800E型故障二例[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浙江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赵文飞;吕军;闫庆军;陈佐伟;卢惠;郑溪园;;SPECT的日常维护与保养[A];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马有魁;;SSQ-1型电脑控温箱可靠性、安全性的设计[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浙江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赵军卫;吴勇;陈绍武;刘福华;;一种实用的连续泵浦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毛斌;蒋桃仙;陶金明;;中间罐碟形通道感应加热装置[A];2008年不锈钢连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万明;;高温箱控制器PID最佳值的调整[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魏华兵;廖冬生;钱晓山;黄美英;;赤壁市大西洋马铃薯引种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分析[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新研究厘清忆阻器工作时的内部变化[N];科技日报;2011年

2 冯卫东;美研制出纳米级忆阻器芯片[N];科技日报;2009年

3 王小龙;美制成与大脑突触类似的忆阻器电路[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霞;惠普在忆阻器设计上再次取得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霞;盘点可能改变科学面貌的50个想法[N];科技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学习;下一代技术:忆阻器与可卷曲的显示器[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霞;摩尔定律“宝刀不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美科学家模拟猫脑结构研发新型计算机[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爱虎邋通讯员 鲁国梁;蔬菜:抢收保温除湿补种[N];湖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甄俊华 特约记者 张哲;可降低施工成本的管线海水试压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海涛;氧化物薄膜忆阻器的材料选择与行为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中强;金属氧化物忆阻器件的制备及其阻变存储、神经突触仿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蔡坤鹏;无机块体忆阻器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电学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温世平;忆阻电路系统的建模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包伯成;混沌动力学系统延拓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冠;耦合动力系统的同步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孙献文;SrTiO_3基阻变存储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邢素霞;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彭堂超;磁控溅射制备NiO、TiO_2和ZnO薄膜及其物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基于忆阻器的加法器和乘法器高效设计与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胡舒凯;面向数据库应用的忆阻器存储器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蒋坤;忆阻器件动力学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冯昌浩;双扩展忆阻器纳米结构模型与特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胡小方;基于忆阻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朱平平;基于忆阻器的逻辑门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段宗胜;基于忆阻器的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孙砺;基于忆阻器的图像存储与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文姝;基于忆阻器的混沌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俞周芳;基于忆阻器的可编程模拟电路设计[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93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293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