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煤浆气化合成气显热回收对IGCC电站性能的影响
[Abstract]:The model of 400MW class IGCC power station based on GE-Texaco and E-Gas coal water slurry gasific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rmoflex thermal system software. Through five kinds of synthetic gas sensible heat recovery schemes, the coal water slurry gasifier type wa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IGCC power station is the configuration of waste heat boiler and the temperature of syngas at the outlet of waste heat boil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GE-Texaco total heat recovery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the steam turbine with E-Gas full heat recovery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lower generation and net generating capacity, higher power supply efficiency and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rate. Compared with the cooling scheme of syngas, the addition of radiation waste boiler and convection waste boiler can increase the steam mass flow rate in the process of sensible heat recovery of GE-Texaco gasification syngas, and then improve the generating capacity, net generating capacity and power supply efficiency of steam turbine in IGCC power stati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IGCC power st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lowering the temperature of syngas at the outlet of waste heat boiler.
【作者单位】: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基金】: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3年公派访问学者资助项目(201308440124)
【分类号】:TM6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健;倪维斗;李政;i下秀昭;;IGCC系统关键部件的选择及其对电厂整体性能的影响——(3)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与余热锅炉的匹配[J];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2 刘耀鑫;吴少华;李振中;王阳;陈晓利;;两段式水煤浆气化炉气化参数对IGCC系统性能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3 王颖;邱朋华;吴少华;李振中;;IGCC系统中余热锅炉的优化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9年05期
4 刘耀鑫;吴少华;李振中;王阳;陈晓利;;两段式水煤浆气化炉负荷变化对IGCC系统性能的影响[J];热力发电;2012年06期
5 王颖;邱朋华;吴少华;李振中;王阳;庞克亮;陈雷;陈晓利;;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废热锅炉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6 张健峗;麻林巍;李政;倪维斗;;喷流床气化技术选择对IGCC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颖;邱朋华;吴少华;李振中;;IGCC系统中余热锅炉的优化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9年05期
2 高欣;高建强;;IGCC合成气冷却器的热量分配[J];发电设备;2011年01期
3 于广锁;倪建军;郭庆华;李贤斌;梁钦锋;;辐射废锅内气固两相流场的冷态测试与数值模拟[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4 唐凯锋;张会生;翁史烈;;基于渣层法的改进型shell气化炉动态建模与仿真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5 张传美;金晶;张号;蒋杰;高文静;董振;;干煤粉加压气化炉对流废热锅炉内多相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6 谢浩;张忠孝;李振中;王阳;陈雷;戚利利;;IGCC常规岛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1年06期
7 万伟;代正华;李超;于广锁;王辅臣;;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工艺的系统模拟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孟磊;金晶;董振;高文静;曾武勇;高新勇;;不同气氛下对流废锅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煤炭转化;2014年01期
9 蔡建军;王清成;王全;;烟气梯度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运行经济效益分析[J];环境工程;2014年08期
10 韩龙;邓广义;李政;;预热清洁合成气对IGCC电站性能改进的研究[J];热力发电;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倪建军;气流床气化炉及其辐射废锅内的多相流动、传热与熔渣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贤;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李振;IGCC热力性能的发展潜力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欣;IGCC机组仿真及其动态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2 崔萌;南港工业区IGCC电站项目方案研究及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3 牟超;辐射废热锅炉径向分离装置结构优化及壁面磨损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姝玮;IGCC系统减排CO_2性能研究及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武文杰;焦炉煤气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系统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唐凯锋;基于Shell气化炉的煤基多联产(IGCC)系统建模与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邬士军;携带床气化条件下灰渣熔融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赵文华;反应条件对灰污层导热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李大涛;基于宽谱带k分布的高温高压合成气辐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万伟;水煤(焦)浆制氢系统中气化与变换单元的集成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龙,赵翔,周志军,周俊虎,刘建忠,岑可法;煤浆浓度对水煤浆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2005年02期
2 高健;倪维斗;李政;i下秀昭;;IGCC系统关键部件的选择及其对电厂整体性能的影响——(1)气化炉篇[J];动力工程;2007年05期
3 高健;倪维斗;李政;;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采用独立或整体化空气分离装置的探讨[J];动力工程;2008年01期
4 高健;倪维斗;李政;i下秀昭;;IGCC系统关键部件的选择及其对电厂整体性能的影响——(3)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与余热锅炉的匹配[J];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5 王颖;邱朋华;吴少华;李振中;;IGCC系统中余热锅炉的优化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9年05期
6 杨勇平,郭喜燕,林汝谋,刘泽龙;400MW级IGCC机组变工况性能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7 王辅臣,龚欣,代正华,周志杰,于遵宏;Shell粉煤气化炉的分析与模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弓朝红;樊少波;;煤气发生炉废热利用技术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07期
9 肖新颜,李淑芬,柳作良;煤焦与水蒸气加压气化反应活性的研究[J];煤化工;1998年04期
10 彭万旺,,陈家仁;加压流化床粉煤气化工艺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潮桂;;裂解气或合成气的气体冷却器[J];化工与通用机械;1973年05期
2 ;合成气[J];公用科技;1996年02期
3 郭培卿;臧述升;葛冰;;合成气燃烧数值模拟与验证[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年01期
4 荀航;张卫帅;;合成气分离技术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3年05期
5 朱锡锋;生物质气化制备合成气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2年06期
6 李理;阴秀丽;吴创之;马隆龙;周肇秋;;生物质热解油气化制备合成气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7年01期
7 朱德春;占闽川;高大明;;透氧膜反应器中合成气制备过程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吴家桦;沈来宏;肖军;王雷;郝建刚;;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取合成气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9 钟犁;严建华;薄拯;李晓东;岑可法;;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重整甲烷制取合成气[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3期
10 杨巨生;陈清军;姚翠兰;张永发;谢克昌;;煤高效制合成气装置传热特性的模拟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恒泳;葛庆杰;李文钊;;能源转化中的催化作用——合成气中枢及有关催化技术[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文德;袁渭康;;合成气化学的产品及反应路线优化[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晓奇;;合成气净化催化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道安;季生福;郎宝;;模拟生物沼气制合成气催化反应工艺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振花;夏满银;王保伟;许根慧;;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反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铁军;常杰;崔小勤;张琦;付严;;生物质催化气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谭静;王乃继;肖翠微;周建明;李婷;;合成气甲烷化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8 朱德春;刘卫;陈初升;;甲烷制合成气透氧膜反应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朱德春;刘卫;陈初升;;甲烷制合成气透氧膜反应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10 何方;黄振;李海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军;碳氢基合成气制燃油将实现产业化[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栗清振;共同研发煤制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班健;壳牌参与研发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记者 李东周;合成气深度净化让硫“微乎其微”[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陈敬农 通讯员 杨晓萍;天然气制备合成气有了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3年
6 记者 秦京午;壳牌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签合作协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特约记者 杨春雨;让二氧化碳回收有利可图[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谢文艳 刘秋雁;国内首套裂解焦油气化生产合成气装置试车成功[N];大庆日报;2012年
9 廖建国;制合成气装置用抗金属粉末化合金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10 记者 许可新;IGCC:驯化最脏的能源[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涛;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2 成功;生物质催化气化定向制备合成气过程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瑙莫汗;合成气制低碳醇碳化钼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郭建忠;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临氧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祝星;化学链蒸汽重整制氢与合成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郭培卿;双旋流合成气非预混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丽;煤/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燃烧特性的激光诊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海丽;甲烷部分氧化同时制取乙烯和合成气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徐勇;生物油重整合成气的制备及其用于生物燃料合成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宋权斌;多旋流合成气燃烧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清军;煤高效制合成气装置的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迎;甲烷联合重整三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巧荣;多联产系统中利用不同原料制备合成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4 谢岳生;双旋流合成气加湿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伟鹏;煤与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制费托油燃料的工艺研究和过程设计[D];郑州大学;2012年
6 曲广杰;吉化化肥厂合成气装置的优化改造[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道安;生物沼气联合重整制合成气催化剂制备及反应工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兰天石;热等离子体重整天然气和二氧化碳制合成气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黄丙耀;生活垃圾发酵气催化转化制合成气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杨天明;富氢合成气低NOx燃烧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0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33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