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PWM电压源逆变器非线性因素迭代学习补偿

发布时间:2018-11-28 16:09
【摘要】: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电压源型逆变器(voltage source inverter,VSI)的非线性因素会导致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畸变、基波分量幅值减小,其驱动永磁同步电机会造成转矩波动,低速运行不平稳等现象。为了解决VSI非线性因素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建立上述非线性因素的数学模型,将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看成一个扰动电压。通过坐标变换和时域到角度域的转换,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扰动电压是由关于转子位置的周期扰动和常值扰动组成的。提出在角度域内采用迭代学习和前馈的复合补偿来分别消除周期扰动和常值扰动,该方法无需系统精确模型,实现简单,只需电流传感器。仿真和实验结果标明,所提复合补偿能有效地减小电流谐波,提高低速运行平稳性,且适用于不同转速。
[Abstract]:The nonlinear factors of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voltage source inverter,VSI) will cause the waveform distortion of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decrease the amplitude of fundamental wave component, and cause torque ripple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driven by PMSM. Low speed operation is not smooth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influence of VSI nonlinear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MSM speed governing system,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bove nonlinear factor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nonlinear factors on the system is regarded as a disturbance voltage. By means of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and time domain to angle domain transformation, the disturbance voltage is composed of periodic disturbance and constant disturbance on rotor position in synchronous rotating coordinate system. In angle domain, iterative learning and feedforward compound compensation are used to eliminate periodic disturbance and constant disturbance, respectively.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simple, and only needs current sensor.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mpound compens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urrent harmonics, improve the low speed running st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s.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6102110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7143)~~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段善旭,孙朝晖,张凯,康勇,陈坚;基于重复控制的SPWM逆变电源死区效应补偿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2 吴茂刚;赵荣祥;汤新舟;;正弦和空间矢量PWM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与补偿[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3 王高林;于泳;杨荣峰;徐殿国;;感应电机空间矢量PWM控制逆变器死区效应补偿[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5期

4 周华伟;温旭辉;赵峰;张剑;郭新华;;一种新颖的电压源逆变器自适应死区补偿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琳娜;蒋彬;;机械压力机智能控制系统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姚仲舒,王宏飞,杨成梧;一种机器人轨迹跟踪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J];兵工学报;2004年03期

3 孙瑜;李志安;林辉;;一类含控制时滞非线性系统在任意初值下的开环PD型迭代学习控制[J];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4 宋召青;毛剑琴;;一类非线性系统的一阶D型迭代学习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5 魏凯;尚敬;廖长鑫;何红成;;SVPWM逆变器死区补偿的研究与实现[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年06期

6 李战明;艾文欢;陈若珠;;倒立摆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4期

7 朴凤贤;张庆灵;王哲峰;;迭代学习控制的收敛速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8 刘宝英;朴成洙;;基于简化SVPWM的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与补偿[J];电测与仪表;2012年05期

9 亓迎川;胡荣强;王杰;祁承超;;基于比例谐振调节器的恒压恒频逆变器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1期

10 宋文祥;张旭;;基于电流矢量的三电平逆变器死区和管压降补偿策略[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椒波;何熊熊;孙明轩;;具初始修正的时滞系统迭代学习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孙明轩;;混沌通信的迭代学习辨识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晏静文;侯忠生;;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反馈-前馈迭代学习控制系统收敛性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吴彭江;孙明轩;;两种离散时变系统的迭代学习辨识算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严伟力;孙明轩;;非线性离散时变系统的时变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A Novel Dead-time Compensation in Vector Controlled PMSM System[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兰永红;;基于二维模型的鲁棒D型迭代学习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8 孙明轩;毕宏博;;最小二乘学习辨识[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9 亓迎川;胡荣强;;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吴茂刚;赵荣样;;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脉动分析与削弱[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魁;非连续卷绕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张力/位置控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红娟;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殷辰X;基于高阶内模的迭代学习控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卜旭辉;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与学习控制的鲁棒性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恒杰;优化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8 孙尧;矩阵变换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李浩;大功率三电平变换器关键技术及同步电机传动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夏向阳;大功率注入式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祥华;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窦鹏飞;迭代学习控制及其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杰;重复控制在散热器脉冲疲劳试验压力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杨琦;基于实时轮廓误差的直线电机XY平台轮廓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5 王兢;迭代学习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辉;双级四脚矩阵变换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卫旭;基于VC的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蔡丽;抗非重复性干扰的迭代学习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安欣荣;基于三电平逆变器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黄金记;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茂刚;赵荣祥;;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矩脉动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2 刘军锋;李叶松;;死区对电压型逆变器输出误差的影响及其补偿[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3 何正义;季学武;瞿文龙;;一种新颖的基于死区时间在线调整的SVPWM补偿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4 杨荣峰;陈伟;于泳;徐殿国;;自适应滤波在电流矢量死区补偿方法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7期

5 于艾,杨耕,徐文立;具有扰动观测器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转速环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程小猛;陆海峰;瞿文龙;张星;樊扬;伍理勋;蒋时军;;用于逆变器死区补偿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7 杨贵杰,孙力,崔乃政,陆永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8 毛鸿,吴兆麟;基于三相PWM整流器的无死区空间矢量调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11期

9 孙向东,钟彦儒,任碧莹,周炳;一种新颖的死区补偿时间测量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10 王家军,许镇琳,王豪,孟明;基于逆变器死区特性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μ-修整变结构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晓明;王岩;陈兴林;;鲁棒迭代学习控制律的优化设计方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年03期

2 刘长良;李菲菲;贾万根;;一种基于向量图分析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3年06期

3 余发山;岳伟超;张瑞庄;卜旭辉;;基于迭代学习的矿井提升系统跟踪控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年02期

4 肖擎纲;曾阳素;;基于误差最小化的新型迭代学习算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杨孟远;黄发均;;基于H_∞方法的鲁棒迭代学习控制器在精密工件台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10期

6 杨斌;王振玉;;基于迭代学习控制律的放射源取样机的研制[J];机床与液压;2013年15期

7 董辉;黄文嘉;李林鑫;;变增益反馈D型迭代学习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胡玉娥;翟春艳;李书臣;;时滞间歇过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研究[J];自动化仪表;2006年01期

9 刘伟;王自强;;基于迭代学习的有限转角力矩电机控制[J];电力电子;2012年06期

10 黄浩江,樊晓平,杨胜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开闭环D型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及其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君海;石成英;林辉;;一种带角度修正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政;;一类二阶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收敛性[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路林吉;邵世煌;;一种可用于非线性动态延迟控制系统的闭环比例型一阶给定超前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路林吉;邵世煌;;一种可用于非线性动态延迟控制系统的开环比例型一阶给定超前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田森平;谢胜利;;一种新的带有遗忘因子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龚利;王云宽;杨雁;宋英华;;基于迭代学习算法的粉末精密配给控制系统[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简林柯;何钺;;参考输入信号的迭代学习生成及其应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翟春艳;薛定宇;李书臣;;一种基于过程模型的适应性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9 路林吉;王树青;;一种基于输出误差的离散时间动态系统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10 谢华英;孙明轩;金奎;;有限时间收敛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山;迭代学习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2 孙何青;改进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及其在列车运行控制应用中的几类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郭毓;一类时变系统的自适应迭代学习辨识与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于少娟;电液伺服力控系统的鲁棒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强;基于综合智能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邹燃;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在风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柯丹;基于迭代学习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4 范杨;采样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张西宁;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6 刘远红;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分析与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吴彭江;递推与迭代学习辨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8 王超;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9 艾文欢;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丁保;迭代学习在间歇过程控制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63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363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f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