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储热后热电机组调峰能力分析
[Abstract]:The lack of peak-shaving capacity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of cogeneration units "fixed by he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heavy abandonment of wind in China's "Sanbei" power grid at present.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cheme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peak-shaving of generating units by allocating heat storage in large extraction type thermal power plants in China. At firs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scheme is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 thermal power unit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t storage are analyzed and modeled, and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after the allocation of the heat storage is discussed. On this basi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peak-shaving capacity of thermal power units with heat storage is establishe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heat storage of two typical 300 MW and 200MW heating units in northern China to improve peak shaving capacity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given heat load level in the middle heating period, The allocation of heat storage can increase the peak load capacity of the two units by 21% and 13% of the rated capacity respectively, thus providing a large amount of network space for the abandoned wind power. However, the effect of heat storage depends on the heat load level of the unit. If the heat load is close to the maximum heating capacity of the unit,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网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7007)~~
【分类号】:TM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凯;田昊明;贾静;;采用蓄热技术扩大供热机组调峰裕度的研究[J];节能技术;2012年04期
2 张殿军;闻作祥;;热水蓄热器在区域供热系统中的应用[J];区域供热;2005年06期
3 静铁岩;吕泉;王海霞;李卫东;孙亮;;风电参与的非常规调峰服务市场交易理论[J];中国电力;2011年10期
4 王漪;薛永锋;邓楠;;供热机组以热定电调峰范围的研究[J];中国电力;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翔;王远超;张博;;基于喷射式热泵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J];化工学报;2014年03期
2 董燕京;;热水蓄热器在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的应用与节能分析[J];区域供热;2013年02期
3 刘新刚;闫广新;;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电网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分析[J];中国电力;2012年09期
4 张钦;辛颂旭;白建华;林祺蔚;;西北地区促进风电消纳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2013年07期
5 吕泉;陈天佑;王海霞;吕阳;刘娆;李卫东;;热电厂参与风电调峰的方法评述及展望[J];中国电力;2013年11期
6 王彩霞;李琼慧;谢国辉;;风电供热提高低谷风电消纳能力评估[J];中国电力;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娟娟;有功功率平衡辅助服务成本与交易的相关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琪;风电规模化并网条件下供热机组优化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张宏宇;考虑调峰因素的风电规划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李迎超;木本淀粉能源植物栓皮栎与麻栎资源调查及地理种源变异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建春;城市集中供热现状的经济性分析及供热系统优化方案、节能措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尹宗齐;现役660MW机组脱碳改造方案设计与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李福顺;灰色系统理论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高潮;钒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及电极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国;何燕玲;张海良;;供热机组调峰运行中的最小出力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06年06期
2 吴功高;叶中雄;姚明;潘丽珠;;安徽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分析研究[J];华东电力;2011年06期
3 魏豪,刁学广,赵伟东;供热电厂热电负荷优化分配系统的研制[J];东北电力技术;2002年11期
4 刘树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电价政策体系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06期
5 初立森;李敏;李海峰;;供热机组的热力与运行特性探讨[J];吉林电力;2009年03期
6 陈佐一,钟洪亮,孟繁娟,霍福鹏;叶轮机械叶片节能新技术[J];节能技术;2000年01期
7 张华强,关柏利,王立国,徐殿国;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节能技术;2004年04期
8 张国伟;龚光彩;吴治;;风能利用的现状及展望[J];节能技术;2007年01期
9 肖永山;王维庆;霍晓萍;;基于神经网络的风电场风速时间序列预测研究[J];节能技术;2007年02期
10 段黎萍;;风能领域的主要竞争者的技术竞争战略分析[J];节能技术;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灵凌;热电厂最小运行方式分析与监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倪景峰;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运行的研究及软件实施[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杨冬梅;李颜颐;;小型热电联产系统的热效率分析[J];节能;2008年01期
2 王振铭;郁刚;;坚持科学发展观 探讨热电联产的发展方针[J];热电技术;2009年01期
3 孙毅;吕荣强;李开华;;热电厂技术发展及经济改造方案[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5期
4 钟史明;刘龙海;;大中型热电联产机组与背压机组匹配抽凝机组选型方案的建议[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吴祖光;;热电联产的经济效益剖析[J];华北电力技术;1984年09期
6 盛晓文;小型热电厂集中供热的探讨[J];热能动力工程;1991年04期
7 薛春渚;关于黑龙江省热电联产发展集中供暖问题的分析[J];黑龙江电力;1995年06期
8 刘胜友;卫佳;;小热电的评价及热电厂经济指标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12期
9 高鲁锋;关里;徐大坤;;小型热电联产系统能耗分析[J];节能技术;2010年02期
10 徐坤;;城市热电联产规划原则[J];吉林电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铭;;加入WTO后热电联产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姜正明;;化工企业中的热电联产[A];2004'中国西安锅炉节能环保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梅红生;;热电联产与大型热水锅炉房系统联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郝婉秋;;利用热电联产 改善城市环境——牡丹江市江南新开发区供热设想[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陈和平;;建设小康社会对热电联产及其它清洁电力发展的需求[A];全国机械工业动力科技信息网2004年年会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秋耀;;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前景[A];全国机械工业动力科技信息网2004年年会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孝强;熊正德;;从石狮热电厂的实践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A];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省资源利用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宏奎;;发展城市热电联产优势分析及建议[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潘永岳;罗松;;中小火电机组的生存问题探讨[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新宇;仝德良;;发展清洁燃煤热电联产 应对供暖需求和节能减排[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勇;山东确定节能减排新目标[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2 王建萍;全国首台“上大压小”机组投产[N];华中电力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磊;热电联产:一本好“经”怎么念[N];中国电力报;2006年
4 记者 王玮 霍丽文;新疆首台33万千瓦热电机组投产[N];中国电力报;2010年
5 记者 余子荣;黄石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开工[N];黄石日报;2008年
6 首席记者 张淼;拉动经济增长 提高环境质量[N];牡丹江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刘建军;大唐呼图壁热电联产工程奠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董筱宇;发改委细化热电联产管理[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记者 陈茗佳;范家坪两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获国家核准[N];兰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管晶晶;电厂余热如何“变身”居民暖气?[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大为;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多目标热力学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武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林振娴;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厉彦忠;超导线及其多孔涂层在超流液氦内的传热性能[D];西安交通大学;1995年
6 赵中友;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凡鹏飞;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杨实俊;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9 吴现力;公用工程和工艺过程综合优化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孙薇;市场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效益综合评价及运营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日春;热电厂运行热经济性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付彦海;伊春热电联产项目方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高恩厚;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何丽;热电联产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5 胡亚丽;关于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价格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王思宁;热电机组参与东北电力市场竞争的方案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7 成建宏;地方热电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8 李恩峰;单耗分析理论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9 陈健婷;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案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10 葛莉瑶;热电联产系统性能评价及案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2370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37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