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现场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导电聚合物的储能行为

发布时间:2018-12-25 18:43
【摘要】:摘要:导电聚合物除具有易合成、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外,还具有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以及较高的电导率等理化特性,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在众多的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聚吡咯以其优良的氧化还原可逆性、高的电导率及环境稳定性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对它们的研究多集中于聚合物膜的性能方面,包括导电聚合物膜的化学掺杂及电化学掺杂过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储能应用方面聚苯胺、聚吡咯多数是以聚合物固态薄膜电极的形式组装电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底材料及粘合剂等非电活性材料的使用,造成了整个电池的比容量较低,而且工作电流密度小。 本论文采用电化学石英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聚苯胺膜在HC1、ZnCl2、Pb(CH3SO3)2+CH3SO3H介质中的电化学掺杂行为以及聚吡咯薄膜在MnSO4+H2SO4介质中电化学掺杂行为,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研究了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氧化还原及电荷转移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静态时聚苯胺、聚毗咯悬浮液电极具有与聚合物薄膜相同的氧化还原特性,在流动状态下,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受颗粒浓度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且由于流动的作用,导电聚合物微粒可实现快速更新,表现出良好的电荷转移特性。在不同的二次电池体系中研究了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的充放电及电荷储存性能,试验表明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可大幅度提升电池的比容量和工作电流密度。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技术使聚苯胺、聚吡咯薄膜生长于压电石英晶体金电极上。应用EQCM技术研究聚苯胺膜在HCl、ZnCl2及Pb(CH3SO3)2+CH3SO3H溶液中离子掺杂与脱掺杂行为。聚苯胺在HCl溶液中的第一个氧化还原掺杂过程中有水分子的参与,第二个氧化还原过程中,主要发生了聚苯胺的去质子化及质子化作用,伴随着对阴离子的脱出与掺杂。在ZnCl2溶液中聚苯胺的掺杂主要是锌离子的赝质子化过程同时伴随阴离子的脱出与掺杂。在Pb(CH3SO3)2+CH3SO3H溶液中的掺杂和脱掺杂行为和聚苯胺在HCl中的掺杂情况基本相似。论文还对聚吡咯薄膜在MnSO4+H2SO4溶液中掺杂行为进行研究,表明聚吡咯薄膜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对应于SO42-阴离子脱掺和脱掺杂。同时试验还应用EQCM技术定量测定了导电聚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电荷储存量。试验表明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的电荷转移及电荷储存的表征方面EQCM技术是一种有力定量分析手段。 (2)分别采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合成了聚苯胺、聚吡咯粉末,然后,以高速剪切的方式制备出不同粒径的导电聚合物微粒。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及粒度分析技术等现代分析手段表征了导电聚合物粉末的化学结构及微观形貌等特征。通过循环伏安和恒电位技术对聚苯胺、聚吡咯悬浮液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聚苯胺、聚吡咯悬浮液电极在静态条件下的循环伏安峰电流几乎与颗粒的浓度无关,其循环伏安行为基本类似于导电聚合物薄膜的伏安行为;在流动的状态下,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的恒电位电流随聚合物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液流的作用使得导电聚合物颗粒难以吸附在电极表面,电流的大小只取决于与电极碰撞的聚合物颗粒的多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导电聚合物微粒的电荷转移机理,并且以聚苯胺微粒的还原为例阐述了理论的具体内容,该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本研究中的实验现象。 (3)通过对ZnCl2溶液中聚苯胺悬浮液电极的循环伏安和恒电位试验研究,我们证明了聚苯胺悬浮液电极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及电荷储存和转移特性,以聚苯胺悬浮液电极为流动正极、锌为负极设计了锌-聚苯胺液流电池。在20mA·cm-2的电流密度下库仑效率为97%,而电流密度为10mAμcm-2时库仑效率达到118%(按照聚苯胺干物质计量)。把正极电池材料从固体薄膜转变为的可流动的模式,可以使电池在高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试验中30mAμcm-2电流密度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如果配置适当并且条件优化,将可实现大功率的充放电。根据电池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所使用聚苯胺悬浊液的体积含量,聚苯胺悬浮液正极理论上最大能量密度可达66.5Wh.L-1,这个数值高于目前最先进的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40Wh.L-1)。本研提出的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为开发聚合物电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4)分散于Pb(CH3SO3)2+CH3SO3H溶液中聚苯胺微粒悬浊液,在流动模式下,由于在集流体表面放电的聚苯胺微粒不断地更新,聚苯胺悬浮液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电荷传输及氧化还原性能。试验中用聚苯胺悬浮液电极取代铅电极设计出聚苯胺悬浮液-二氧化铅液流电池,然后分别研究了聚苯胺悬浮液电极和二氧化铅单电极的充放电行为,结果表明两个电极都存在一定的电极极化,因此电池的电压效率较低。但是,聚苯胺微粒作为阳极材料避免可溶性铅液流电池铅电极的存在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第一个循环周期放电比容量达到116.3mAhμg·1,然后比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略有下降,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原值的97.2%,平均每个循环放电容量损失仅为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平均90.5%的库仑效率没有明显的变化。 (5)采用高速剪切方式把电聚合的聚吡咯粉末加工成粒径适中的聚吡咯微粒,并将其分散于MnSO4+H2SO4溶液中制备出聚吡咯悬浮液电极。在对聚吡咯悬浮液电极和二氧化锰氧化还原性能及单电极充放电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小型的聚吡咯悬浮液-二氧化锰液流电池。聚吡咯液流电池的平均充电电压为1.3V,平均放电电压为0.95V,电池的开路电压约为1.25V。电池放电容量密度达到132.31mA.g-1,与常规聚吡咯薄膜电池相比较放电容量密度有显著的改善。按照可流动悬浮液435g·L-1的上限含量和0.95V的平均放电电压来计算,聚吡咯悬浮液的能量密度最高可以达到54.7Wh·L-1(39.1Whμkg-1)。 本论文创新性地研究了聚苯胺、聚吡咯悬浮液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合电化学石英微天平技术定量测定了聚苯胺的电荷容量。研究开创性地发展了使用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的液流电池,导电聚合物悬浮液电极可分别作为流动的正极和负极应用于不同的液流电池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电荷储存及电荷转移性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0;O6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平,张华民,周汉涛,衣宝廉;我国液流储能电池研究概况[J];电池工业;2005年02期

2 王惠忠,王荣顺,赵成大,黄宗浩,唐劲松,王宝忱,王佛松;掺杂聚苯胺能带结构和导电机理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9期

3 钱人元;叶成;;导电高聚物的分子设计问题[J];高分子通报;1991年02期

4 马金库,,周馨我,倪基华;某些导电高分子的波谱性能[J];高分子通报;1994年03期

5 范俊华,万梅香,朱道本;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7年01期

6 万梅香;导电高分子[J];高分子通报;1999年03期

7 王立新,张福强,姜云鹏,王新,孙晓波;PPy/SiO_2纳米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9年03期

8 生瑜,陈建定,朱德钦,吴叙勤;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2期

9 王立新,张福强,王新,姜云鹏,李茂玲;PPy/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8年02期

10 朱顺泉;孙娓荣;汪钱;尹海涛;王保国;;大规模蓄电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391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391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