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光伏并网逆变及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5 21:1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能源危机不断加重,人们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太阳能资源具有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利用的清洁性、经济性等优点使得太阳能发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光伏装机容量在世界各国新增装机容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其控制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并网系统的性能。而随着光伏电站在电网系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大,其低电压穿越能力也开始引起人们重视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以三相单级式并网逆变器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在电网正常及故障运行状态下的控制策略,并对光伏逆变系统在电网电压故障时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首先,推导建立了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和简化后的工程模型,并详细介绍了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的原理及实现流程,为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振荡现象,缩短跟踪时间提出一种恒压法与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寻优速度较传统电导增量法提高了5倍左右,且跟踪精度也明显改善。 其次,在充分了解光伏并网功率特性的基础上,对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以电网电压矢量定向的光伏并网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坐标变换可以将交流量转换为直流量这一优势,将光伏逆变系统的数学模型转换到dq旋转坐标系下进行控制器的设计。本文选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计算方法。同时,详细研究了空间电压矢量的调制方法,通过编程实现SVPWM仿真模块的创立。 再次,电网发生故障时正负序分量的精确提取至关重要,本文在传统软件锁相环的基础上加入陷波器的设计,使其能够在电网故障时精确定位正序分量的相角,以实现基于双dp坐标变换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对以抑制并网负序电流和以抑制直流侧电压波动为目标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详细介绍了光伏并网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分析了逆变系统在电网故障时的动态特性变化,并在满足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无功电流补偿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逆变系统的特性不通过增加额外硬件设备就能使光伏电站满足低电压穿越要求,并能向电网提供一定量的无功支撑并网点电压。 本文在深入研究整个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基础上,对并网逆变器在电网正常与故障状态下的逆变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此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后,在此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光伏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策略能够使光伏电站在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将并网电流限制在1.1倍的额定电流范围以内,并可以向电网输送一定量的无功,使并网点电压升高,从而在电网故障阶段使光伏电站保持并网运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息[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年03期

2 高纪庆;推进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结合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年05期

3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户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4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1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8年03期

5 吴振宇;耿兴华;冯林;赵亮;;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5期

6 苏小玲;韩民晓;刘海军;;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励磁涌流抑制方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05期

7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基于DSP的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变频器世界;2007年10期

8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基于DSP的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07年11期

9 相海涛;蒋海江;马翠姣;宋高升;;基于PV-IP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10 谢子青;;基于DSP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玉梁;苏建徽;赵为;余世杰;王斯成;王德邻;;不可调度式单相光伏并网装置的平波电容容量的选择[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沈玉梁;余世杰;苏建徽;赵为;王斯成;王德邻;;单相光伏并网装置主功率器件单极性安全切换模式[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褚小莉;余晓东;;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及其反孤岛策略的仿真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4 赵为;沈玉梁;余世杰;苏建徽;;PI控制算法和预测控制算法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陶晓峰;吴红斌;;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孙龙林;张兴;许颇;赵为;曹仁贤;;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共模电流抑制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赵为;余世杰;沈玉梁;苏建徽;王斯成;王德邻;;基于DSP芯片的多功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周彦;段善旭;刘飞;殷进军;刘邦银;;一种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双模运行控制策略[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林东栋;余晓东;杨益金;;基于电压正反馈的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朝晖;给点儿阳光就“灿烂”[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杨朝晖;节能建筑:给点儿阳光就“灿烂”[N];科技日报;2004年

3 张涛;呼吁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王明毅;世界级太阳能发电系统在深圳建成[N];中国石油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汪红蕾;阳光“增色”北京奥运[N];中华建筑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唐沙;光伏建筑一体促进节能[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记者 杨川梅;“太阳神”为可持续发展聚能[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魏U,

本文编号:2415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15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