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逆变及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息[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年03期
2 高纪庆;推进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结合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年05期
3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户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4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1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8年03期
5 吴振宇;耿兴华;冯林;赵亮;;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5期
6 苏小玲;韩民晓;刘海军;;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励磁涌流抑制方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05期
7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基于DSP的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变频器世界;2007年10期
8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基于DSP的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07年11期
9 相海涛;蒋海江;马翠姣;宋高升;;基于PV-IP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10 谢子青;;基于DSP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玉梁;苏建徽;赵为;余世杰;王斯成;王德邻;;不可调度式单相光伏并网装置的平波电容容量的选择[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沈玉梁;余世杰;苏建徽;赵为;王斯成;王德邻;;单相光伏并网装置主功率器件单极性安全切换模式[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褚小莉;余晓东;;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及其反孤岛策略的仿真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4 赵为;沈玉梁;余世杰;苏建徽;;PI控制算法和预测控制算法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陶晓峰;吴红斌;;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孙龙林;张兴;许颇;赵为;曹仁贤;;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共模电流抑制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赵为;余世杰;沈玉梁;苏建徽;王斯成;王德邻;;基于DSP芯片的多功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周彦;段善旭;刘飞;殷进军;刘邦银;;一种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双模运行控制策略[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林东栋;余晓东;杨益金;;基于电压正反馈的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朝晖;给点儿阳光就“灿烂”[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杨朝晖;节能建筑:给点儿阳光就“灿烂”[N];科技日报;2004年
3 张涛;呼吁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王明毅;世界级太阳能发电系统在深圳建成[N];中国石油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汪红蕾;阳光“增色”北京奥运[N];中华建筑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唐沙;光伏建筑一体促进节能[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记者 杨川梅;“太阳神”为可持续发展聚能[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魏U,
本文编号:2415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1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