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SOC的锂动力电池多层双向自均衡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11 17:28
【摘要】:电池均衡是优化动力电池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增强动态工作过程安全性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锂动力电池单体数量多,测量与控制数据量庞大等问题,本文将锂动力电池分为区域模块和全局模块两层,进而提出一种融合区域均衡与全局均衡的多层次协调均衡方法.通过开关电容区域均衡电路与反激式变压器全局均衡电路控制充放电过程的开关通断,实现双向均衡目标;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分布情况下锂电池的受电能力差异,以多模式充电策略为均衡前提条件,使用SOC关键参数作为均衡判据,实现系统充电与非充电过程的主动双向自均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双向自均衡方法能实现高精度的均衡目标,且能耗较低.
[Abstract]:Battery equalization is a key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battery, improve service life and enhance the safety of dynamic working proces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large number of lithium power battery cells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data, this paper divides the lithium power battery into two layers: regional module and global module, and then proposes a multi-level coordinated equalization method combining regional and global equalization. Through switching capacitor region equalization circuit and flyback transformer global equalization circuit to control the on-off of charge and discharge process to achieve the bi-directional equalization goal; On this basis,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s capacity under different (State of Charge,SOC distribution, the multi-mode charging strategy is used as the equalization precondition, and the key parameters of SOC are used as the equalization criterion. The active bidirectional self-equalization of charging and non-charging process is reali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bi-directional self-equalization method can achieve high precision equalization target and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202340)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No.2013DFB10070)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No.2013M542135) 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建设(No.2012GK4106)
【分类号】:TM9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宝宏;石庆沫;黄柏辉;;碳基有机电解液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李健;官亦标;傅凯;苏岳锋;包丽颖;吴锋;;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4年07期

3 贾永丽;李海英;张丹;刘海云;;动力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J];节能;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西胜;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2 殷金玲;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超级电容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于远彬;车载复合电源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丛文博;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董冰;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与优化[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李拴魁;SnS及SnS/C复合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4年

7 邹幽兰;基于退役锂动力电池容量、内阻和荷电状态的建模与参数估计[D];中南大学;2014年

8 熊瑞;基于数据模型融合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状态估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汪广进;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10 郑岳久;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一致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年生;国外鱼雷动力电池的发展及应用[J];鱼雷技术;2003年01期

2 ;武汉力兴全力打造动力电池检测设备[J];电源技术;2004年04期

3 王立松,张晶;大容量锂动力电池化成电源全数字控制技术[J];电源技术;2005年02期

4 朱梅;徐献芝;;锌空气动力电池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建设[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05期

5 张凌云;;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0期

6 王少龙;侯明;王瑞山;;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云南冶金;2010年02期

7 曹林;王静;王宝友;孙传灏;;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及其标准化[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Z1期

8 赵庆敏;付艳恕;;车载动力电池振动特性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04期

9 艾新平;;下一代动力电池及材料发展趋势探讨[J];新材料产业;2012年09期

10 唐志军;朱群志;;热管理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飞;李建玲;赵淑红;王子冬;王新东;;锂动力电池性能衰退规律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2 胡信国;;动力电池进展[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马军;李爱魁;杜涛;刘飞;;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组工艺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伟东;王海涛;;动力电池新型材料[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曾小华;陈万忠;吴强华;王庆年;;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试验检测系统[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6 闫智刚;杜虎;王仲飞;;慢脉冲化成技术在铅酸动力电池中的应用[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刘亚飞;陈彦彬;白厚善;;动力电池与相关材料的最新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徐舟;唐有根;唐广笛;;锌-空气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9 杨毅夫;;中倍率方型塑壳氢镍动力电池开发(摘要)[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建军;何向明;王莉;任建国;刘志祥;;水下航行器用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研制[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义雷;动力电池,增长莫忘“退烧”[N];科技日报;2010年

2 张海燕;工信部将制订动力电池发展思路[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文龙;国内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N];东方城乡报;2005年

4 林晓宇;2006中国动力电池论坛会举行[N];科技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志民;赵振起 王兆华会见深圳投资考察团[N];辽源日报;2007年

6 李清理;力元新材投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记者李发扬、通讯员刘燕云;动力电池即将批量生产[N];咸宁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洪宾;24亿进军汽车动力电池领域[N];深圳商报;2009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李瑞鹏;中科英华收购动力电池资产[N];证券时报;2009年

10 淄池;淄蓄厂动力电池进入地方规划[N];中国船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国洪;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李文成;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3 于智龙;基于自放电技术的电动车用锂动力电池SOC预测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高纯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及抗扰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维戈;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强;数字化动力电池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雪非;基于工况仿真的锂动力电池寿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小颤;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术;锂动力电池化成能量回馈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晓建;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匹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丙寅;动力电池模拟电源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怡霞;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郭学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付航;锂动力电池动态一致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10 高颖;新型动力电池分选生产线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9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19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