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相对增益分析的目标函数对角化微网功率解耦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9-03-16 18:01
【摘要】:微网技术可有效整合不同类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优势,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并网发电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途径。微网多样的运行方式与高质量的电力服务,离不开灵活与稳定的控制系统,而对微电源输出有功、无功的独立控制问题亟待研究。针对微网线路参数特点引起的有功无功耦合问题,提出了基于相对增益分析的目标函数对角化微网功率解耦控制方法,将相对增益分析方法应用于低压微网线路功率模型的配对选择,量化控制通道耦合度,应用目标函数对角化的解耦方法,最终实现微网线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解耦方法解决了微网线路功率耦合问题,可实现微网系统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灵活调节。
[Abstract]:Micro-grid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echnical approach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distributed grid-connected power generation. The various operation modes and high-quality power service of micro-grid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flexible and stable control system, but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 of micro-power supply needs to be studied urgently. Aiming at the coupling problem of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 caus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grid line parameters, an objective function diagonalized micro-grid power decoupl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relative gain analysis is proposed. The relative gain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matching selection of low-voltage micro-grid line power model, quantifying the coupling degree of control channel, and applying the decoupling method of objective function diagonalization to realize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 of micro-grid lin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coupling method solves the power coupling problem of micro-grid lines and can realize the independent and flexible adjustment of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 of micro-grid system.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7029)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3502074)~~
【分类号】:TM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2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3 李鹏;张玲;王伟;杨希磊;赵义术;;微网技术应用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0期

4 周贤正;荣飞;吕志鹏;罗安;彭双剑;;低压微电网采用坐标旋转的虚拟功率V/f下垂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2期

5 丁明;张颖媛;茆美琴;;微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9年11期

6 王成山;高菲;李鹏;黄碧斌;丁承第;于浩;;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7 金鹏;艾欣;王永刚;;采用势函数法的微电网无功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8 王成山;;微电网专题介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锡琳;;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纪明伟;陈杰;栾庆磊;;基于电流分解的微网功率控制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李志勇;冯江华;;智能型光伏微电网及其N+1控制模式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5期

4 吴小云;顾广娟;;用户侧光伏微电网发展机遇与挑战[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6期

5 梅生伟;王莹莹;;输电网-配电网-微电网三级电网规划的若干基础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6 刘俊勇;黄媛;杨嘉n\;;智能电网四位一体调度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7 彭铖;刘建华;潘莉丽;;基于虚拟同步电机原理的微网逆变器控制及其仿真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8 陈来军;梅生伟;许寅;任正某;;未来电网中的独立电力系统模式[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9 梁帅奇;牟晓春;赵雪;余志飞;;含有储能单元的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佐;;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On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Grid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潘明明;马瑾;;飞轮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应用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文波;聂一雄;;微电网稳定性研究综述[A];第二十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庄伟;牟龙华;;智能配电网信息物理融合保护系统的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于旭东;陈建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8 姜国涛;贾清泉;袁野;赵文静;董海燕;朱庆军;;基于Multi-Agent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监控方案[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9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微电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洪峰;陈金富;段献忠;;微网发展现状研究及展望[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慧芳;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洪阳;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5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陈昌松;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孙景钌;分布式发电条件下配电系统保护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钟辉;含有微网的黑启动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闪闪;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王清;逆变器模块组合化及其同调制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戈政;智能配电变电站过程总线信息共享关键问题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王燕廷;微电网并网与孤岛运行模式切换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牟晓春;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刘海龙;新能源技术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范长宝;基于DSP永磁风力发电机侧变流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牛铭;基于不同结构的微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2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3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4期

4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5 丁明;包敏;吴红斌;马婉玲;茆美琴;;复合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机组组合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6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7期

7 肖朝霞;王成山;王守相;;含多微型电源的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8 郭力;王成山;王守相;胡玉峰;王兵;吴小辰;;微型燃气轮机微网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9期

9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10 牟晓春;毕大强;任先文;;低压微网综合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轩;刘进军;;微网孤岛运行时基于逆变器的新型功率控制[J];电源学报;2011年01期

2 薛迎成;邰能灵;刘立群;杨兴武;金楠;熊宁;;微网标准和技术发展[J];华东电力;2009年09期

3 刘观起;曹扬;;分布式发电并联接入微网的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05期

4 陶琼;吴在军;程军照;凡勇;;含光伏阵列及燃料电池的微网建模与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5 邹文;吴福保;施涛;赫卫国;;孤岛运行微网有功功率优化控制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11年03期

6 王阳;艾欣;;微网及所连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J];现代电力;2011年01期

7 滕赢;夏明超;;基于PIC18F87J60的微网电能质量监测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01期

8 王锡琳;;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张佳佳;陈金富;范荣奇;;微网高渗透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10 陈书波;;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昊然;陈乾宏;钱海;;E类变换器输出电压控制方法及其特性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孔宪国;;微网的潮流控制策略浅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昱;廖威;马早康;;微网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章;宋海峰;;微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9 陆健;牟龙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网的复合式综合保护初探[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严玉廷;卢勇;;光伏微网控制技术研究[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军照;明确我国微网发展研究方向[N];国家电网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郝宏升 通讯员 宋立新;集聚太阳的能量[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记者 苑玉虹 林玟均;国内最大的水光互补微网电站年底发电[N];青海日报;2011年

4 ;电力推进系统的变频器[N];中国船舶报;2005年

5 谭绍祥 谭汉杰;现代工业窑炉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5年

6 中国电力科学院院士 郭剑波;大电网未来呈现四大形态[N];国家电网报;2011年

7 ;注塑机节能控制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3年

8 通讯员 林海宇;华东电网公司部署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N];中国电力报;2006年

9 陈开胜;变频器发展凸显六面[N];中国电力报;2007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郭力方;内蒙古“整风”将推产业加速集中[N];中国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奕;微网及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算法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肖朝霞;微网控制及运行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3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占刚;微网实验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彭双剑;微网运行和电能质量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刘梦璇;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高晓芝;微网控制策略与电能质量改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范元亮;微网发电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王瑞琪;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与协调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巍;微网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董鹏;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3 李涵;光伏微网建模及其分层协调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臧璇;风光混合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梁明辉;微网故障特性分析和保护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石庆均;微网容量优化配置与能量优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林珊;微网中分布式电源最优容量组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朱博;基于发电功率与短期负荷预测的微网经济运行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高翔;微网系统多能互补协调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双乐;微网经济优化运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1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41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