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单相单级光伏LCL并网逆变系统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9-03-30 07:55
【摘要】:在传统的光伏LCL并网逆变系统中,直流侧电压只有大于其最小需求电压时,逆变器才能有效控制并网电流,而最小需求电压随电网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为此需在单级逆变系统中串联多块光伏电池以提高其直流侧电压,但这提高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门槛。对此提出一种新型的LCL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逆变系统对并网电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对逆变器直流侧电压没有要求,且电网电压对其控制能力也没有影响。与传统LCL电路相比,新型LCL电路同样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在控制系统中利用基波分量提取环节增加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稳定性;根据光伏电池的直流电压、电流和2次脉动电压、电流判断光伏的最大功率点;通过控制并网电流使光伏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状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系统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photovoltaic LC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system, only when the DC side voltage is greater than its minimum demand voltage, the inverter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grid-connected current, and the minimum demand voltag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rid volta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C side voltage of photovoltaic cells in series in a single stage inverter system, the application threshold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 is raised. In this paper, a new LC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re presented. The inverter system has strong control ability for grid-connected current, no requirement for DC side voltage of inverter, and no influence on its control ability by grid voltag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CL circuit, the new LCL circuit also has better filtering effect. In the control system, the damping of the system is increased by extracting the fundamental component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of the photovoltaic cell is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DC voltage, current and secondary pulsating voltage of the photovoltaic cell. The photovoltaic cells work in the maximum power state by controlling the grid-connected curr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system structur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作者单位】: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查晓明;段善旭;;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与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2 许洪华;;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研究(英文)[J];电网技术;2007年20期

3 黄伟;孙昶辉;吴子平;张建华;;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09期

4 刘东冉;陈树勇;马敏;王皓怀;侯俊贤;马世英;;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综述[J];电网技术;2011年08期

5 江渝;林泽科;刘和平;郑群英;;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在线状态的控制方案[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周林;张林强;廖波;龙崦平;李怀花;杜金其;;单相光伏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09期

7 鲍薇;胡学浩;何国庆;李光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8 尹靖元;金新民;吴学智;童亦斌;;基于带通滤波器的LCL型滤波器有源阻尼控制[J];电网技术;2013年08期

9 杨仁增;张光先;;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10 沈国桥;徐德鸿;;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分裂电容法电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琳;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仇志凌;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三线并网变流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丽萍;常伟;时培磊;杜坤坤;;1140V链式STATCOM IGBT尖峰抑制与驱动电路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1年05期

2 江渝;王恒;郑群英;张志刚;;一种可调电感控制线路潮流的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9期

3 张学广;刘义成;王瑞;徐殿国;;一种新型的PWM变换器LCL滤波器有源阻尼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4 肖朝霞;方红伟;;含多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暂态稳定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5 汪洪亮;康勇;裴雪军;岳秀梅;;并联逆变器的短路保护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6 李涛丰;汪洪亮;康勇;裴雪军;;大功率电机直接起动的逆变器控制模式切换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6期

7 王孟邻;张勇军;林建熙;;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述评[J];电气应用;2011年09期

8 孙培德;叶礼清;;比例-谐振控制器在单级式太阳能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关阳;李俊贤;;电气化铁路APF的LCL滤波器的双环控制[J];电力学报;2011年05期

10 李立;黄松柏;汪洪亮;;基于电压/电流控制模式的组合式三相逆变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唐诗颖;基于LCL滤波器的单相并联有源滤波器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蔚兰;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毛鹏;航空应用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郭伟峰;APF与TSC谐波无功综合补偿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林世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能源与环境耦合特性及优化集成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袁明军;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琳;金新民;唐芬;梁京哲;;小功率单相并网逆变器并网电流的比例谐振控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盛建科;曾嵘;年珩;佘岳;徐凤星;;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与离网运行的柔性切换技术[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2期

3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5期

4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5 张超,何湘宁;非对称模糊PID控制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0期

6 乔尔敏;温旭辉;郭新;;基于IGBT并联技术的大功率智能模块研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0期

7 张宪平;林资旭;李亚西;许洪华;;LCL滤波的PWM整流器新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8 何英杰;邹云屏;刘飞;黄柱;;高压大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并联运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9 张承慧;叶颖;陈阿莲;杜春水;;基于输出电流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电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10 陈瑶;金新民;童亦斌;;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网侧LCL滤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旭辉;[N];中国能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伟;单级高频链逆变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刘其辉;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费万民;中高压功率变换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孔雪娟;数字控制PWM逆变电源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仲;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实用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沈国桥;燃料电池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波;吴浩;;软故障分析在地铁车辆辅助逆变系统维修中的应用[J];铁道机车车辆;2011年03期

2 卢文生,金明华;逆变系统中合闸启动电路的设计[J];煤矿机械;2002年07期

3 董颖华;陆ZK泉;赵阳;戎容;;基于新能源利用的逆变系统电磁干扰噪声解决方案[J];电子质量;2010年01期

4 陈晓;孙以泽;孟Ze;;独立/并网双工模式光伏逆变系统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2年01期

5 张德宽;徐道恒;曲国杰;周丽;;一种实用逆变系统仿真软件的研制及其在主电路和互锁效应分析方面的应用[J];电气传动;1995年02期

6 王杰;微机电源智能化逆变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3年01期

7 张方军;金文兵;;电力系统电压放大数字化逆变系统设计[J];水力发电;2006年03期

8 易宏;代冀阳;伍家驹;;单相逆变系统建模与控制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8期

9 王要强;周杨;;基于电网电压矢量定向的三相并网逆变系统设计[J];变频器世界;2011年04期

10 刘健;尹项根;张哲;唐萍;熊卿;王存平;;高压大功率三电平逆变系统故障特性分析与保护原理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健;尹项根;张哲;唐萍;熊卿;王存平;;高压大功率三电平逆变系统故障特性分析与保护原理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亚峰;大容量光伏逆变系统接入弱电网运行可行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杨金辉;数字化PWM逆变系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要强;LCL滤波的并网逆变系统及其适应复杂电网环境的控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奇;单相光伏发电逆变系统研究及实现[D];青岛大学;2008年

2 王少林;地铁辅助逆变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杨琳;单相高频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欢;基于模型设计的三相三电平逆变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5 王喜超;风力发电单相逆变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久亮;单相并网型光伏逆变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赵前程;燃料电池车用高频逆变系统的谐波分析与抑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8 谢紫亮;三相储能逆变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肖家旺;光伏离网逆变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淑珍;家用型光伏逆变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9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49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