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循环系统减阻剂配方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4 17:13
【摘要】:高聚物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oxide,PEO)、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能够减少管道中流体阻力。目前,电厂脱硫主要以湿式石灰石石膏法为主,脱硫系统中循环泵传输浆液产生巨大的阻力耗能。因此,文中针对电厂脱硫系统进行减阻实验研究。模拟实际环境中的生产情况,在湿式石灰石脱硫浆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减阻剂,研究浆液流体特性以及高聚物的减阻性能。基于影响高聚物PEO、PAM减阻效果的因素实验分析,探索最佳的减阻剂配方。研究表明,高聚物PEO、PAM均存在自最佳减阻浓度;减阻剂配方由PEO、PAM、硫脲3种组分按质量浓度配比3:1:2组成,600 mg/L减阻剂的减阻效果最佳,最佳减阻率在40%左右。
[Abstract]:Poly (ethylene oxide) (polyethyleneoxide,PEO) and polyacrylamide (polyacrylamide,PAM) can reduce fluid resistance in pipes. At present, wet limestone gypsum method is the main method for desulphurization in power plant, and the circulation pump transfer slurry in desulphurization system produces great resistanc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Therefore, the drag reduction experiment of desulphurization system in power plant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slurry flui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in wet limestone desulphurization slurr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drag-reducing agents were added to the wet limestone desulphurization slurry by simulating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the actu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rag reduction effect of polymer PEO,PAM, the optimum formulation of drag reducing agent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optimal drag reduction concentration exists in the polymer PEO,PAM. The drag-reducing agent formulation is composed of three components of PEO,PAM, thiourea according to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3:1:2. The drag-reducing effect of the drag-reducing agent of 600 mg/L is the best, and the optimum drag-reducing rate is about 40%.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
【分类号】:TM6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麟勇,常志英,李妙贞,王尔鉴;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降解Ⅰ.温度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2 郝鹏飞;汪幸愉;姚朝晖;朱克勤;何枫;;疏水微槽道内层流减阻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9年03期

3 马宗豪;卞永宁;;非牛顿流体在正弦波壁管内的减阻特性[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5期

4 许鹏,王德忠,扈黎光,周浩军;低浓度CTAC减阻流体流动性能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06期

5 胡通年;减阻剂在我国输油管道上的应用试验[J];油气储运;1997年06期

6 李国平;刘天佑;张秀杰;刘兵;鲍旭晨;刘春彦;;高聚物减阻增输机理研究[J];油气储运;2006年07期

7 陈良勇;段钰锋;赵国华;刘猛;;浓度对水煤浆壁面滑移和流变特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20期

8 王春晓;陆江银;薄文敏;;高分子减阻剂减阻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塑料;2011年06期

9 徐钢;袁星;杨勇平;陆诗原;黄圣伟;张锴;;火电机组烟气脱硫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海燕;;H_2O_2氧化提高含聚污水悬浮固体测定值准确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2 董桂霖;于萍;李冰;周宁宁;陈祥俊;秦占波;张长桥;;聚氨酯材料包覆聚α-烯烃微胶囊的制备研究[J];材料工程;2010年07期

3 李冰;于萍;代晓东;邢文国;董桂霖;周宁宁;秦占波;张长桥;;脲醛树脂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J];材料工程;2012年01期

4 李道山;周嘉玺;倪方天;张景春;孙香琴;程丽晶;;大港油田南部高温高盐油藏污水聚合物驱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4期

5 刘晓光;;二类油层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性能及机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牛丽伟;卢祥国;;二类油层二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及其机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建明;陈瑞生;曹天军;马学勉;;次氯酸钠对聚丙烯酰胺的降解作用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11期

8 安家荣;贾琳;;成品油管道增输技术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2年02期

9 唐旭东,刘伟,吕广;原油改性输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广东化工;1998年03期

10 翟宇恺;李轶;;继续重视减阻剂的研究开发[J];广东化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孟令伟;康万利;周阳;王志伟;刘述忍;;硫离子对HPAM溶液黏度影响及除硫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康万利;周阳;王志伟;孟令伟;刘述忍;白宝君;;Mechanism of sulfide effect on viscosity of HPAM polymer solution[A];Proceedings of 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heology[C];2008年

3 陈传购;卢益明;金辉;赖敏志;;浅谈建筑胶发展历史及应用的现状[A];浙江省粘接技术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油品减阻剂分散系统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油品减阻剂的性能拓展[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莹;聚合物在油田污水中降粘降解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蔡伟华;粘弹性流体各向同性湍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顾卫国;表面活性剂减阻流体减阻机理的实验与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军;用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塑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陈娟;长输原油管道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王家印;KYPAM聚合物的降解和成胶性质的研究及现场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李国平;油气减阻剂若干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技术[D];山东大学;2006年

9 陈武;三维电极处理几种模拟有机废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朱蒙生;管流添加剂减阻的实验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晓玲;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胶束流变和减阻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波;管道减阻剂实验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10年

3 徐向阳;驱油后聚丙烯酰胺在地层中的存留状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耀;三次采油集输管线结垢及腐蚀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张磊;驱油聚合物的降解与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长雨;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离聚体系缔合型减阻聚合物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韩涛;稠油用降粘型减阻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曹云;天然气减阻剂室内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试验[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陶远贤;含聚污水中悬浮物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张微;辽河油田超稠油管道增加输量方案[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爱勇;韦飞;祝业青;惠润堂;颜俭;;影响湿法脱硫烟气系统电耗的因素[J];节能与环保;2010年03期

2 郭欣;;降低湿法脱硫系统的电耗分析[J];山西电力;2009年03期

3 肖锡发,王世均;高浓度水煤浆管道输送滑移减阻试验研究[J];钢铁;1994年04期

4 周晓辉;骆文波;廖永进;;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装置运行分析及优化建议[J];广东电力;2009年08期

5 王立,封麟先,毛庆革,杨士林;自旋探针法对原油减阻剂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10期

6 郑文;;高分子聚合物和流体的减阻[J];高分子通报;1989年04期

7 米红宇,王吉德,李惠萍,奚惠民,买苏尔.米吉提,司马义.努尔拉;本体聚合法制备超高分子量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5年03期

8 孟令杰,孔珑,章名耀;水煤浆管内流动的相似准数及其阻力特性[J];化工学报;1995年03期

9 缪明烽;于耘;;湿式逆流喷淋脱硫塔中SO_2吸收特性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肖清,王昂;非牛顿流体在周期性突扩突缩通道中的流动阻力特性[J];化学工程;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义;国外工程塑料概况和最新进展[J];电机电器技术;1992年01期

2 陈光文,袁权;高聚物/陶瓷复合膜的气体渗透及分离行为[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3 邹红;;火场中高聚物燃烧残留物的提取与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年02期

4 王铎;;聚酰亚胺低介电常数材料的研制[J];宇航材料工艺;2007年04期

5 王德新;;高聚物注浆技术在旧水泥路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3期

6 陈正国,朱申敏,程时远;分子模拟方法及在高聚物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1997年06期

7 武通海;刁东风;谢友柏;;两种高聚物薄带的沙尘磨损特性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1期

8 李倩妹;罗文波;刘文娴;;PMMA应力银纹损伤的实验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付一政;刘亚青;梅林玉;兰艳花;;HTPB与Al不同晶面结合能和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梁冰玉;;化学发光和聚烯烃的老化[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定超;;激光小角散射仪的研制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2 刘晨;穆环珍;张占业;郑涛;黄衍初;;高聚物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文;林美娟;凌启淡;章文贡;;含铽高聚物的光谱性质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科验;周玲;孙堂卿;张磊;冯仑;赵秋芳;;高聚物烧伤的特点及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5 尹建江;翟景升;王书平;;高聚物局部放电理论初探[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曾汉民;章明秋;;高聚物多相复合体系的内耗特征[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三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7 左玉芬;常昆;程克梅;徐瑞娟;;炸药和高聚物在老化过程的相容性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陆婕;王泽华;林萍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胡世如;徐懋;;二元共混高聚物的小角激光瑞利散射研究[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10 王国玺;许肖龙;王德华;;具有分子取向的拉伸高聚物(PET)中~(13)C—NMR化学位移值的估算[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诗e,

本文编号:2454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54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