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大容量中频逆变器的非线性与不平衡补偿技术

发布时间:2019-04-22 17:28
【摘要】:为补偿大容量中频逆变器的非线性和不平衡,分析了多种三相四线制逆变拓扑、级联式逆变拓扑和组合式多电平逆变拓扑,然后选取3个单相二重逆变器组合式拓扑结构作为逆变器主电路,该电路不仅可得到较高的等效开关频率,且带不平衡负载能力强。通过推导得到逆变器正弦脉宽调制(SPWM)波的表达式,根据系统各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畸变率(THD)要求可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参数;采用多重谐振控制器补偿低次谐波,并在控制器设计中考虑了数字控制延时的影响,采用二阶Pade近似对延时进行等效。设计的系统不仅可有效抑制低次谐波,且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nonlinearity and imbalance of large-capacity medium-frequency inverter, several three-phase four-wire inverter topology, cascade inverter topology and combined multi-level inverter topology are analyzed. Then the combined topology of three single-phase dual inverters is chosen as the main circuit of the inverter. The circuit can not only obtain high equivalent switching frequency, but also have strong load-unbalance capability. By d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SPWM) wave of inverter 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the suitable filter parameters can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s harmonic content an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rate (THD). The multi-resonant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mpensate the low harmonic, and the effect of digital control delay is considered in the controller design. The second-order Pade approximation is used to achieve the equivalent delay. The designed system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low-order harmonics, but also has fast dynamic response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7020,51177067)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2109)~~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春喜;孙驰;高姬;;数字SPWM方法对系统延时的影响[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国华;张影;汪玉凤;孙强;;基于预测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选择性谐波补偿方法[J];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2 王跃;杨昆;杨华;陈国柱;;通用SPWM发生器的实现及脉冲竞争消除新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昆,李耀华,胜晓松,谢孟,王平;高性能单相电压源逆变器的输出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2 葛红娟;蒋华;王培强;;基于内模原理的新型三相航空静止变流器闭环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9期

3 杨水涛;张帆;钱照明;;基于DSP的有效消除数字控制延时的UPS逆变器多环控制策略(英文)[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4 郑飞;费树岷;周杏鹏;彭飞;王新;;基于DSP和FPGA的SVPWM算法及其在变频调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11期

5 郑飞;费树岷;周杏鹏;;基于DSP和FPGA的光伏并网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2期

6 余勇,张兴,季建强,刘正之;大功率电流型多重化变频电源系统控制与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7 陈增禄,毛惠丰,周炳根,施杰,任记达;SPWM数字化自然采样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剑,康勇,陈坚;400Hz 恒压恒频逆变器的一种模糊-重复混合控制方案(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9 李建林,王立乔,李彩霞,韩冰,张仲超;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多路PWM波形发生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10 谢孟;蔡昆;胜晓松;王平;李耀华;;400Hz中频单相电压源逆变器的输出控制及其并联运行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首福俊,黄念慈,窦伟;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2 颜文旭,沈锦飞,惠晶,吴雷;脉冲均匀调制功率控制串联谐振式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4期

3 王耀北;闫英敏;;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年12期

4 朱晓荣,彭咏龙,李和明;并联型逆变器的定角控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许爱国;谢少军;;数字双闭环瞬时值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熊健;周亮;张凯;史鹏飞;;一种高性能的单相逆变器多环控制方案[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7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一种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他激频率的控制方法[J];电力电子;2006年01期

8 崔彬;钱照明;丁新平;彭方正;;Z源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9期

9 岳玉静;;196系列单片机在空调逆变器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2009年06期

10 梁中华;于平泳;刘春芳;卢宝宏;刘宏楠;;多重化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利;霍艳军;;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A];第22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4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葛兴来;冯晓云;;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 苏成富;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N];电子报;2013年

2 周志敏;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绪鹏;Z源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艳;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谭光慧;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郑伟锋;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许飞;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亓迎川;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建文;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许颇;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元彪;阻抗源逆变器在微型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赵玲霞;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并网双向逆变器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阚加荣;单相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张怀金;双向高频环节逆变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志强;新型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郭哠;单相并网光伏逆变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何耀;基于内高频环的并网三相光伏逆变器的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文杰;单相中频逆变器数字控制及其并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金城;基于下垂法控制的无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由独立到并网模式切换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薛平;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用Z源逆变器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63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63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