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盘绕线缆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09 03:49
【摘要】:从盘绕线缆的传热模型出发,给出了应用ANSYS软件预测盘绕线缆温度场分布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与RVS盘绕线缆发热实验进行比较,表明有限元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盘绕线缆不同部位温度变化。应用基于有限元的盘绕线缆温度场模拟方法,可以辅助分析线缆盘绕使用时存在的火灾风险。
[Abstract]:Based on the heat transfer model of coiled cable,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coiled cable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heating experiment of RVS coil cable, it is shown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can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il cable well. The temperature field simulation method of coil cable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fire risk of cable coi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M246;TB1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有元;陈仁刚;陈伟根;田劲;袁园;;有限元法计算地下电缆稳态温度场及其影响因素[J];高电压技术;2009年12期

2 李顺康;;一场电气火灾惨剧带给设计人员的警示[J];建筑电气;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雁翎;仪涛;张冠军;李洪杰;张延辉;杨凤民;宋伟;;分散式排管敷设电缆群温度场的流固耦合计算[J];高电压技术;2010年06期

2 鲁志伟;葛丽婷;郑良华;于建立;;地下电力电缆集群的不等间距优化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0年08期

3 郑良华;于建立;周晓虎;鲁志伟;;直埋电缆群载流量和稳态温度场计算新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0年11期

4 梁永春;闫彩红;赵静;孙克军;刘建业;;排管敷设电缆群暂态温度场和短时载流量数值计算[J];高电压技术;2011年04期

5 温惠;谭震宇;唐宗华;孙树敏;李庆民;;金属氧化物限压器冷却结构设计及其三维温度场仿真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年09期

6 郑雁翎;许志亮;张冠军;张延辉;杨凤民;宋伟;;采用MATLAB仿真的变电站高压进线温度场和载流量数值计算[J];高电压技术;2012年03期

7 徐研;;有限元法对电力电缆载流量影响因素的分析[J];广东电力;2012年09期

8 梁永春;赵静;闫彩红;;沟槽电缆温度场和载流量的数值计算[J];高电压技术;2012年11期

9 刘刚;周凡;刘毅刚;;高压单芯电缆铝护套下热阻的动态特性与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3年03期

10 苏文;宋建成;许春雨;李传扬;李玉柱;杨浩渊;;10kV MYPTJ型矿用电缆线芯动态温度监测方法[J];高压电器;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波;电网输电元件热载荷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超;电力电缆损耗与温升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冯海涛;电力电缆线芯温度估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卢剑;基于温度的高压电缆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燕雯;基于光纤光栅的电力电缆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杨晶晶;基于计算智能的催化反应分布参数过程建模[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7 周凡;电力电缆暂态热路模型的优化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苏文;矿用高压电缆绝缘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汪冬梅;高压电力电容器物理场计算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永春;柴进爱;李彦明;王正刚;李忠魁;;基于FEM的直埋电缆载流量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计算[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年04期

2 曹惠玲,王增强,李雯靖,李志坚,高捷;坐标组合法对直埋电缆与土壤界面温度场的数值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3期

3 梁永春;李彦明;柴进爱;王正刚;李忠魁;;地下电缆群稳态温度场和载流量计算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4 李志坚,张东斐,曹慧玲,郝文霞;地下埋设电缆温度场和载流量的数值计算[J];高电压技术;2004年S1期

5 刘毅刚,罗俊华;电缆导体温度实时计算的数学方法[J];高电压技术;2005年05期

6 樊友兵,张丽,蒙绍新,苗付贵,蓝耕,周韫捷,李煜,范云刚;中低压交联电缆集群敷设载流量的计算[J];高电压技术;2005年10期

7 牛海清;王晓兵;张尧;;基于迭代法的单芯电缆载流量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6年11期

8 孟凡凤;李香龙;徐燕飞;梁永春;李彦明;李忠魁;;地下直埋电缆温度场和载流量的数值计算[J];绝缘材料;2006年04期

9 赵建华,袁宏永,范维澄,赵亚新;基于表面温度场的电缆线芯温度在线诊断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11期

10 范春利,孙丰瑞,杨立,刘宝华;电线电缆破损的定量热像检测与诊断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波;易建政;;封套的传热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J];包装工程;2008年09期

2 章盛泓;胡雄心;郑立君;潘柏松;;辐射管式镁合金熔炉传热模型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6期

3 张朋磊;王宝龙;韩林俊;石文星;李先庭;;两相热虹吸循环蒸发侧传热模型比较[J];化工学报;2013年08期

4 尹接喜,李清海,施德强,鲁钟琪,杨瑞昌;缠绕管换热器并管传热模型及实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5 苏亚欣,骆仲泱,岑可法;循环流化床颗粒团更新传热模型的修正[J];动力工程;2001年05期

6 敬新益,姜水生,钟斌;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及其分析[J];江西能源;2004年04期

7 倪龙;姜益强;姚杨;马最良;李炳熙;;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传热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8 马永乾;王志远;何丕祥;邵茹;;管内段塞流传热模型及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2年06期

9 葛楠;彭光正;纪春华;;气体泄漏传热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10 杨卫波;施明恒;;二区域U型埋管传热模型及其实验验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鑫秋;王萌;黎志明;赵亮;董辉;;固定床内气固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扬;周正军;;层冷传热模型参数的优化[A];2009年全国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范蕊;马最良;;地埋管系统热渗耦合传热模型及实验验证[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夏才初;孙猛;;能源地下工程传热模型及其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应用[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5 范蕊;马最良;;地埋管系统热渗耦合传热模型及实验验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曦;王勇;;水平埋管地下岩土传热模型中上垫面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研究[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亮;胡宁;王晏平;李雪飞;汪志远;;土壤源热泵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分析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8 陈万里;姜泽毅;张欣欣;张海燕;;钢管张减过程传热模型研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魏琪;夏国泉;;用湍流传热模型模拟室内空气流动和换热[A];第七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琪;夏国泉;;用湍流传热模型模拟室内空气流动和换热[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齐宝金;钛表面冷凝特性研究及通用冷凝传热模型建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马交成;连铸坯凝固过程传热模型与热应力场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 ;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燕;超材料微结构流动和传热调控特性的热力学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春香;微波复热米饭过程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传热模型的建立[D];江南大学;2010年

3 江彦;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传热模型及其传热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牛晓雷;混凝土辐射供冷系统传热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D];天津大学;2014年

5 张磊;地埋管数值传热模型及地下岩土导热系数测量[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裴丹;B&W锅炉变工况传热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7 阳剑;基于传热模型的连铸坯表面温度软测量的实现[D];东北大学;2010年

8 张晔;多钻孔竖直U型地埋管传热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陈涛;基于颅脑简化传热模型的选择性制冷控制的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李世伟;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传热模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2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72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