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新型直流潮流控制器及其在环网式直流电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7-10 21:22
【摘要】:直流潮流控制设备能够有效提升环网式直流电网的潮流控制自由度,解决部分线路潮流不可控问题。首先对现有3类直流潮流控制设备进行了简略分析,指出其在实际应用场合的局限性。然后,对电流潮流控制器(current flow controller,CFC)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具有9种运行状态。以其中一种状态为例,设计了CFC的控制策略,研究了各状态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CFC在环网式五端直流电网中的应用实例,通过PSCAD/EMTDC下3种仿真情景的研究,验证了CFC对直流潮流调节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表明,与现有直流潮流控制设备相比,CFC具有成本投入少,运行损耗小等优势。
文内图片:含CFC的换流站直流侧接线示意图
图片说明: 2646许烽等:新型直流潮流控制器及其在环网式直流电网中的应用Vol.38No.102CFC及其工作原理2.1CFC结构图4给出了直流电网内某个含有CFC详细拓扑结构的换流站直流侧接线示意图。其中,Is为换流站注入直流母线的电流,Iwi(i=0,2,…n)为其他支路流入直流母线的电流,n(n≥0)为其他支路数,Ic为直流母线流入CFC的电流,Ic1和Ic2为Ic经CFC分配后流过分流支路1和2的电流。分流支路1和2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网络内其他直流母线相连。图4含CFC的换流站直流侧接线示意图Fig.4WiringdiagramofaconverterstationwithCFCattheDCsideCFC含有6个IGBT(T1~T6)和6个反并联二极管(D1~D6),同时,还含有一个供分流支路1和2共用的电容C。CFC含有3个外接端点,端点1直接与最近的直流母线相连,端点2和3分别通过分流支路1和2与其他直流母线相连。从图4可以看出,分流支路1和2成对称结构,分别通过T3、T5与节点A相连,通过T4、T6与节点B相连。在电流关系方面,可以从图4得到如下表达式:cc1c2III(1)csw0niiIII(2)2.2CFC工作原理2.2.1CFC工作特性从CFC的内部电路结构可以看出,CFC可以以节点A、B为界,分为左右2部分。左半部分通过T1、T2的通断,实现端点1和节点A、B之间的连接切换;右半部分则为具体的分(合)流操作,节点A、B可视为实际分(合)流点。表1给出了CFC左半部分的工作特征,其中,Ic以图4所示的方向为正方向。表2给出了CFC右半部分的工作特征,其中,图4所标示的Ic1和Ic2的方向为2条支路电流的正方向。正电阻效应指的是CFC的电容C串入支路的电压降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类似于串入一个正电阻,从而降低所在支路的电流。负电阻效应指的是?
文内图片:CFC开关模式
图片说明: 4与分流点B连通,不引入电阻效应,同时分流支路2通过T5与分流点B连通,引入负电阻效应,电容在此时刻处于放电状态。上述2种状态循环往复,则分流支路1引入电压Uc和0高频切换的正电阻效应,分流支路2引入电压Uc和0高频切换的负电阻效应。结合表1给出的关系,可以得出,本工况下需要如下2种开关模式:①仅开通T5,如图5(a)所示;②开通T2和T5,如图5(b)所示。在此,不加说明地给出分流支路1引入负电阻效应,分流支路2引入正电阻效应的2种开关模式:①仅开通T3;②开通T2和T3。图5CFC开关模式Fig.5SwitchingmodeoftheCFC2.2.3Ic1和Ic2同为反向同样,以分流支路1引入正电阻效应,分流支路2引入负电阻效应为例进行说明。从表2可以看出,此情况也需要2个分流点的切换来实现,分析步骤如上一节所示,,得出2种开关模式:①仅开通T6,如图6(a)所示;②开通T1和T6,如图6(b)所示。同样,不加说明地给出分流支路1引入负电阻效应,分流支路2引入正电阻效应的2种开关模式:①仅开通T4;②开通T1和T4。图6CFC开关模式Fig.6SwitchingmodeoftheCFC2.2.4Ic1和Ic2不同向Ic1和Ic2不同向的情况分为2种:Ic1反向,Ic2正向,或Ic1正向,Ic2反向。2种情况下,Ic的方向由Ic1和Ic2的幅值差决定。以Ic1反向,Ic2正向,分流支路1引入正电阻效应,分流支路2引入负电阻效应为例。从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向情况下,如果仍通过2个分流点的切换来实现,那么电容将处于断续充电或断续放电状态,不能实现平稳运行。因而,此种状态通过一个分流点来实现,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始终关断T1,导通T2,在某一时刻,分流支路1?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2AA050205)~~
【分类号】:TM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方进;邓珂琳;温家良;;环网式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及直流断路器应用的分析与仿真[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2 赵静;赵成勇;孙一莹;张建坡;敬华兵;;模块化多电平直流输电联网风电场时的低电压穿越技术[J];电网技术;2013年03期

3 孙文博;徐华利;付媛;王毅;;应用于大型风电基地功率外送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J];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4 孙玉娇;周勤勇;申洪;;未来中国输电网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展望[J];电网技术;2013年07期

5 李亚楼;穆清;安宁;胡晓波;;直流电网模型和仿真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4期

6 王伟;石新春;付超;孟建辉;廖仰凯;;海上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研究[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7 崔福博;郭剑波;荆平;潘冰;侯义明;;直流配电技术综述(英文)[J];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浩;沈扬;李敏;田杰;邓旭;陈锡磊;周志超;王东举;;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绝缘配合[J];电网技术;2013年04期

2 杨小煜;周孝信;李立新;;高维潮流方程功率注入空间中最近鞍-结分歧点的计算[J];电网技术;2013年10期

3 张海翔;吕飞鹏;;计及保护故障因素的电网脆弱性评估模型[J];电网技术;2013年11期

4 顾慧杰;郭烨;周华锋;赵旋宇;吴文传;郑伟业;;南方电网直流线路电阻时变性评估与实时值估计[J];电网技术;2013年12期

5 郭佳才;罗安;陈燕东;姚芳;王逸超;刘爱文;;兼具无功补偿功能的模块化多电平整流器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6 杨万开;印永华;曾南超;;青藏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7 胡竞竞;徐习东;裘鹏;陆翌;黄晓明;;直流配电系统保护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14年04期

8 黄守道;叶虹志;张文娟;宋作森;胡敬伟;;基于虚拟磁链的直接功率控制在VSC-HVDC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4年04期

9 陈鹤林;徐政;唐庚;薛英林;;海上风电场MMC-HVDC并网系统暂态行为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2期

10 刘会勇;;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主接线方案的应用分析[J];电气技术;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管敏渊;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任敬国;VSC-HVDC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与稳态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宇;直流电网控制方法及仿真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洪元鑫;基于紧急功率支援的HVDC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3 胡竞竞;直流配电系统故障分析与保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能源战略出现重大转变[J];节能与环保;2010年05期

2 严萍,王永荣,孙广生,冯荣琼;自激振荡直流开断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2年03期

3 吉嘉琴;沈力;张节容;张力超;;高压直流电路的开断及其能量吸收[J];电工技术学报;1991年04期

4 肖磊;黄守道;黄科元;叶盛;;不对称电网故障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5 王兴贵;邹应炜;刘金龙;;全桥型DC/DC开关电源的建模与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7期

6 刘钟淇;宋强;刘文华;;采用MMC变流器的VSC-HVDC系统故障态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9期

7 李宾宾;苟锐锋;张万荣;;±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用直流断路器研究[J];电力设备;2007年03期

8 陈海荣;徐政;;适用于VSC-MTDC系统的直流电压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9期

9 杨思祥;李国杰;阮思烨;董健;;应用于DFIG风电场的VSC-HVDC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10 杨淑英;张兴;张崇巍;谢震;曹仁贤;;电压跌落激起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电磁过渡过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海荣;交流系统故障时VSC-HVDC系统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文博;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长沙万达拉网式极板生产线试制成功[J];蓄电池;1996年02期

2 李尚泉;铅酸蓄电池拉网式极板生产的成本与质量分析[J];蓄电池;1997年02期

3 孙同景,徐德;并网式 55kW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J];太阳能学报;1997年03期

4 刘永波;一种组网式电缆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董如发;张玉峰;曲宝光;蒋松岩;;“拉网式板栅”免维护蓄电池的开发[J];蓄电池;2007年04期

6 ;国外蓄电池文献摘要[J];蓄电池;1993年01期

7 黄兴明;城市电网环网式供配电系统的探讨[J];新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李维国;采用拉网式板栅的汽车用免维护蓄电池的特性[J];蓄电池;1982年03期

9 李志伟,李永福,刘勤德;热缩机的节电措施[J];电池;1990年06期

10 杨超;i懻雍牍

本文编号:251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1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