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400Hz逆变器动态问题与稳态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06 07:08
【摘要】:400 Hz逆变器,多用于航空与舰船领域,其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要求高。逆变器动态性能由电路初始状态、逆变器输出电压和输出滤波器参数决定。通过分析指出:逆变器动态性能主要由输出滤波器参数决定,动态性能指标要求必须作为输出滤波器设计的重要约束条件。逆变器稳态性能主要包括稳态误差与输出电压正弦度。通过分析指出:稳态误差由系统开环基波增益决定,稳态误差精度可采用比例谐振(PR)控制器保证;输出电压正弦度受逆变器死区效应制约,其中奇次谐波含量较高且不能通过输出滤波器滤除;实施给出的死区补偿方法,较好地校正了死区引起的波形畸变,保证了输出电压正弦度。
[Abstract]:400 Hz inverter is mostly used in aviation and ship fields, and its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are required to be high.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inverter is determin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circuit,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inverter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output fil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inverter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output filter,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index must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condi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output filter. The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of inverter mainly includes steady-state error and output voltage sinusoidal.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teady-state error is determined by the open-loop fundamental gain of the system, and the steady-state error accuracy can be guaranteed by the proportional resonance (PR) controller; the sinusoidal output voltage is restricted by the dead-time effect of the inverter, in which the odd harmonic content is high and can not be filtered by the output filter; the dead-time compensation method is implemented to correct the waveform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dead-time and ensure the sinusoidal of the output voltage.
【作者单位】: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国网安阳供电公司;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琛;李敏远;计时鸣;谭大鹏;;400Hz逆变电源新型多环控制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宏志;王旭;刘建昌;宋崇辉;;逆变电源的虚拟结构化设计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2 周锦荣;王辉;周小方;;三相逆变电源系统的SVPWM技术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廖慧;丘水生;张隽;陈艳峰;;基于F2812的UPS软件锁相技术[J];电气应用;2008年05期

2 朱晓琴;;基于TMS320F240的UPS数字化控制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6期

3 易小强;裴雪军;侯婷;康勇;;基于DSP组合式三相逆变电源单极倍频SPWM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4 谢运祥,周炼,彭宏;逆变器消谐PWM模型的同伦算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10期

5 庞浩,俎云霄,王赞基;一种新型的全数字锁相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建元,纪延超,赵般多;一种新的单相逆变电源及其调制方式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7 段善旭,刘邦银,康勇,陈坚;UPS并联系统的SPWM再调制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8 俞红祥,纪延超,林敏;交流斩波器的新型谐波抑制脉宽调制技术(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9 王树文;纪延超;马文川;;新型单相逆变电源及其调制方式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首福俊,黄念慈,窦伟;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2 颜文旭,沈锦飞,惠晶,吴雷;脉冲均匀调制功率控制串联谐振式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4期

3 王耀北;闫英敏;;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年12期

4 朱晓荣,彭咏龙,李和明;并联型逆变器的定角控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许爱国;谢少军;;数字双闭环瞬时值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熊健;周亮;张凯;史鹏飞;;一种高性能的单相逆变器多环控制方案[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7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一种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他激频率的控制方法[J];电力电子;2006年01期

8 崔彬;钱照明;丁新平;彭方正;;Z源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9期

9 岳玉静;;196系列单片机在空调逆变器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2009年06期

10 梁中华;于平泳;刘春芳;卢宝宏;刘宏楠;;多重化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利;霍艳军;;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A];第22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4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葛兴来;冯晓云;;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 苏成富;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N];电子报;2013年

2 周志敏;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绪鹏;Z源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艳;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谭光慧;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郑伟锋;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许飞;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亓迎川;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建文;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许颇;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元彪;阻抗源逆变器在微型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赵玲霞;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并网双向逆变器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阚加荣;单相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张怀金;双向高频环节逆变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志强;新型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郭哠;单相并网光伏逆变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何耀;基于内高频环的并网三相光伏逆变器的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文杰;单相中频逆变器数字控制及其并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金城;基于下垂法控制的无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由独立到并网模式切换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薛平;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用Z源逆变器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3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23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