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一种二极管无源钳位的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拓扑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9 08:32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二极管无源钳位思想的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与H5等传统电路相比,本拓扑具有更好的对地漏电流抑制能力。目前主流的单相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普遍采用直流或交流解耦技术,阻断共模电流的流通路径。但是,功率开关上的寄生电容可能与共模电抗形成谐振回路,使得共模电流无法彻底消除。以H5拓扑为例,定量分析功率器件寄生电容影响共模电流的机理。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无源二极管钳位电路,使得共模电压被母线电容中点钳位,从而抑制了功率器件寄生电容引起的共模电压振荡,更有效地消除对地漏电流。在理论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搭建2 k W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拓扑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拓扑相对于原拓扑而言,能更好地抑制对地漏电流,提高了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系统的安全裕度。
【图文】:

波形,共模电压,漏电流,拓扑


1460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35卷t(20μs/格)(e)H6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ieakagel0.1(/A格)uNA10(/V格)uANileakaget(20μs/格)(f)PVC-H6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ieakagel0.1(/A格)uNA10(/V格)uANileakage图7两种拓扑共模电压与漏电流仿真结果对比Fig.7Thecommonmodevoltageandleakagecurrentcomparisonoftwotopologies输出零电平阶段被钳位到直流电压的一半,对地漏电流约为10mA。PVC-H6拓扑实现了共模电压的恒定,,消除了功率器件寄生参数引起的共模高频振荡电流。3.3实验结果通过在实验室搭建2kW逆变器平台,对PVC-H6逆变拓扑的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图8—10t(20μs/格)(a)H6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ieaklgae0(1./A格)u(01/V格)uANuBNileakaget(20μs/格)(b)PVC-H6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ieaklgae0(1./A格)u(01/V格)uANuBNileakage图8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Fig.8High-frequencywaveformofmidpointvoltaget(5ms/格)(a)PVC-H6工频波形uANuBNugug,2umc(05/V格)uNA,uNB(02/V格)ig2(0/A格)ig2ucm2umc(05/V格)ieaklgae(01Am/格)t(5ms/格)(b)PVC-H6共模电压和对地漏电流工频波形2ucmileakage图9PVC-H6实验结果Fig.9TheexperimentalresultsofPVC-H6t(5ms/格)ieaklgae(01Am/格)H6PVC-H6图10H6与PVC-H6漏电流对比Fig.10LeakagecurrentcomparisonofH6andPVC-H6为相同条件下H6和PVC-H6的实验结果,图8为高频下桥臂中点uAN、uBN和漏?

波形,中点电压,高频波,桥臂


)uNA10(/V格)uANileakaget(20μs/格)(f)PVC-H6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ieakagel0.1(/A格)uNA10(/V格)uANileakage图7两种拓扑共模电压与漏电流仿真结果对比Fig.7Thecommonmodevoltageandleakagecurrentcomparisonoftwotopologies输出零电平阶段被钳位到直流电压的一半,对地漏电流约为10mA。PVC-H6拓扑实现了共模电压的恒定,消除了功率器件寄生参数引起的共模高频振荡电流。3.3实验结果通过在实验室搭建2kW逆变器平台,对PVC-H6逆变拓扑的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图8—10t(20μs/格)(a)H6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ieaklgae0(1./A格)u(01/V格)uANuBNileakaget(20μs/格)(b)PVC-H6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ieaklgae0(1./A格)u(01/V格)uANuBNileakage图8桥臂中点电压高频波形Fig.8High-frequencywaveformofmidpointvoltaget(5ms/格)(a)PVC-H6工频波形uANuBNugug,2umc(05/V格)uNA,uNB(02/V格)ig2(0/A格)ig2ucm2umc(05/V格)ieaklgae(01Am/格)t(5ms/格)(b)PVC-H6共模电压和对地漏电流工频波形2ucmileakage图9PVC-H6实验结果Fig.9TheexperimentalresultsofPVC-H6t(5ms/格)ieaklgae(01Am/格)H6PVC-H6图10H6与PVC-H6漏电流对比Fig.10LeakagecurrentcomparisonofH6andPVC-H6为相同条件下H6和PVC-H6的实验结果,图8为高频下桥臂中点uAN、uBN和漏电流ileakage的波形。其中H6的桥臂中点电压在零电平阶段发生高频振荡,产生同频率的对地漏电?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195,51377112)~~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丛;惠晶;;一种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4期

2 肖华锋;谢少军;陈文明;贡力;;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分析模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8期

3 肖华锋;杨晨;谢少军;;NPC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共模电流抑制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3期

4 肖华锋;杨晨;谢少军;;基于改进型全桥电路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嵇保健;洪峰;赵剑锋;;一种不隔离三电平双Buck光伏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6 张犁;孙凯;冯兰兰;邢岩;徐明;;一种低漏电流六开关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5期

7 邬伟扬;郭小强;;无变压器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8期

8 张犁;孙凯;冯兰兰;吴红飞;徐明;邢岩;;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8期

9 艾欣;韩晓男;孙英云;;光伏发电并网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现代电力;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春水;张承慧;陈阿莲;赵方德;肖维荣;;光伏高效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数字化控制与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2 沈友朋;宋平岗;;三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共模电流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3 苏娜;徐德鸿;;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地电流分析与验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2期

4 宋平岗;沈友朋;;一种改进型的单相无变压器型PV逆变器拓扑结构[J];电气传动;2011年07期

5 赵杰;洪峰;;全数字控制无变压器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J];低压电器;2012年09期

6 张犁;孙凯;冯兰兰;邢岩;;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8期

7 周子胡;冯兰兰;吴红飞;邢岩;;光伏发电利用技术研究[J];电源学报;2012年05期

8 宋平岗;沈友朋;;改进型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J];电源技术;2012年10期

9 张勤进;刘彦呈;王川;;结合五电平逆变和功率前馈的光伏并网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6期

10 廖志凌;宋中奇;徐东;;单相无变压器光伏并网系统漏电流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马琳;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苏娜;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海燕;基于平面镜反射的聚光光伏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赵一;耦合电感倍压单元高增益变流器拓扑形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姜世公;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阻抗匹配关系和混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焕;邹乾林;谈蓓月;葛亮;陈中华;;各国光伏路线图与光伏发电的进展[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4期

2 杨立永;王周龙;田红芳;;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及谐波电流检测与补偿[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柱,金新民;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查晓明;刘飞;;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上)[J];变频器世界;2010年02期

5 杨卫东;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需求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4期

6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7 郭小强;赵清林;邬伟扬;;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8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新型的磁集成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9 杜春水;张承慧;刘鑫正;陈阿莲;;带有源电力滤波功能的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10 马琳;孙凯;Remus Teodorescu;金新民;;高效率中点钳位型光伏逆变器拓扑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峰;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及输出并联型组合变换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一奎;杨永明;付志红;苏向丰;;瞬变电磁发射机的无源恒压钳位技术[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8期

2 胡海兵;吴红飞;刘薇;邢岩;;一族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2期

3 陶渊;;基于正激变换器的有源钳位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8年S1期

4 朱景全;李媛;;有源钳位推挽变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杨国柱;有源钳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姜德来;张晓峰;吕征宇;;一种有效的反激钳位电路设计方法[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8期

7 南余荣;陈海东;陈印;;双管正激变换器的钳位电路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2年05期

8 汪范彬,张德华,应建平,刘腾;双幅控制的串联有源钳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2年03期

9 余朝波;;双晶体管正激有源钳位软开关电源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9年01期

10 赵宏伟;吴博达;杨志刚;程光明;;尺蠖型压电旋转驱动器钳位特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增玉;马刚;;基于三电平的矿用变频技术研究和应用[A];第23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5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四川 兰虎;单片机系统中5V转3.3V电源的设计技巧(二)[N];电子报;2006年

2 四川 兰虎;单片机系统中5V转3.3V电源的设计技巧(三)[N];电子报;2006年

3 安徽 芦涛;谈二极管的灵活应用[N];电子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云龙;基于混合钳位型五电平拓扑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光亮;有源钳位正激软开关变换器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小明;基于正激有源钳位拓扑的DC/DC变换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包跃华;有源钳位正激式LED路灯驱动电源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飞云;有源钳位ZVS-PWM正激变换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程隽;15kW混合钳位五电平拓扑的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邹萍萍;混合钳位型三电平半桥逆变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常承志;梯形脉冲电流源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4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24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