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动态能耗模型的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

发布时间:2019-08-28 18:13
【摘要】:微电网系统具有较高的运营成本,为实现其经济运行,需要对系统的能耗量和运行成本给出准确的描述。基于微电网系统内冷、热、电等多种负荷的能耗特性及各能耗设备的运行工况特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拟合得到系统内各能耗设备的动态能耗模型。考虑一次能源对冷、热、电3种负荷的转换利用方式及各能源之间的互补关系,构建了微电网系统的经济运行模型。利用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求解,得到系统的最佳能源结构及综合运行成本。采用不同的算例对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为微电网的能耗及经济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文】:

过程图,能源转化,过程


靠煞治?部分:一部分为非发电用气,主要通过直接燃烧的方式用于日常生活所需;另一部分为发电用气,通过构建冷热电联产系统,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能源的利用率。然而,燃气的供应量要受自身输配管网系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单位时间内对燃料的供应量存在一定的极限,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需借助其他能源的转化进行补充,以满足能耗需求。风能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典型代表,具有零能耗、零污染的节能环保特性,对两者的能耗,以其转化的电能量作为计量。系统能源结构及其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1.2动态能耗模型1.2.1风能发电风机的实际输出功率由当前风速的大小决定,而风速过大或者过小都将直接影响风机的正常工作[21]。为此,风机的实际输出功率与风速之间存在如下函数关系:图1系统能源转化过程Fig.1EnergytransformationmodePwt=0,v<vci;α·v3-β·Pwt0,vci<v<v0;Pwt0,v0<v<vco;0,v>vco(1)式中,α=Pwt0/(v30-v3ci),β=v3ci/(v30-v3ci),Pwt0为风机额定输出功率,vci为风机切入风速,v0为风机额定风速,vco为风机切出风速。1.2.2太阳能发电光伏电池的电能输出量受太阳辐射值、环境温度、电池板组件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2],因而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的数学表达式可写为:Ppv=Pstc·GacGstc·[1+k·(Tc-Tr)](2)式中,Ppv为光伏电池的实际输出功率,,Pstc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电池输出功率,Gac为实际辐照强度,Gstc为标准测试条件下辐照强度,k功率温度系数,Tc为电池板实时工作温度,Tr为参

负荷结构,电能,大电网


图2夏季典型日负荷结构Fig.2Loadconstructioninsummertypicalday图3冬季典型日负荷结构Fig.3Loadconstructioninwintertypicalday系统采用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以综合经济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求解可得到系统的能源结构及综合运行成本。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因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将优先考虑使用这2种能源。蓄电池在电能产出过剩时将电能进行储存,在电能不足时释放电能,即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而在此之外的电能,需借助大电网对其进行平衡。在不同季节下,蓄电池工况及系统与大电网之间的电能交换量如图4和5所示。图4夏季蓄电池工况及电能交换量Fig.4Batteryconditionsandpowerexchangecapac-ityinsummer图5冬季蓄电池工况及电能交换量Fig.5Batteryconditionsandpowerexchangecapac-ityinwinter图4、5中,正值表示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或系统从大电网购入电能,负值表示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或系统向大电网输送电能。根据不同季节下的负荷特性可知,蓄电池放电和系统从大电网购电均处于电能负荷高峰期,蓄电池储存电能和系统向大电网输送电能均处于电能负荷低谷期。系统的能源结构及其综合运行成本如表1所示。表1系统能耗结构及综合运行成本Tab.1Energyconsumptionstructureandcomprehensiveoperationcostofthesystem能耗结构太阳能/(MW·h)风能/(MW·h)燃气/m3购电量/(MW·h)综合运行成本/元夏季52854358564700965599184886冬季32809701444486715491155731从表1中不同季节下系统的能耗结构可以看出,太阳能在夏季相对于冬季体现出更高的优势,而在冬季风力发电表现出更高的优势。在不同的季节,微网系统的燃气总消耗量并未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系统从大电网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智能电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7098) 中欧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科研合作资金项目资助(SQ2011ZOF000004)
【分类号】:TM7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伟明;;冷热电联供系统热经济性评价方法比较[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4年06期

2 吴现力;胡仰栋;伍联营;李红;;满足不同需求的水热电联产系统的模型和设计(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Jun Liu;Ying-xin Xie;Yin Liu;Feng-yu Wang;Mao-mao Wu;;Region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特性与主动调控机理及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鲁振国;9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经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马世喜;面向海岛应用的微型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灵施;;微电网研究发展概况[J];电气时代;2010年04期

2 徐金雄;张双平;王帅;;微型电网关键技术及研究应用概况[J];电气开关;2010年03期

3 周念成;王强钢;杜跃明;;风能与光伏混合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J];中国电力;2010年04期

4 王凌;李培强;李欣然;刘志勇;;微电源建模及其在微电网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年03期

5 时珊珊;鲁宗相;闵勇;王阳;;微电源特性分析及其对微电网负荷电压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7期

6 苏玲;张建华;王利;苗唯时;吴子平;;微电网相关问题及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19期

7 蔡华娟;梁平;;微电网电能质量检测系统开发[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年05期

8 姚勇;朱桂萍;刘秀成;;谐波对低压微电网运行的影响[J];中国电力;2010年10期

9 李军;黄学良;陈小虎;徐文;谢淼;;基于分压器原理的孤岛检测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4期

10 毕大强;牟晓春;任先文;薛雷;;含多微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微电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谷s

本文编号:2530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30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