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三相PWM整流器的滑模控制和反馈线性化

发布时间:2019-09-10 21:37
【摘要】:建立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针对常规的控制策略动态性能较差的特点,提出一种该坐标系下的电压外环滑模控制算法,电流内环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控制策略。进而给出了整流器的硬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样机输入电流正弦,直流电压稳定,功率因数高,且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图文】:

电路原理图,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电路原理


experimentalplatformresultsshowthatthePWMrectifierhassi?nusoidalinputcurent,stabledirectcurrentvoltageandhighpowerfactor.Inaddition,thesystemhasgooddynamicandstaticperformance,andthecorrectnessandeffectivenessofthecontrolstrategyareverified.Keywords:rectifier;pulsewidthmodulation;sliding-modecontrol;feedbacklinearization1引言 0e,a.^ |k针对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非线性模型和 _c解耦控制问题,建立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仿射非线性模型,提出对电 图1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电路原理压外环懫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电流内环采用状态Fig.1Principleofthree-phasevoltage-typePWMrectifiercircuit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的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既实 —nil^现了PWM整流器无功、有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又 二增加了系统鲁棒性’从而精确实现了PWM整流 e?+eb+ec=0, (2)器输入功岕数校正和输出直流侧电压调节。2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整流器数学模型理后可得:图1为三相电压型整流器电路原理。ek(k=a, [LdiJdt=-Ri-(2Sa-Sb-Sc)UJ3+e^b,c)为各相电压;4为各相电流;A为直流侧负载; ,icWdi=-/?K-Sa+25b-SJfV3+eb(3)C为直流电容;为电感等效参数;为直流侧 Ht/dt-/^-(-Sa-Sb+2S。)t4/3+?电压;/。为负载电流。设交流侧为三相对称交流电源,,开关函数St=l时,上桥臂开关管导通;St=0时’ 将式(3)变换到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中,下桥臂开关管导通;则可得其状态方程为【1]: ^轴与电网电压空间矢量方向一致,其数学模型为:Ldik/dt=-Rik-(UkN+Um)+ek UiJAt^-RiJL+a)iq-uJL+eJLCdf/dl/d(=Saja+Sbib+S(ic-/0 ?di^-RiJL-coij-uJL+e./L (4) [dUJdt=

波形,波形,方案,短路


第48卷第11期电力电子技术 Vol.48,No.112014年11月PowerElectronics November2014对比图3a,b参数如表1所示,采用三级变电5结论阻方案时,米勒平台,续时间短’IGBT进入= mGBT在不同工作状态下进行动态分析,在,的0^短U通比图3二U数^ IE常开通和短路开通时采取不同的变电阻^u通ifS-S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变电阻开通方案的可行下^1‘Jf 性。该方案具有三级变电阻开通的优势,且不影响I对比图3!,f多数如表3所不,说^所fe方案在检榐路时IGBT的开通特性,在II类短路时的开测II类时,通特性基本相同’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定的实用性。通时?上升快,在检测到短路时?相对于两级变电阻方案的?较高,故i。的最大值相对略大。参考文献表1正吊开通时参数比较 [1]PJGrbovic.AnIGBTGateDriverforFeed-forwardCon-Table1Parameterscomparedwhennormalturn-on ?i/?tt,D niFT1troloi1urn-onLossesandKeverseKecoveryL.urrent[JJ.开通延迟ic上升及米米勒平台后进 IEEETrans,onPowerElectronics,2008,23(2):643-652.时间勒平台时间入饱和区时间 [2]ChenLihua,FZPeng.ClosedLoopGateDriveforHigh两级变电阻方案1.5卜s44fis PowerIGBTs[A].Twenty-fourthAnnualIEEEAPECE[C].所提变电阻方案1.5 3.5fis 3 2009?1331-1337表2I类短路时参数比较 [3]WangZhiqiang,ShiXiaojie,XueYang,etal.AGateTable2ParameterscomparedwhenshortcircuitI DriveCircuitofHighPowerIGBTsforImprovedTurn- onCharacteristicsUnderHardSwitchingConditions[A]._i。*力值_IEEE13thWorkshoponControlandModelingforPow-两级变电阻方案3岬6kA2.9kV V6腿变电阻方案3叫6kA2.9kV erElec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力学院;
【分类号】:TM4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志;谢运祥;乐江源;陈林;;基于滑模电压控制的PWM整流器研究[J];电气传动;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孝志;;几种无功补偿技术的分析和比较[J];安徽电力;2006年02期

2 姜伟;何广平;;基于变结构控制的惯性轮摆控制器设计[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正熙;郑春雨;樊生文;;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前馈解耦控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刁利军;刘志刚;孙大南;贾利民;;基于Lyapunov理论的交流传动系统建模和稳定性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梅樱;刘志刚;张钢;王磊;全恒立;;基于CANopen的能馈式供电系统网络控制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张树团;张凯;李静;;基于SVPWM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建模与仿真[J];兵工自动化;2009年04期

7 张树团;高艳丽;杨祥红;翟鸿君;;基于DSP的三相电压型整流器[J];兵工自动化;2012年05期

8 肖敏;史忠科;;主动攻击水雷出水姿态控制和弹道仿真[J];兵工学报;2010年09期

9 夏培容;尹怡欣;王久和;张金龙;;基于变阻尼的电压型PWM整流器无源控制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田香军;王久和;唐义;闫健;;扩张状态观测器在电压型PWM整流器中的应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春雨;李武峰;严辉;;一种新型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的研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明朗;魏瑞轩;董志兴;崔晓峰;;微型仿昆扑翼飞行器控制Ⅱ:控制量[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黄悦华;;基于积分滑模控制的三电平Buck变换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韩永成;方一鸣;赵琳琳;;控制量具有不确定系数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郑征;王聪;赵焕;;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的新型调制策略[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杨光;;高速磁浮列车驾驶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逄海萍;王璐萍;;一类不确定仿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近似最优滑模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周渊深;;采用电流内模解耦和电压二自由度内模控制的PWM整流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9 郑征;邹瑾;;PWM整流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10 周渊深;李雪龙;;基于内模控制的功率内环和电容能量外环的PWM整流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华;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D];湖南大学;2010年

2 田军;多绕组变压器式可调电抗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聂勇;新型可编程电液比例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慧芳;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洪阳;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卢西伟;城市轨道交通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疲劳损伤评估及维护维修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佘宏武;矩阵变换器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覃海涛;交流伺服系统自调整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汪令祥;永磁同步直驱型全功率风机变流器及其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亮;基于DSP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圆圆;基于FPGA的跑步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翟清震;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董云连;阻抗源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孟晓玲;几类系统的几乎全局稳定性[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晓峻;三相大功率PWM整流器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邓长吉;三相AC/DC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强;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於晓龙;宽范围输入逆变器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军,王建海,马彦兵,董昌文;三相AC/DC变换器的滑模电流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2 唐勇奇;赵葵银;汪超;;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三相PWM整流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悦,张庆灵,赵立纯,刘佩勇;一类种群增长模型的反馈线性化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2 杨俊;谭建平;;阀控非对称缸系统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杨庆俊,王祖温,路建萍;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气压伺服系统非线性H_∞控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吴国恩;;反馈线性化的单放大器电阻电桥[J];电测与仪表;1985年07期

5 晁红敏,胡跃明;基于动态反馈线性化的无漂移力学系统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6 韩光信;高兴泉;陈虹;;三容实验系统的变结构PID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7 刘筱毅;两种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方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唐意东;李小兵;韦道知;张东洋;;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导弹姿态滑模控制律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2013年06期

9 姜哲;何玉庆;赵新刚;韩建达;王越超;;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无人直升机航向控制[J];机器人;2007年03期

10 黄新民,吴智政,许晓鸣;一类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的遗传神经网络实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义;宋晓东;;具有相乘非线性的智能泵源精确反馈线性化[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楼顺天;张贤达;;模糊反馈线性化技术及其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3 孙振东;夏小华;高为炳;;关于非线性系统非正则反馈线性化的一些初步结果[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吴旭光;范江鹏;;鱼雷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时标分解与反馈线性化[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刘栋良;赵光宙;裘君;;灰色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及其应用[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德峰;宋秀兰;杨马英;;反馈线性化构造性预测控制及在CSTR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宾洋;董吴龙;冯能莲;;基于离散迭代映射非线性模型的Boost型DC/DC变换器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白明;田彦涛;王永祥;;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板球系统智能切换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9 郭国晓;高龙;;带电压输出调节的电力系统非线性直接控制器[A];1993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刘德生;李杰;任纯力;;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变结构悬浮控制器[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波;基于反馈线性化的一级倒立摆稳定控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2 赵志学;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气动负载模拟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朱加辉;两轮自平衡小车反馈线性化及变结构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付财;三相磁集成电压调节模块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5 钱方;基于反馈线性化的车辆编队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洪港;达芬系统的控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慧玲;基于反馈线性化的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EMS悬浮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岳伟;自主车队建模与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高腾;基于LCL的PWM整流器反馈线性化控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张清石;电压型PWM整流器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4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34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