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效率的最佳运行温度

发布时间:2019-09-20 04:16
【摘要】:分别对汽轮机组热机效率和太阳能集热器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热机效率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不同状况下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效率和最优运行温度。研究表明:随着太阳辐照度、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比的增加,系统效率提高,最佳集热温度升高;然而,当综合传热系数增大时,系统效率下降,最佳集热温度降低;太阳能集热器光学效率的变化,只影响系统效率,对系统的最佳集热温度影响不大。
【图文】:

集热器效率,光学效率,集热器


=ηopt-h′(Tr-Ta)CRgIa-εσB(Tr4-Ta4)CRgIa(4)式中:ηcol为集热器效率;Tr为集热器运行温度,K;Ia为太阳能直射辐射强度,,W/m2;Ta为周围环境温度,K;ηopt为集热器光学效率;h′为集热器对流和热传导综合传热系数,W/(m2·K);CRg为几何聚光比;ε为吸收器表面发射率;σB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σB=5.6696×10-8W/(m2·K4)。本文选取额定DNI值(Ia=800W/m2)计算集热器效率随温度的变化(图2)。其中:光学效率ηopt=80%;集热器对流和热传导综合传热系数h′=30W/(m2·K);环境温度为20℃。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热机效率随着集热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集热器效率随着集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系统的效率会随集热温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所以有必要找到一个最佳的集热温度,使得系统效率达到最大值。3系统效率太阳能热发电的系统效率:η=ηcolηt1=ηopt-h′(Tr-Ta)CRgIa-εσB(Tr4-Ta4)CRgIa!"(Tr+Ta)/2-Ta(Tr+Ta)/2!"(5)从上式可以看出,系统效率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集热器光学效率、光学聚光比以及综合传热系数有关系,因此优化系统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3.1光学效率的影响光学效率是太阳能集热器的一个非热力性能指标,它取决于集热器的类型及设计:ηopt=Γρτα(6)其中:Γ为捕集率,即反射能量进入或撞击到吸收器的部分能量;ρ为中间反射面的反射率;τ为玻璃或塑料盖的透射率;α为吸收器表面的吸收率。不同集热器的光学效率不同,本文选用文献[4]中的ηopt

光学效率,系统效率


由鲜娇梢钥闯觯嚓低承鐮视胩鄮糁鄙浞鈂?强度、集热器光学效率、光学聚光比以及综合传热系数有关系,因此优化系统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3.1光学效率的影响光学效率是太阳能集热器的一个非热力性能指标,它取决于集热器的类型及设计:ηopt=Γρτα(6)其中:Γ为捕集率,即反射能量进入或撞击到吸收器的部分能量;ρ为中间反射面的反射率;τ为玻璃或塑料盖的透射率;α为吸收器表面的吸收率。不同集热器的光学效率不同,本文选用文献[4]中的ηopt=80%和文献[5]中的ηopt=73.3%进行分析(图3、图4)。图2集热器效率随温度的变化Fig.2Collectorefficiencyvarieswithheatingtemperature运行温度Tr/℃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集热器效率ηcol/%9080706050403020100图4光学效率对系统效率的影响Fig.4Theinfluenceofopticalefficiencyonsystemefficiency系统效率η/%2520151050集热温度/℃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ηopt=80%ηopt=73.3%图1热机效率随集热温度的变化Fig.1Efficiencyofheatenginevarieswithheatingtemperature集热温度t/℃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热机效率/%9080706050403020100朗肯循环效率ηt修正后效率ηt1图3光学效率对集热效率的影响Fig.3Theinfluenceofopticalefficiencyoncollectionefficiency集热温度/℃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9080706050403020100ηopt=73.3%ηopt=80%集热器效率ηcol/%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海平;于鑫玮;鲁光武;;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优化设计[J];热力发电;2013年08期

2 侯宏娟;毛剑;杨勇平;於震跃;孙金凤;周传文;;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集热温度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立萍;钱付平;陈光;黄志甲;;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文群,张振山;应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研究Li/SF_6气液浸没燃烧反应[J];兵工学报;2005年06期

3 薛吴健,张文科;经济周期的热力循环方法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4 王成;张培林;傅建平;;冲击载荷对火炮复进机性能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09年04期

5 陈昌斌;;麦芽厂表冷器的热力计算[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6年03期

6 邱伟光;增压柴油机排气提前角与指示功关系的分析[J];船舶工程;2003年03期

7 程广涛;张振山;孔岩峰;阳雄;;气动液压平衡式水下武器发射系统喷注噪声研究[J];船舶力学;2010年07期

8 孙志高;;“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农光再;李许生;王双飞;;黑液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的模型研究[J];中华纸业;2008年18期

10 农光再;李许生;王双飞;;节能制浆厂模型及其能量流动模拟[J];中华纸业;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华;寇丽萍;战洪仁;张先珍;王立鹏;孙国永;;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

本文编号:2538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38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