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原理的模拟同步发电机设计方法

发布时间:2019-09-28 13:27
【摘要】:传统模拟同步电机组主要采用原动机拖动同步发电机旋转发电来实现,该方法虽能更有效地模拟电网中同步电机组的电磁耦合特性,但存在控制系统复杂、系统灵活性差、实现成本高等不足。为此,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模拟同步发电机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滤波电抗等效代替同步发电机组电枢电阻及同步电抗,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同步发电机组惯性特性、频率响应特性及调压特性的有效模拟。该方法简化了模拟风电并网实验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行性。设计了一套容量为20 k VA的模拟同步发电机组,并基于已有的模拟风电机组实验平台构建了一套模拟风电并网实验系统。在负荷功率扰动条件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拟同步发电机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及在风电机组频率响应控制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图文】:

调速系统


786侍乔明等: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原理的模拟同步发电机设计方法Vol.39No.3pRPID0S12Hs+DmΔPG(s)ΔYG11+sTmPm0PeP图5调速系统结构Fig.5StructureofspeedgoverningsystemPm0为原动机的稳态输出功率。调速器可由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控制器及一次调频下降率反馈组成,RP为机组的调差系数。调速器中,当S0断开时,调速器为同步调速器,能够实现对系统频率的无差调节;S0闭合时,调速器实现有差调节,系统频率的稳态偏差大小由调差率Rp决定。调速器系统中,涡轮机包含再热式汽轮机、非再热式汽轮机和水轮机3种,其数学模型[10]分别为mHPRHRH1()1PsFTGsYsTΔ+==Δ+(3)mCH1()1PGsYsTΔ==Δ+(4)mWW1()10.5PsTGsYsTΔ==Δ+(5)式中:TRH及FHP分别为再热器的时间常数及高压级的功率标幺值;TCH为非再热式汽轮机的惯性时间常数;TW为等值“水锤效应”时间常数。TRH、FHP、TCH及TW的典型参数分别为7.0s、0.3、0.3s和1.5s。模拟同步发电机组调速系统中,为较好地模拟电网中发电机的调速特性,不仅需要考虑调速器的特性,同时还需要考虑伺服电机及原动机的响应特性。基于逆变器进行同步发电机模拟设计时,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将图5中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直接引入控制系统中来实现对调速器、伺服电机及原动机响应特性的模拟。但在实际数字控制系统中,微分器容易引起“噪声”放大,而积分器则能有效避免该问题,,因此需要将含微分算子的数学模型进行一定变换处理。以汽轮涡轮机数学模型式(3)为例,采用积分器时,输入量ΔY与输出量ΔPm

调速系统


786侍乔明等: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原理的模拟同步发电机设计方法Vol.39No.3pRPID0S12Hs+DmΔPG(s)ΔYG11+sTmPm0PeP图5调速系统结构Fig.5StructureofspeedgoverningsystemPm0为原动机的稳态输出功率。调速器可由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控制器及一次调频下降率反馈组成,RP为机组的调差系数。调速器中,当S0断开时,调速器为同步调速器,能够实现对系统频率的无差调节;S0闭合时,调速器实现有差调节,系统频率的稳态偏差大小由调差率Rp决定。调速器系统中,涡轮机包含再热式汽轮机、非再热式汽轮机和水轮机3种,其数学模型[10]分别为mHPRHRH1()1PsFTGsYsTΔ+==Δ+(3)mCH1()1PGsYsTΔ==Δ+(4)mWW1()10.5PsTGsYsTΔ==Δ+(5)式中:TRH及FHP分别为再热器的时间常数及高压级的功率标幺值;TCH为非再热式汽轮机的惯性时间常数;TW为等值“水锤效应”时间常数。TRH、FHP、TCH及TW的典型参数分别为7.0s、0.3、0.3s和1.5s。模拟同步发电机组调速系统中,为较好地模拟电网中发电机的调速特性,不仅需要考虑调速器的特性,同时还需要考虑伺服电机及原动机的响应特性。基于逆变器进行同步发电机模拟设计时,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将图5中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直接引入控制系统中来实现对调速器、伺服电机及原动机响应特性的模拟。但在实际数字控制系统中,微分器容易引起“噪声”放大,而积分器则能有效避免该问题,因此需要将含微分算子的数学模型进行一定变换处理。以汽轮涡轮机数学模型式(3)为例,采用积分器时,输入量ΔY与输出量ΔPm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海军工程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2012CB215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716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871)~~
【分类号】:TM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姚骏;廖勇;瞿兴鸿;刘刃;;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最佳风能跟踪控制[J];电网技术;2008年10期

2 杨向真;苏建徽;丁明;杜燕;;微电网孤岛运行时的频率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0年01期

3 张兴;朱德斌;徐海珍;;分布式发电中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J];电源学报;2012年03期

4 刘巨;姚伟;文劲宇;黄莹;刘源;马蕊;;大规模风电参与系统频率调整的技术展望[J];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婷;晁勤;;风速变化的并网型风电场故障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杨罡;刘明光;屈志坚;;基于MPC算法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陈诚;;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法原理及内在联系探究[J];兵工自动化;2008年08期

4 刘燕;康积涛;秦浩庭;;应用STATCOM改善发电机轴系扭矩的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8年06期

5 常勇;胡以怀;崔秀芳;;船舶电站负荷扰动下轴系瞬时转速的动态仿真[J];船舶工程;2010年04期

6 潘高飞;赵跃平;;基于虚拟仪器的船舶电站数字仿真平台研究[J];船舶工程;2010年S2期

7 王娟;吉晏平;;FACTS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8 向婉芹;王朗珠;李沁;;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发电机进相运行仿真[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杨力森;何一帆;;辛几何算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10 鞠平;张建勇;;电力系统建模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妙平;年晓红;;关联电力大系统的非线性分散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胡伟;侯佑华;徐飞;于骥;;电力系统发电厂联络变压器的降损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吴水军;陈晶;刘明群;杨滔;杨杨;;励磁系统调差环节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机理和仿真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4 王正风;白涧;;发电机无功功率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正风;黄太贵;;发电机无功功率与机端电压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鹏;;复杂系统临界电压的实用计算法[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贾宁;常鲜戎;;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继电保护模块的开发[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涛;石晶;唐跃进;李敬东;;SMES和调速器的协调控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叶红权;林涛;;改进Prony算法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邓集祥;纪晶;;基于复合模式的电力系统超低频振荡产生机理研究[A];2008中国水力发电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仲悟之;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珂;基于输出预测和LMI方法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施希;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接入电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段志远;计及信号传输时延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胡笳;系统扰动条件下同步发电机运行行为的时步有限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康锦萍;考虑饱和与磁场畸变的汽轮发电机运行行为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建科;曾嵘;年珩;佘岳;徐凤星;;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与离网运行的柔性切换技术[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2期

2 姚玮;陈敏;陈晶晶;朱鹏军;钱照明;;一种用于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的多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3 吕志鹏;罗安;蒋雯倩;徐欣慰;;多逆变器环境微网环流控制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4 王晓寰;张纯江;;分布式发电系统无缝切换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5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0期

6 徐科;胡敏强;郑建勇;吴在军;;风力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网侧功率直接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3期

7 丁明;杨向真;苏建徽;;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思想的微电网逆变电源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8期

8 曹军;王虹富;邱家驹;;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频率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3期

9 张建华;苏玲;刘若溪;张旭;苏静;;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网并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6期

10 沈臣;顾伟;吴志;;孤岛模式下的微电网低频减载策略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能源局双管齐下 破解风电并网[J];山东电力技术;2010年04期

2 ;大规模风电并网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J];低压电器;2011年11期

3 邱柳青;曾鸣;;我国风电并网障碍及应对策略分析[J];华东电力;2011年09期

4 张小敏;;虚拟发电厂在大规模风电并网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2011年09期

5 贺德馨;;风电并网靠技术[J];科技创业;2011年06期

6 李泓泽;赵会茹;王宝;郭森;;风电并网发电的外部价值测算[J];现代电力;2012年04期

7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J];太阳能;2012年12期

8 饶建业;徐小东;何肇;韩小琪;;中外风电并网技术规定对比[J];电网技术;2012年08期

9 刘开俊;;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分析及解决方案[J];中国电力;2012年09期

10 戴慧珠;迟永宁;;国内外风电并网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晓青;李中;王强;;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浅析[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风电并网国标6月实施多方改造进入倒计时[A];《电站信息》2012年第3期[C];2012年

3 刘长忠;;中国风电并网装机世界首位发电量逾1000亿千瓦时[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4 何国庆;;分布式风电并网管理及技术问题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徐学根;;分布式小型风电并网系统在我国的技术可行性与投资经济性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6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4年第5期)[C];2014年

7 靳洋;徐其春;李炜;张禹;樊建宇;马乐;;大规模风电并网信息通信接入技术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赵莹;邹亚麟;;风电并网技术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9 郑尔历;;风电制氢——走出风电并网困局[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0年度论文集(下)[C];2010年

10 贾怀森;王福军;;甘肃河西风电并网调度与管理[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可新;风电并网调度运行国标有望今年推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记者 戴宏 通讯员 张德;全区风电并网装机达500万千瓦[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3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科左中旗实现百万千瓦风电并网发电[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4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风电并网需建立市场化体制[N];中国能源报;2011年

5 通讯员 凤天 树荣 志杰 晓霞;尚义风电并网突破百万千瓦[N];张家口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蒸 通讯员 陈德钧 戴礼豪;福州电业研发成功风电并网安全预警系统[N];中国电力报;2010年

7 刘纯 居秀丽;大型风电并网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鉴定[N];国家电网报;2012年

8 MEB实习记者 韩涛;多举措化解分布式风电并网难题[N];机电商报;2012年

9 记者 潘高颖;风电并网新国标即将出台[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李伟 付拥民 韩东升;科学统筹 做好风电并网与电力调度[N];中国能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雷亚洲;随机规划理论在风电并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凡鹏飞;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付超;风电并网的无功优化控制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匡洪海;分布式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及电能质量改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陈霞;基于多端直流输电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超;风电并网的外部性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陆洲;基于博弈论的中国风电并网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3 金诗跃;中国风电并网政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清泉;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系统调频备用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李檬;风电并网的最小抵制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高春杰;大规模风电并网考核与交易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孙亮;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欢;不同地区风电并网低电压穿越标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文娟;风电并网及其穿透功率极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崔金涛;风电并网中分布式蓄能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3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43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