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控制的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
【图文】:
图 1-1 分离式变压器Fig.1-1 Separate transformer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比如可动汽车充电平台[6]。电磁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受仍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电能传输方式是将电能以微波束的形式发射出去,接收器波电力传输采用的频率很高,从几百 MHz 到人体可能有危害,并且超高频率的电力电子器线电能传输电力传输是在电磁感应式传输基础上,通过在发电容,使线圈电抗和电容电抗在某频率点附近
第 1 章 绪 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优势使其成为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亦是在此方向展开的。合式无线电能传输发展现状研究现状 6 月,麻省理工学院的 Marin Soljacic 教授和他的研究团式成功地点亮了一个距离电源端 2m,功率为 60 瓦的电应用于供电技术提供了可行性。如图 1-2 所示,研究小组生“共振”,谐振频率为 9.9MHz,线圈直径为 600mm,线圈 40%[10-1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791;TM7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霖;解光勇;全汝岱;;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2 何茜;朱栋山;潘银松;;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09年23期
3 ;让“无线供电”梦想成真 我国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重大成果[J];科技传播;2011年03期
4 柏杨;黄学良;邹玉炜;丁晓辰;;基于超声波的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1年02期
5 陆晴云;李德骏;李泽松;周杰;林麟;陈鹰;;海洋环境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12期
6 叶子晟;唐厚君;白亮宇;沈会;;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原副边补偿拓扑的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2年05期
7 谢文燕;陈琪琅;陈为;;无线电能传输磁耦合系统综述[J];通信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8 赵端;丁恩杰;俞啸;;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井下应用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3年09期
9 董燕;余亮;李琳;梁齐;;谐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在微型传感器上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2014年03期
10 支振明;齐蓉;;胎压检测系统中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跃;;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其最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2 黄学良;;充满机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3 李聃;;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杨庆新;;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主要工作及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5 苏玉刚;;齐心协力促进无线电能传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茂春;王进华;石亚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贾俊林;李时杰;;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时杰;贾俊林;孟庆龙;贺振国;;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斌;天津工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创高铁列车供电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2 张国圣;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3 ;无线电能传输灯泡诞生[N];消费日报;2007年
4 记者 左永刚;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记者 刘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前景看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6 李承承;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胡茗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突破 高铁无线供电成为可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8 记者王华楠;“无线供电”梦想成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王艳红;“隔空”点灯,无线输电终结插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张亦筑 匡丽娜;我市与两所澳新知名大学“联姻”[N];重庆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献;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2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杨芳勋;基于ICPT的无线电能传输网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张旭;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周雯琪;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周杰;海水环境下非接触电能传输效率的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勋范;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陈国东;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朱军峰;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拾取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潘冬婷;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正中;无接触电能传输中最大功率点的控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李建贵;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褚红博;多用户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分析计算[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林麟;水下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的设计、试验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晓君;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周川;基于电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5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4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