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三相四线制PV-AF系统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9-10-10 13:02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MPCC)的具有有源滤波功能的光伏并网(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active filter,PV-AF)系统控制策略。电流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在???坐标系下实现对光伏逆变电流指令和谐波补偿电流指令的无静差跟踪,使PV-AF系统将光伏阵列的能量注入交流电网的同时,有效补偿本地并联负载谐波电流。建立了MPC中的预测模型、优化函数等,分析了模型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控制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图文】:

框图,控制系统,框图,变流器


kxtx(t)p12()kxtsTsT2S3SnSp22()kxtp32()kxtp42()kxt图2变流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原理Fig.2TheprincipleofMPCalgorithmforconverters最接近的值所对应的开关控制信号(如图2中的S3),,并在tk+1时刻作用于变流器。这种“两步预测法”可以有效解决控制器的延时问题,但必须保证采样周期Ts大于或者等于采样所需时间、两步预测所需时间以及开关控制信号触发所需时间的总和[11-12]。2系统结构及原理本文所述三相四线制PV-AF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其中,ea、eb、ec为电网相电压,ia、ib、ic、in为变流器输出电流,C为变流器直流侧电容,S为隔离开关,L、R分别为变流器输出滤波电感及其等效电阻。系统的工作原理为:1)实时采样光伏阵列输出电压ud和电流id,由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alpowerpointtracking,MPPT)环节得到变流器直流侧参考电压du,采用PI控制器跟踪该电压,PI输出与电网电压空间角度合成后得到光伏逆变电流指令pi;与此同时,实时采样并联负载电流,由谐波提取环节得到谐波补偿电流指令hi。2)将pi和hi相加作为电流环的参考电流mi(m=a,b,c),采用MPC算法实现变流器输出电流无静差跟踪参考电流,使系统将光伏阵列的能量注入交流电网的同时,有效补偿并联负载谐波电流。LdumiCnSaeaiRdiSbicinibeceaecebedumihipi图3控制系统框图Fig.3Blockdiagramofcontrolsystem3MPC控制策略3.1MPC结构采用MPC算法对参考电流进行跟踪,其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图4中:

系统稳定性,采样频率


假设q=105,单独分析w对稳定性的影响。令2222ssJ4T3TL2(w/q)LL(18)首先分析电感L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当Ts=104s、w=1时,L取不同值时的J-ΔL曲线族如图6所示。可知L越大,电感建模误差ΔL允许值越大,系统越容易稳定,当L≥17mH时,曲线全部在0轴上方,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J01-30123-4-2024L=10mHL=15mHL=17mHL=20mHL=22mHL图6电感L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Fig.6InfluenceofinductanceLonsystemstability当电感值L=18mH、w=1时,fs取不同值时的J-ΔL曲线族如图7所示。可见采样频率越高,电感建模误差ΔL允许值越大,鲁棒性越好。L图7采样频率fs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Fig.7Influenceofsamplingfrequencyfsonsystemstability最后分析控制信号加权w对稳定性的影响。当Ts=104s、L=18mH时,w取不同值时的J-ΔL曲线族如图8所示。w越大,电感建模误差ΔL允许值越大,越容易获得较好的鲁棒性,当w=0.9时,曲线全部在0轴上方。L图8w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Fig.8Influenceofwonsystemstability5实验结果为了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在5kVA三相四线制PV-AF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如表1所示。变流器启动前的电网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9所示,由于非线性负载的存在,电流发生了明显畸变。四桥臂变流器在进行16次滚动优化时将产生延时,因此需对预测值进行延时补偿,在每个中断周期对变流器输出电流进行两步预测。此时,给定电流须进行二次修正(2)3(1)3()(1)=6()8(1)3(2)mmmmmmmikikikikikikik(19)表1实验参数Tab.1Experimentalparameters参数参数及取值光伏阵列开路电压ud518V电网电压eabc110V(有效值),50Hz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
【基金】:“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290067)的资助
【分类号】: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勇;赵方平;阮毅;赵春江;;三相并网逆变器模型电流预测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2 张旭;杨学友;刘常杰;;模型预测控制在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0年05期

3 刘吉宏;徐大平;吕跃刚;;双馈感应发电机转速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4 王晓;罗安;邓才波;帅智康;孙运宾;肖萍;;基于光伏并网的电能质量控制系统[J];电网技术;2012年04期

5 耿乙文;伍小杰;周德佳;徐立华;乔树通;;基于改进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三相四线制光伏发电和有源滤波器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6 孙玉坤;孙海洋;张亮;;中点箝位式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三单相Quasi-PR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年09期

7 王晓刚;谢运祥;帅定新;黄少辉;;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三相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刚;张杰;;三相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交流侧电感参数设计[J];低压电器;2011年19期

2 崔嘉;厉伟;邢作霞;井艳军;;基于状态空间的前馈风扰动模型预测变桨距控制器设计[J];风能;2012年04期

3 王晓刚;黄少辉;;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及控制系统设计[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冯兴田;韦统振;齐智平;;电压质量调节器功率流协调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年01期

5 黄建明;吴春华;许富强;;基于相序解耦谐振控制器的基波正序电压相位检测方法[J];电网技术;2013年03期

6 宋战锋;夏长亮;谷鑫;;静止坐标系下基于最优时间序列的电压型PWM整流器电流预测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3期

7 李哲;吴正国;夏立;周卫平;;并联有源滤波器两步预测控制方法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年02期

8 年珩;於妮飒;曾嵘;;不平衡电压下并网逆变器的预测电流控制技术[J];电网技术;2013年05期

9 董伟杰;白晓民;朱宁辉;周子冠;李慧玲;;间歇式电源并网环境下电能质量问题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05期

10 刘健;林涛;同向前;李龙;张志华;;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短路电流影响的仿真分析[J];电网技术;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疆;高峰;高厚磊;;具有电能质量调节功能的新型光伏储能混合并网系统[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仕韬;基于一种半直驱式风力发电装置的整流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沈坤;三相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预测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刁统山;新型永磁双馈发电机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王鹿军;分布式发电中三相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蔡纪鹤;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补偿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勇;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控制与设计[D];西华大学;2011年

2 邓栋;基于禁带宽度的独立式光伏发电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孙红艳;预测控制在三电平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4 陈康;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建模方法及辨识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杜丽媛;无模型子空间控制及其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於妮飒;不平衡电网下双馈异步风电系统的预测电流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张保华;风光储微电网综合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8 吴疆;光储混合并网/离网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叶丽莎;风力发电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曾勇;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2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3 耿攀;戴珂;魏学良;张凯;康勇;;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重复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4 郭小强;邬伟扬;赵清林;;新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比较和数字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5 张颖超;赵争鸣;袁立强;鲁挺;张永昌;;三电平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6 张颖超;赵争鸣;鲁挺;张永昌;袁立强;;固定开关频率三电平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7 张浙波;刘建政;梅红明;;两级式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无功补偿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8 于晶荣;粟梅;孙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改进重复控制及其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9 尹淞;郝继红;;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综述[J];电力技术;2009年03期

10 马海啸;;一种新颖的比例积分谐振控制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进进;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锋;李叶松;;感应电机在弱磁区的电流解耦控制研究[J];电气传动;2008年08期

2 李静玲;;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与仿真[J];电工电气;2010年03期

3 王立欣;刘超;;HEV车载快速充电系统的实现[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4期

4 陶良慧;关振宏;陈郭霞;蒋启伟;;单级双向buck-boost逆变器改进的电流控制法设计[J];电气开关;2009年01期

5 吴婷;肖岚;姚志垒;;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5期

6 蔡建余;;高亮度LED照明在汽车上的应用[J];汽车零部件;2011年08期

7 夏安营;电动剃须刀充电器的改进[J];家庭电子;1999年03期

8 张笑微,杨青;无电流传感器的PWM整流器的仿真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6期

9 许丽,王晓明;基于UC3842的开关电源短路或过载保护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沈安文,朱晓琳,郑定富;用于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空间电压矢量PWM[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凤玲;陈军宁;柯导明;;电荷泵在锁相环电路中的应用现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杨霞;李新叶;吴红波;郭庆鼎;;三相电压源逆变器中d,q电流分量的解耦控制[A];第十一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沈国桥;徐德鸿;朱选才;奚淡基;;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结构与逆变控制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小威;方健;;一种频率可精确控制的电流控制振荡器[A];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莉华;黄念慈;河村笃男;;基于多速率采样状态反馈无差拍控制技术的有源滤波器的电流控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沈国桥;徐德鸿;朱选才;奚淡基;;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结构与逆变控制研究[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电子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志荣;薛春辉;;X荧光高压掉电及电流波动故障维修技术[A];'2002全国光谱分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禾光;李景田;冯广义;姚巧轩;罗世文;;大容量航空地面静止变频电源研制[A];第八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任晓旺;刘亚伟;王磊;;12脉波交—交变频器电流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1年

10 孙伟远;刘虹;;通用变频器及应用的技术动向[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 胡兵;电流控制的功放散热风扇[N];电子报;2003年

2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甘雨;用电路仿真软件TINA展示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七)[N];电子报;2007年

3 重庆 莫福平;KLT-1151系列差压变送器原理[N];电子报;2006年

4 见习记者 郑盎 记者 杨联民;上海狗年“火”了“狗生意”[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5 ;白光LED及驱动原理[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6 记者 孙晓梅;158条“金点子”已采纳43条[N];嘉兴日报;2005年

7 甘肃 刘永涛;J-107型高频热合机电源控制电路改进[N];电子报;2007年

8 山东 盖广东;新型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NCP1601[N];电子报;2005年

9 四川 张达 编译;LED驱动器[N];电子报;2003年

10 周秀芳;包头市9个节能项目一年节省3500万元[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工程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超;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及孤岛检测新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宏超;三相四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陈东华;有源滤波应用于飞机交流电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张宇;新型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达义;基于基波磁通补偿的串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沈国桥;燃料电池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余蜜;光伏发电并网与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吕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和电流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吴勇;有源电力滤波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江;开关电源的仿电流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陶艳;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程靖;电流控制两态调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王金柱;基于ARM的步进电机均匀细分驱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锐坚;低压静止同步补偿器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崔磊;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电化学培养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7 刁奉丽;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微步驱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耿攀;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设计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用春;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武剑;基于光伏智能功率模块的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7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47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