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Y系列感应电机采用低谐波绕组的高效化改造

发布时间:2019-10-13 12:44
【摘要】:国家"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指出对在用感应电机进行高效化改造是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本文以一台常规Y系列感应电机(22k W/Y-180L-4)为例,利用低谐波绕组理论对定子绕组进行改造。有限元仿真表明,与改造前电机相比,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的气隙磁场各次谐波含量明显削弱,磁负荷与电负荷有所降低,过载能力有所提升,在较宽负载范围内效率较高,起动转矩更大而起动电流略小。本方案改造成本低,电机性能改善明显。
【图文】:

波形,磁场,波形,低谐波绕组


12电工电能新技术第33卷感应电机的气隙磁场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各次谐波幅值,具体数据见表4。根据表3计算的各次谐波的绕组系数,采用低谐波绕组后,由于主要的低次谐波的绕组系数都有所下降(见表3),所以电机的低次谐波含量明显下降,齿谐波产生的21次和23次谐波的绕组系数略有下降。图1一对极下气隙磁场波形Fig.1Fluxdensitywaveformsunderapairofpoles表4气隙磁场基波及各次谐波幅值Tab.4Amplitudeoffundamentalandharmonic谐波次数幅值/T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改造前电机10.790.8230.010.01250.0120.03070.0040.02590.0010.002110.00140.0080130.0020.005150.00150.0091170.00280.0188190.00430.0194210.06790.0819230.12740.17753.3稳态性能3.3.1额定点电磁性能Y系列感应电机改造前电机线圈的跨距为10,节距比为0.83;采用低谐波绕组后,线圈跨距分为12、10、8和6,其中短跨距线圈的匝数比例较高,平均节距比变为0.81。所以定子绕组端部尺寸变小,绕组的平均半匝长度缩短,定子相电阻减小,谐波的绕组系数大大降低,从而电机的气隙磁场谐波含量下降。谐波引起的杂散损耗随之减小,谐波在转子中产生的铜耗也有所下降。在额定点运行时,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励磁电流较小,相电流减小,定子的铜耗降低。在输出功率相同的前提下,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的相电流有效值和气隙磁场都有所降低,电机的铜耗和铁耗都相应下降,效率提高1.7%,具体数据详见表5。且其电负荷和磁负荷都有所降低,其过载能力略高。表5额定点性能比较Tab.5Performancecomparisonatratedpoint性能参数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改造前电机额定转速/(r/min)14701473额定转矩/(N·m)140.5139.4输出功率/kW21.621.5相电流有

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电机


第12期李娟,等:Y系列感应电机采用低谐波绕组的高效化改造13图2改造前电机与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负载性能对比Fig.2Loadperformancecomparisonbetweennormalinductionandlow-harmonic-windingmotor为181.9A,为额定电流的7.7倍。而改造前Y-180L-4感应电机的起动转矩倍数为2.1,起动电流倍数为8.0。因此,改造后的低谐波绕组感应电机具有更好的起动性能。3.5机械特性在额定转速附近的区间内,由于转差较小,转子鼠笼的集肤效应不明显,电机的磁密处于临界饱和状态,采用磁路法计算,可获得较高的精度。为了简化计算,对传统的T型等效电路做出如下假设:(1)电机的励磁电流Im相对于定子电流I而言较小,,可以忽略,则转子漏感可以移到定子侧。(2)忽略铁耗,在励磁支路上仅有互感。根据上述假设,对感应电机等效电路做合理的修改,得到稳态运行时感应电机一相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12]。图3中,Rs为定子相电阻,Ll为定子漏感和等效到定子侧的转子漏感之和,M为定转子之间的互感,Rr为等效到定子侧的转子电阻,ω为供电电压频率,ωs为转差频率,U是相电压有效值,I为相电流有效值,Im为励磁电流有效值,Ir为转子电流有效值。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可计算出等效电路中各参数,结果见表6。低谐波绕组主要影响了电机定转子之间的互感,其比改造前绕组的互感增加了10%,即产生相同的气隙磁场时低谐波绕组感应电图3感应电机等效电路Fig.3Equivalentcircuitofinductionmotor机的励磁电流要小于改造前电机。由于低谐波绕组的绕组系数较改造前绕组的绕组系数略小,所以在转子鼠笼相同时,其等效到定子侧后的转子电阻要大,电机的临界转差率会增大,电机的机械性能有所变软,机械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分类号】:TM3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洋;;基于ansoft的交流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J];船电技术;2007年04期

2 许志伟;高红峰;林友杰;谢卫才;;240kW、10kV异步电机Ansoft设计与分析[J];电机技术;2009年05期

3 曹君慈;李伟力;张晓晨;;高性能低谐波绕组感应电动机电磁性能的数值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3期

4 陈艳;周国荣;;谈如何降低三相交流电机的谐波磁势[J];防爆电机;2007年01期

5 宗和;;单双层绕组线圈计算[J];中小型电机技术情报;1977年02期

6 丁华章;;低谐波绕组的原理与计算[J];中小型电机;1988年05期

7 赵庆普;;低谐波绕组的研究[J];中小型电机;199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慧娟,张奕黄;磁悬浮列车中直线发电机电枢绕组电阻和电感的计算[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武志勇;郭宏;吕振华;钱浩;;基于遗传算法的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3 赵秋娣;;JQB2起动器配用自耦变压器各线段电流的一种新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赵秋娣;姜淑荣;杨晓慧;;JQB_2型系列电机起动控制器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5 何思源;符敏利;杨金霞;;定子斜槽对永磁电机轴承的影响[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2期

6 杨金霞;元约平;王健;何思源;;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温度场仿真分析[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3期

7 何思源;;全封闭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冷却系统设计[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3期

8 付春钢;刘广友;;在气隙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中同步电动机励磁电流的确定[J];变频器世界;2005年07期

9 周承鸣;李建明;贾英华;宋荣群;;电除尘用整流变压器工程设计优化策略[J];变压器;2010年08期

10 周承鸣;姚缨英;李建明;戴玉松;;双绕组变压器漏感参数计算及其在阻抗电压设计中的应用[J];变压器;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远;王平欣;;永磁同步电机气隙长度对电抗参数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俊;安忠良;孙晓明;;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结构优化[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中科;陈丽香;唐任远;;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噪声振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福增;沈启平;韩雪岩;唐任远;;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铁耗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覃新川;文宏刚;陆凌啸;;电机散热计算方法探讨[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应立;张健;卢伟甫;付媛;;永磁电动机动态特性及抗退磁能力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文卿;沈九兵;吴华根;邢子文;;部分负荷下螺杆压缩机电机内流动与换热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春政;王峥;;关于耐振动电机的设计问题浅谈[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春政;;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附加转矩的计算[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军丽;吴易明;王卫峰;闵俊伟;;一种非接触光电式二维转速测量系统[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军强;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损耗及通风散热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赵国新;变频电源供电永磁同步电动机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海森;超高效异步电机损耗模型及降耗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葛俊旭;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吴世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磊;旋转式机电热换能器及其对水媒质磁化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赵静;混合动力车用轴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付兴贺;永磁—感应子式混合励磁发电机电磁场计算及运行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慧敏;双馈风力发电机积分滑模励磁控制与混合粒子群优化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方晶;高压变频器过电压保护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华;弧形直线电机伸缩门及其控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汉允;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特性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纯清;新型无刷绕线异步电动机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华;螺杆泵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晶;高效高压异步电动机铁心损耗和附加损耗的分析计算[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郝福刚;1000MW水轮发电机端部电磁场及结构件损耗分析计算[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增芬;考虑饱和时1000MW水轮发电运行特性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仝世伟;不同工况下离网型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与传热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新欣;软起动器的工作特性及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冬梅;水轮发电机阻尼条数对电抗和附加损耗及温度场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普;定子绕组新的合理接线法的探讨[J];大电机技术;1983年01期

2 彭晓;李光中;;交流电机低谐波绕组及程序设计[J];电机技术;1992年01期

3 汤晓燕;Y/△起动时感应电动机的瞬态电流和电磁转矩[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1年04期

4 严登俊;朱长江;李伟;;有限公式电磁场数值计算理论与性能[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1期

5 杨秀和,田军;q_1/q_2=(3/4)/3低谐波变极绕组分析[J];防爆电机;1998年03期

6 李晓松,陈乔夫;双层同心式低谐波绕组研究[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4年04期

7 宗和;;单双层绕组线圈计算[J];中小型电机技术情报;1977年02期

8 丁华章;;低谐波绕组的原理与计算[J];中小型电机;1988年05期

9 赵庆普;;低谐波绕组的研究[J];中小型电机;1990年06期

10 赵庆普;;低谐波绕组电机 节能节材增效益[J];中小型电机;199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东,李明才;感应电机高性能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回顾、现状与展望[J];电气传动;2004年01期

2 K.Matsuse,高首聪;单个逆变器驱动两台并联感应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5年04期

3 陈奇;;感应电机变频运动控制策略和实现方式的比较[J];变频器世界;2005年09期

4 郭立炜;王忠杰;安国庆;陈学广;;基于串口技术的感应电机特性及参数测试系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王涛;肖建;严殊;;感应电机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裴文卉;武玉强;;感应电机系统的非线性反推自适应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4期

7 刘军锋;李叶松;;感应电机宽范围调速时电流分配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8 沈艳霞;丁辉;纪志成;;感应电机模糊滑模控制器的新型设计方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3期

9 孙小均;;交-交变频技术实现感应电机的重载起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10 关e

本文编号:2548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48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