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膨化法制备石墨电极材料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5 15:03
【摘要】:多孔石墨比表面积高和导电性好,是超级电容器理想的电极材料。本文以天然石墨(NG)为原料,先选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后微波处理的方法制备多孔石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G、KMnO4、浓H2SO4用量、低温反应时间和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大,比表面积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NG、KMnO4和浓H2SO4的用量分别为10g、30g和230ml,低温反应时间为2h,微波处理时间为60s时,比表面积达最大,为323.81m2·g-1,另外,高温反应时选择连续加水方式有助于提高其比表面积,并且可以获得表面为褶皱、絮状的薄层结构。在6mol·L-1的KOH电解液中,多孔石墨的比电容随NG、KMnO4、浓H2SO4用量、低温反应时间和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最值点处的条件和上述比表面积的相同,比电容最大值为为145F·g-1。比表面积与电容性具有相关性,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助于提高样品的比电容。
【图文】:
在插入电解液中时,由于原子间或分子间的作用力(如共价力、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逡逑在电极表面和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电荷将发生极短距离的排列和分布,待该现象稳定后,逡逑在固体电极的双侧出现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层电荷,其原理如图1.1所示,将双电层逡逑理论简单阐述如下:为了配合电荷守恒,带正电的电极会吸引电解质溶液中的负离子,相逡逑反,带负电的负极就会吸引溶液中的正离子,就这样,构成了两个平衡的界面层。因为在逡逑送两个界面层上都形成了一个屏障,于是致使两界面层上己吸附的电荷就不能跨越界限,逡逑发生彼此中和的现象,进而使得形成的双电层变得极为紧密,不易松散,双电层彻底形成,逡逑双电层电容就是指此时在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形成的电容。在双电层构成过程中的能量,逡逑是W电荷的方式保存在界面层中,在超级电容充电时,电子透过外电源由正极移至负极,逡逑与此同时,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分开移动,与邻近界面接触,在超级电容器放电时,逡逑电子通透过负载由负极转移到正极
KMnO,质量/g逡逑图3.8多孔石墨的比表面积分析逡逑Fig.邋3.8邋Specific邋surface邋area邋analysis邋of邋the邋porous邋graphite逡逑(2)邋XRD分析逡逑分别对和M-30和M-50样品进行XRD分析表征,图3.9(a,b)为它们的XRD图谱,图逡逑(a)分析如上,图(b)中(002)处石墨的衍射峰强度比图(a)高且尖,由于该样品中氧化剂用量逡逑(50g)过量,石墨边缘被过氧化,膨化后的剥离程度减小,保留原石墨的形状,所W结晶度逡逑较大,20(24.8°)向右移动是因为后者被氧化后所携带的官能团较少,提供的推动力较小,逡逑较难克服石墨层间范德华力,层间距较小。逡逑-26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127.11;TM53
本文编号:2552836
【图文】:
在插入电解液中时,由于原子间或分子间的作用力(如共价力、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逡逑在电极表面和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电荷将发生极短距离的排列和分布,待该现象稳定后,逡逑在固体电极的双侧出现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层电荷,其原理如图1.1所示,将双电层逡逑理论简单阐述如下:为了配合电荷守恒,带正电的电极会吸引电解质溶液中的负离子,相逡逑反,带负电的负极就会吸引溶液中的正离子,就这样,构成了两个平衡的界面层。因为在逡逑送两个界面层上都形成了一个屏障,于是致使两界面层上己吸附的电荷就不能跨越界限,逡逑发生彼此中和的现象,进而使得形成的双电层变得极为紧密,不易松散,双电层彻底形成,逡逑双电层电容就是指此时在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形成的电容。在双电层构成过程中的能量,逡逑是W电荷的方式保存在界面层中,在超级电容充电时,电子透过外电源由正极移至负极,逡逑与此同时,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分开移动,与邻近界面接触,在超级电容器放电时,逡逑电子通透过负载由负极转移到正极
KMnO,质量/g逡逑图3.8多孔石墨的比表面积分析逡逑Fig.邋3.8邋Specific邋surface邋area邋analysis邋of邋the邋porous邋graphite逡逑(2)邋XRD分析逡逑分别对和M-30和M-50样品进行XRD分析表征,图3.9(a,b)为它们的XRD图谱,图逡逑(a)分析如上,图(b)中(002)处石墨的衍射峰强度比图(a)高且尖,由于该样品中氧化剂用量逡逑(50g)过量,石墨边缘被过氧化,膨化后的剥离程度减小,保留原石墨的形状,所W结晶度逡逑较大,20(24.8°)向右移动是因为后者被氧化后所携带的官能团较少,提供的推动力较小,逡逑较难克服石墨层间范德华力,层间距较小。逡逑-26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127.11;TM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奕;赵玉亮;高兆芬;姜霞;曾宇平;;石墨烯纳米片的简易合成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3年06期
2 朱勇利;曾葆青;蔡文博;郭靖;;石墨烯微波制备的改进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04期
3 李津;刘晓来;赵东林;;二氧化锰改性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电池工业;2011年03期
4 杨勇辉;孙红娟;彭同江;;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10年11期
5 薛露平;郑明波;沈辰飞;吕洪岭;李念武;潘力佳;曹洁明;;微波固相剥离法制备功能化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6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7 杨全红;唐致远;;新型储能材料——石墨烯的储能特性及其前景展望[J];电源技术;2009年04期
8 袁定胜;胡向春;刘应亮;杨创涛;;超级电容器用炭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7年06期
9 李晶;赖延清;李颉;刘业翔;;导电聚苯胺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12期
10 汪形艳,王先友,黄伟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J];电池;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552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5283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