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跨高耗介质的无线供电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9-11-08 06:05
【摘要】:近年来无线供电技术在消费电子、工业设备及自动化装备、医疗电子和军事装备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线供电技术使得电能的传递不再受导线的束缚,这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虽然现有的无线供电技术在跨空气或绝缘体外壳等低损耗介质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绝大部分的技术方法还不能直接应用在跨非铁磁性高损耗介质(如金属、泥浆、含盐液体)的场合,会出现无线传输效率严重降低,甚至完全被屏蔽的现象。为拓展无线供电的应用领域,本文对跨非铁磁性高损耗介质的无线能量传输的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三种最常见的无线供电技术进行了原理分析,其中重点讨论了感应耦合式和磁共振式无线供电技术在跨越非铁磁性高耗介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常见非铁磁性高耗介质的损耗特性,对典型非铁磁性高耗介质对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屏蔽性能进行了计算对比,得出了相同频率下非铁磁性高耗介质对低频磁场的屏蔽性能最弱的结论,即低频磁场可以作为跨非铁磁性高耗介质电磁传输的手段。第二,开展了非铁磁性高耗介质下的无线传输实验。选取了三种典型非铁磁性高耗介质做为研究对象:盐水(含导电离子)、石墨(含低密度自由电子)、金属箔(高密度自由电子)。设计了实验系统并开展了1MHz~30MHz低频电场、磁场以及电磁波的传输实验与对比。结果支持了相同频率下低频磁场在非铁磁性高耗介质中传播衰减最小的结论,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第三,建立了跨非铁磁性导电金属介质的电磁耦合传输模型。考虑了低频磁场穿透非铁磁性高耗介质时导电损耗和涡流损耗两类损耗机制,建立了等效互感耦合电路模型,从而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参考模型。采用有限元和实验两种方法,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获得了典型的参考数据。最后,在所提出的理论指导下,设计了一套跨非铁磁性金属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并针对低频条件下初次级线圈阻抗非常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并联谐振的驱动技术和基于阻抗变换的接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测试结果表明:一方面观测到了非铁磁性金属介质层的存在导致松耦合结构初次级线圈电感量下降,等效电阻增加,与跨非铁磁性金属无线能量传输的电路模型得出的结果趋势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本文提出的方法在跨越0.1mm铜箔时仍可保持27.2%的传输效率,在跨越0.3mm铜箔时仍可保持2.89%的传输效率与同类文献相比有所提高。本文的主要成果,一方面从理论上解释了低频磁场能够穿透非铁磁性高耗介质的原因,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另一方面针对极高损耗的介质—非铁磁性金属,提出一种并联谐振和阻抗变换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能量的相对高效传输。本文的成果还可用于水下无线供电,泥浆中的无线供电,人体器官的无线供电等需要跨越非铁磁性高耗介质的应用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春阳;李世中;梁国强;;基于特斯拉线圈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13期

2 李炜昕;王炅;张合;丁立波;;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年04期

3 张彪;刘长军;;微波无线能量传输中S波段整流电路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3年05期

4 刘刚;郑青玉;王德钊;;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方法[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赵争鸣;张艺明;陈凯楠;;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进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6 马海虹;石德乐;;模块航天器间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应用前景及发展建议[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7 沈娜;李长生;张合;;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12期

8 王洪博;朱轶智;杨军;孙倩;;无线供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J];电信技术;2010年09期

9 侯清江;;无线供电技术方案及应用[J];光盘技术;2009年02期

10 韩少华;;断线不断电[J];新知客;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伟;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4年

2 周娅娜;一种用于手机的无线充电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4年

3 董苗苗;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4 窦延军;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玉鹏;用于家用电器的无线供电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张鹏,

本文编号:2557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57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f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