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新一代电网中多源多变换复杂交直流系统的基础问题

发布时间:2020-01-28 15:46
【摘要】:首先从国内外能源发展角度出发,探讨新能源广泛利用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多源多变换特性,并据此对新一代电网的组成与结构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新一代电网发展中的6个显著特点,重点分析其核心问题之一——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及其包含的5项关键技术,并总结和提炼出多源多变换复杂交直流系统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基础问题,为新一代电网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天姝;孔永乐;肖仕武;张鹏;张涛;刘全;;大规模风电外送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2 李伟;肖湘宁;赵洋;;无功发生源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谢小荣;武云生;林惊涛;张银山;姜齐荣;;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优化设计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9期

4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5 李勃;;电力电子——快速成长应用广阔的节电产业[J];电气时代;2007年06期

6 张文亮;汤涌;曾南超;;多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及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10年09期

7 汤广福;贺之渊;庞辉;;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研究、应用及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5期

8 梁少华;田杰;曹冬明;董云龙;张建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5期

9 肖湘宁;罗超;陶顺;;电气系统功率理论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9期

10 江润洲;邱晓燕;李丹;陈光堂;王刚;廖茜;;含储能系统的多微网智能配电系统经济运行[J];电网技术;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春义;新型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基础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峰;王仲初;徐畅;薛喜亮;;车载方波电源的设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耿建明;胡安;肖飞;;超级电容器在直流电力系统中应用研究[J];船电技术;2005年06期

3 童正军;陈新刚;杨东升;;一种改进的ZVT-PWM-CUK电路[J];船电技术;2008年06期

4 陈淼;魏华;耿攀;;一种舰用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改进[J];船电技术;2011年11期

5 唐巍;赵云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6 曾凯文;文劲宇;;未来电网设备形态[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7 付腾;姚志成;彭建军;;UPS简介以及其发展趋势[J];四川兵工学报;2012年04期

8 刘生辉;王克英;廖颜深;;智能开关柜操控装置Modbus-RTU通讯协议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0年07期

9 王归新;解立辉;鲜万春;赵仕荣;;基于重复控制理论的交流斩波器输出电压瞬时补偿控制技术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1年11期

10 黄南天;徐殿国;刘晓胜;林琳;;基于模式相似性测度的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伟;牟龙华;;智能配电网信息物理融合保护系统的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基于注入边界约束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储能容量选取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苏适;翟伟翔;;智能微网中恒进线功率控制的设计及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赵耀;赵庚申;程如岐;郭天勇;;微网中直流母线能量优化利用方法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谢宁;罗安;马伏军;陈燕东;帅智康;;光伏电站与配电网谐波交互影响[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吴盛军;袁晓冬;;微网的电能质量试验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陈国华;;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智能配电系统规划[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书强;;配电系统STATCOM的数学模型及其仿真[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刘娅琳;沈浩东;杜红卫;赵浚婧;鲁文;;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研究综述[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黎鹏;王学仑;;智能型配电自动化与信息融合[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士利;改进的边界元法及其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贺徽;基于混合智能优化方法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杨彦;基于博弈论的考虑输电网络约束电力市场均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陈武;多变换器模块串并联组合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黄碧斌;直流型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模型分析与暂态仿真[D];天津大学;2011年

10 王勤;单原边绕组隔离型多输入变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亮;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新型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曾嵘;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田军;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优化配置[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马向东;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及智能电网对供电营销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曹建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别伟;双馈调速系统神经网络逆控制策略的研究与仿真[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邵向丽;考虑磁滞非线性的双馈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熊琦;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硬件设计与仿真[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邓珂琳;高压直流分断技术在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邱正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刚;田新春;杨春平;梁逵;;环保型铅炭超级电池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1年02期

2 马西奎;李明;戴栋;张浩;邹建龙;;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中的复杂行为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3 陈海荣;徐政;;基于同步坐标变换的VSC-HVDC暂态模型及其控制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4 傅晓帆;周克亮;程明;朱晓东;王伟;王彤;;风电场并网用VSC-HVDC的无差拍解耦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5 王刚;马伟明;付立军;康军;马凡;;周期分段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2期

6 张明锐;刘金辉;金鑫;;应用于智能微网的SVPWM固态变压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7 张丽香;;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学报;2008年01期

8 陆进军,黄家裕;一种高效灵活的电力系统多端直流潮流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6期

9 李庚银,吕鹏飞,李广凯,周明;轻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4期

10 陈谦,唐国庆,胡铭;采用dq0坐标的VSC-HVDC稳态模型与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卫东;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郑超;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陈海荣;交流系统故障时VSC-HVDC系统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渝红;交直流混合运行系统中的换相失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袁旭峰;新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理论及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周国梁;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陈闽江;含STATCOM的动态电压稳定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华栋;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乐;微网的经济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石庆均;微网容量优化配置与能量优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季美红;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微电网多目标经济调度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动向[J];中国电力;2002年09期

2 孔德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府激励性规制[J];经济论坛;2009年01期

3 郑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研究[J];汽车技术;2009年05期

4 徐枭;王巧凤;周荣;;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J];上海汽车;2009年05期

5 黄杨珏;倪浩;刘珊;曾洁;普子恒;;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6 丁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更要走科学发展之路[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年08期

7 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11期

8 黄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年22期

9 屈伟平;;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车道[J];汽车工程师;2009年11期

10 朱益飞;;油价回涨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J];变频器世界;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赵飞;;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以中国武汉和美国加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建;;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信国;杨春巍;刘建生;;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的发展现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朱征洪;任广耀;;科技传播创新的概念要清晰准确——以“新能源汽车”为例[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玉盟;赵瑞广;张文;;济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志洪;;新能源汽车技术状况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罗党;张敬;;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的河南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陈俊;;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及未来发展方向[A];绿色制造与低碳经济——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年会”暨机械工程科技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毅;;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毓瑞;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莉;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张纹瑾;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4 邓海静;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成长价值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5 冀鹏辉;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态度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余畅;基于风险矩阵的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黄倩;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高志南;新能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叶雪琴;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4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74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