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磁强计的主动磁补偿

发布时间:2020-02-15 03:31
【摘要】:由于外界磁场扰动会降低无自旋交换弛豫(SERF)原子磁强计的磁场测量灵敏度,本文根据SERF原子磁强计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磁测补偿外部磁场扰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制解调的方法对3个方向的磁场进行解耦,实现3个方向磁场信息的独立测量。然后,将3个方向磁场的测量信息作为反馈,调节电流源输出给线圈的电流,使线圈产生一个与外界扰动磁场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补偿磁场。最后,在现有的SERF原子磁强计实验平台上搭建了主动磁补偿系统,实现了对外部扰动磁场的补偿。与手动补偿方式相比,本文提出的主动磁补偿方法可将剩余磁场的平均值从0.317 8nT降低到0.040 4nT,同时将剩余磁场的均方差由0.348 1nT降低到0.024 7nT。得到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图文】:

示意图,磁强计,试验平台,原子


态。因此,,研究一种可以补偿磁场扰动的主动磁补偿系统,成为有效提高SERF原子磁强计磁场测量灵敏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SERF原子磁强计测量磁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磁测的主动磁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LabVIEW设计了可以补偿外界扰动磁场的主动磁补偿系统。最后结合SERF原子磁强计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2SERF原子磁强计试验平台组成图1所示为原子磁强计试验平台示意图。主要由光抽运系统、光检测系统、磁屏蔽系统、碱金属气室和加热室等组成。图1SERF原子磁强计试验平台构成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SERFatommagnetometerexperimentalsetup光抽运系统由抽运激光器、起偏器和扩束镜组成。主要作用是驱动原子自旋,使其自旋方向一致。光检测系统由检测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和光电探测器组成。主要作用是检测碱金属原子的自旋指向[19]。磁屏蔽系统分为磁屏蔽筒和主动磁补偿系统。磁屏蔽筒可将外界扰动磁场衰减到nT量级。但仍然会影响原子自旋的SERF状态,因此还需要进行主动磁补偿。主动磁补偿系统由NI数据采集系统、电流源和三维主动磁补偿线圈组成。主要是根据数据采集系统所得的磁场信息,控制电流源输出给三维主动磁补偿线圈的电流,产生与扰动磁场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补偿磁场来补偿扰动。碱金属气室内装有需要被抽1809第7期梦中毅,等: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磁强计的主动磁补偿

流程图,磁补偿,磁强计,系统输出


=16pT;βmodz=16pT;ωx=2πrad/s;ωz=0.2πrad/s.在系统中加入均值为1.5nT,方差为100pT的扰动磁场,系统输出如图2所示。图2SERF原子磁强计主动磁补偿系统Simulink系统输出Fig.2SimulinksystemoutputofactivemagneticcompensationsystemforSERFatommagnetometer由以上仿真结果可知,基于主动磁补偿方法的调节,经过200s将磁场补偿到25pT,且始终保持稳定,不受外界磁场扰动影响。4SERF原子磁强计主动磁补偿系统软件设计基于上述原理,在LabVIEW平台上开发了SERF原子磁强计的主动磁补偿系统软件,系统执行流程如图3所示。(1)首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包括参数设定和电流源初始化命令等。(2)待系统信号稳定后,调制Z轴方向的磁场,调制幅度为βmodz,调制频率为ωz。(3)根据锁相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补偿X轴磁常(4)等待系统信号稳定后,调制X轴方向的磁场,调制幅度为βmodx,调制频率为ωx。(5)根据锁相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补偿Z轴磁常(6)判断是否达到了X、Z轴的补偿极限,如果达到了补偿极限则转到步骤(7),若没有达到补偿极限则转到步骤(2)。(7)根据输出补偿Y轴方向磁常(8)判断是否完成补偿,若完成补偿则停止,若没有完成补偿则转到步骤(2)。图3主动磁补偿系统程序流程图Fig.3Softwareflowofactiv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昌达,董浩斌;量子磁力仪评说[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2 李秀明;黄战华;朱猛;;扩展光束型激光多普勒速度测量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5期

3 赵智亮;夏伯才;陈立华;张志华;郑万国;;相移干涉测量中相移误差的自修正[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5期

4 TAKAYOSHI KOBAYASHI;;利用激光实时频谱直接观测分子结构变化(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2期

5 杨生元,黄文浩;激光光强分布对原子力显微镜中光学偏转法检测结果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1期

6 叶萍;张炎华;翟传润;战兴群;;磁干扰误差补偿算法在舰船及水下航向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张昌达;量子磁力仪研究和开发近况[J];物探与化探;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王君;凌振宝;刘光达;;高温RF SQUID磁力仪射频振荡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振宇;程德福;王君;周志坚;连明昌;;光泵磁力仪中磁共振光学检测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周志坚;程德福;王君;张振宇;刘祥;;氦光泵磁力仪中磁敏传感器的研制[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4 滕吉文;;强化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资源探查,加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与仪器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3期

5 张振宇;程德福;连明昌;周志坚;王君;;氦光泵磁力仪信号检测控制回路的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4期

6 张青杉;麻丰林;许丽云;;航空三维磁梯度测量方案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0年06期

7 张昌达;;航空磁力梯度张量测量——航空磁测技术的最新进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8 张昌达;;关于磁异常探测的若干问题[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9 董浩斌;张昌达;;量子磁力仪再评说[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迪仁;周勋;刘海智;;高精度智能质子磁力仪的原理及应用[J];电子制作;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滕吉文;;强化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资源探查,加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与仪器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2 曾小牛;李夕海;;基于磁异常探测的航空反潜技术[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高温超导磁梯度仪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冯彦;中国大陆地区的岩石圈磁场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曙光;原子磁力仪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振宇;氦光泵磁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邵英秋;宽频带感应式磁传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洪亮;质子磁力仪FID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邵行来;东天山黄山—镜儿泉超镁铁岩带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及找矿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刘强;全光铯原子磁力仪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张杨;铯磁力仪与载体匹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刘泊;基于白光相移干涉法的表面三维微观轮廓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晓波;CPT磁力仪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琦;相干粒子数俘获磁力仪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泽生;基于非晶材料的地磁测量传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庆涛;激光源对光磁共振信号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王丰;激光对铯原子磁力仪灵敏度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何志伟;基于MSP430的质子旋进磁力仪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7 祁香兵;数字氦光泵磁力仪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洪瑞;高分辨航磁直接探寻铁矿技术研究及其在大冶铁矿中的应用[D];桂林工学院;2007年

9 张振宇;氦光泵磁力仪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单t;利用相干粒子数捕获(CPT)原理测磁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晋平;蔡荣立;田会;冯斌;;基于大靶面光幕靶30mm口径弹丸速度测试技术[J];测试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2 杨新勇,黄圣国;磁罗盘的罗差分析与验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刘昌文,程文明,刘杰;二维计数跟踪型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的智能化及其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6期

4 王孝坤;王丽辉;张学军;;子孔径拼接干涉法检测非球面[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2期

5 邹泓,赵洋;激光多普勒技术在固体测量方面的运用[J];光学技术;2000年02期

6 董华;倪晋平;王铁岭;;基于天幕靶的弹丸过靶信息探测提取方法的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4期

7 周健;龙兴武;;多点分层差动激光多普勒自身测速仪的研究[J];中国激光;2010年07期

8 何云峰,王昌明,柳光辽,沈勇;感应式线圈靶半径分布对区截信号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王永泉,王玫,战兴群,张炎华;基于解析法的全球定位系统姿态测量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10 彭登;徐建闽;曾翼;;基于ARM920T内核的雷达测速仪设计与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诗斌;微型智能磁航向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车振;;芯片级原子磁强计[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8年01期

2 金惕若;空间磁场的测量[J];测控技术;2000年11期



本文编号:2579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79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