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高比例风电对电力系统调频指标影响的定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18 21:27
【摘要】:风电对电力系统现有调频体系的影响是否显著历来存在争议。文中考虑常规电源、负荷等与风电频率特性的交互作用,推导了含不同比例风电的系统总功率波动概率模型,进而得到最大频率偏差、静态频率偏差、一/二次调频调整速度、调频备用需求等关键调频指标随置信区间变化的概率表达式,从而提供了定量分析风电对系统调频体系影响的方法。对电网进行仿真分析提供了参考性结论。
【图文】:

过程图,电力系统,过程,风电


在静态频率偏差;③二次调频,若静态频率偏差过大,,则自动发电控制(AGC)下达指令调整发电机出力整定值,作用于燃烧系统(火电机组)或水阀(水电机组),增大发电机出力。系统调频特性通常用5个指标来衡量:①最大频率偏差Δfmax;②静态频率偏差Δfst;③一次调频调整速度,即某单位时间内常规机组参与一次调频功率爬坡量;④二次调频调整速度,即某单位时间内二次调频机组功率爬坡量;⑤调频备用容量需求。大规模风电并网后,对上述调频体系及关键指标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1(a)中曲线1和2分别为风电接入后和接入前的频率曲线对比。风电接入取代了同步发电机组,因而系统整体惯性时间常数减小,系统惯性响应的最大频率偏差Δfmax和静态频率偏差Δfst也增大。风电不提供调频服务,系统一/二次调频调整速度下降、调频备用减小而功率波动增大,若系统一/二次调频调整速度(见图1(b))跟不上功率波动,如图1(b)中曲线2和3所示,则频率变化趋势分别如图1(a)中曲线3和4所示。图1电力系统调频过程及调频能力Fig.1Frequencymodulationprocessandabilityofpowersystem本文通过考察上文中的主要调频特性指标变化来定量分析风电对互联电力系统的调频特性影响。研究风电对系统调频特性的影响的5个指标所需考虑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一次调频跨越频率死区要一定时间,并有迟滞时间,加上飞升时间15s,进而出力增大接近100%需要一定时间,将最大频率偏差研究时间尺度定为30s[7];则一次调频调整

一次调频,闭环控制系统,常规


电对系统调频的影响。对互联系统来说,各区域惯性响应和一次调频互相提供支持;二次调频如采用频率偏差控制(TBC)模式则没有相互支持。因此下文研究惯性响应、一次调频时考虑互联特性,而研究二次调频时则不考虑。3.1考虑惯性响应影响的最大频率偏差计算方法风电取代部分同步发电机组以后,系统的等效惯性时间常数H*减小,系统减缓频率变化的能力减弱,因而频率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最大频率偏差变大。考虑惯性响应和同步发电机组调速器模型[16]的电力系统常规一次调频闭环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图中:ΔP*L为负荷变化量标幺值;H0为系统原惯性时间常数;K*L0为负荷单位调节功率标幺值;K*G0为发电机调差系数倒数;Ts为延时环节时间常数;Δf*为频率偏差标幺值。图2常规一次调频闭环控制系统Fig.2Closed-loopcontrolsystemoftraditionalprimaryfrequencymodulation一次调频存在迟滞时间。风电比例较高时,惯性响应能力减弱,调频迟滞时间内频率变化明显。考虑调频迟滞时间为td,图2中的反馈环节在时域中需乘以ε(t-td),反馈环节s域表达式为:Lε(t-td)L-1K*G01+sT(())s=K*G0e-tds+1T()s1+sTs(16)式中:L(·)和L-1(·)分别为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逆变换。典型地,调频迟滞时间td可取5s。将ΔP*L,H0,K*L0,K*G0的基准值化为P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创英;汪宁渤;陟晶;丁坤;;甘肃酒泉风电出力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7期

2 李剑楠;乔颖;鲁宗相;李兢;徐飞;;大规模风电多尺度出力波动性的统计建模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9期

3 林卫星;文劲宇;艾小猛;程时杰;李伟仁;;风电功率波动特性的概率分布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4 韩小琪;宋璇坤;李冰寒;戚庆茹;;风电出力变化对系统调频的影响[J];中国电力;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伟;;改造发电机励磁系统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的分析和研究[J];安徽电力;2006年01期

2 古丽扎提·海拉提;解大;加玛力汗·库马什;;基于多机模型的电力系统频率时域仿真[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3 杨广龙;杨方;范永存;;基于DSP的电源参数检测系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竺士章;陈新琪;俞鸿飞;任乐鸣;吴夏军;;紧水滩水电厂水轮机调速系统建模[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7年05期

5 郭成;李群湛;;基于改进PSO算法的SSSC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6 瞿仁彬;;电容器的使用及维护[J];电工技术;2011年05期

7 潘雪;卢继平;乔梁;孟洋洋;高道春;;基于不同步两端采样数据的线路分布参数计算方法[J];电气应用;2011年21期

8 霍承祥;刘增煌;濮钧;;励磁附加调差对电力系统阻尼特性影响的机理分析[J];大电机技术;2012年02期

9 曾云;张立翔;徐天茂;郭亚昆;;水轮机调速系统转矩系数分析[J];大电机技术;2012年02期

10 李惜玉;;同步电机模型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日用电器;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水军;陈晶;刘明群;杨滔;杨杨;;励磁系统调差环节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机理和仿真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2 郭成;;基于量测的PSS最优安装地点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孙晋超;刘凯;;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对电力传输稳定性的仿真[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徐瑞卿;周渝慧;;电力系统应急管理探讨[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磊;杨伟;;基于自适应逆推的汽门控制器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李静;刘文颖;赵冬红;;西北电网低频振荡机理及PSS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瞿寒冰;刘玉田;;冷负荷启动时考虑电压约束的变电站最大负荷恢复量[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潘雄;刘文霞;徐玉琴;张虹;廖平;周俊东;;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含风场群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杨树德;同向前;;风电功率波动特性描述方法比较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常康;宋晓芳;薛峰;周玲;;计及风电影响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子冠;电网多数据源在线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谭涛亮;基于改进连续潮流法及分岔理论的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廖其龙;电压稳定现象和负荷失稳性质的理论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冠;特高压半波长输电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马和邦;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自适应变结构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东杰;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9 张进;电力系统动态仿真可信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10 应黎明;异步化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及其稳定性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基于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检测与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孙亮;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凤U

本文编号:2580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80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