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开启瞬时负荷特征的家电负荷识别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9
【摘要】:针对目前家用电器负荷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叠加拟合的负荷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复杂情况下的负荷识别问题。同时,根据负荷识别方法的需求,提出了适用于离散变量的编码粒子群算法E-PSO,该算法扩展了传统粒子群算法的使用范围。最后,根据负荷识别方法特点,设计并完成了负荷识别系统的硬件搭建。经实例验证,该负荷识别方法简单、准确,为复杂情况下的家电负荷识别提供了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蓓蓓;李扬;高赐威;;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需求侧管理展望与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0期

2 牛卢璐;贾宏杰;;一种适用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暂态事件检测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9期

3 王蓓蓓;李扬;;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及实施机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12期

4 梁甜甜;高赐威;王蓓蓓;;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5期

5 冯丽,邱家驹;基于电力负荷模式分类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J];电网技术;2005年04期

6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年13期

7 高云;杨洪耕;;基于暂态特征贴近度匹配的家用负荷识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9期

8 高云;杨洪耕;;基于明可夫斯基距离的家用负荷分类计量[J];电测与仪表;2013年05期

9 黎鹏;余贻鑫;;非侵入式电力负荷在线分解[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春柳;基于稳态谐波分析的非侵入式电力负荷分解法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少雄;黄太贵;李端超;程栩;;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2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3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4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5 唐巍;赵云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6 杨卫东;姚建国;杨胜春;;储能技术对未来电网发展的作用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2年02期

7 肖立业;林良真;;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年04期

8 马年骏;;智能电网渐行渐近[J];电工文摘;2010年02期

9 唐志伟;陈奇志;;基于智能电表的电力用户服务系统设计[J];电力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剑星;;城市配电网实用负荷预测方法研究[J];电力技术;2010年Z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少雄;黄太贵;李端超;程栩;;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黄伟;蔡葆锐;杨强;;开展智能电网研究应用的建议[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6 李建岐;滕玲;丁慧霞;卢锟;;电力无源光网络设备标准研究与测试评估[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大华;丁辉;吴向阳;赵毅强;孙毓忠;;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云计算架构[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杨斌;张大华;谢迎军;;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徐兴坤;赵婷;;面向电力系统的无源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神祥明;谈红;陈文升;顾立新;;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景春;基于需求侧参与的竞争性电力市场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韩国政;基于IEC61850的配网自动化开放式通信体系[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叶世杰;基于多指标模型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周云成;基于CIM的分布式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扬;风电短期预测及其并网调度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方璐;企业能量管理与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8 郭歌;智能铁路体系结构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唐跃中;数字化电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吉成;电力供应链联盟BIC构建与协同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磊;分布式数字化故障录波装置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俊涛;惠州智能电网用户侧营配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焱;东莞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艳茹;智能用电小区推广应用的商业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桑田;低碳经济下的临沂市电力综合资源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薛泓林;面向省级电力业务的NGN软交换网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肖盛;基于风险理论的电网脆弱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宋思扬;电力营销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东升;面向智能电网愿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赵小彬;面向智能电网的变电站智能运营平台建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伟;姚钪;黄松岭;;对先进测量体系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J];电测与仪表;2010年07期

2 章鹿华;王思彤;易忠林;袁瑞铭;周晖;殷庆铎;;面向智能用电的家庭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0年09期

3 刘宝华;有序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 促进电力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年06期

4 季强,李强,宋宏坤,菲利普·莫森索;江苏省能效资源潜力及能效电厂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年04期

5 李扬;王蓓蓓;宋宏坤;;需求响应及其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年06期

6 曹一家,程时杰;进化算法在工程应用中的若干实用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2期

7 王蓓蓓;李扬;万秋兰;姜勇;;需求弹性对系统最优备用投入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1期

8 柳明;何光宇;沈沉;卢强;;IECSA项目介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3期

9 李扬;王蓓蓓;万秋兰;;基于需求侧可靠性差别定价的电力市场交易新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4期

10 郭金川;余贻鑫;黎鹏;曾沅;;计及负载率和临界滑差的改进感应电动机加权聚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黎鹏;非侵入式电力负荷分解与监测[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牛卢璐;基于暂态过程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D];天津大学;2010年

2 董琳琳;DSM中用户反应度建模及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3 赵春柳;基于稳态谐波分析的非侵入式电力负荷分解法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维克;闫新庆;张柱银;姚建民;;印鉴识别方法和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2期

2 ;这些食品越漂亮越需警惕[J];中国防伪报道;2011年05期

3 张鹏伟;刘震涛;李建锋;李京鲁;俞小莉;;基于应变相对变化量的机体疲劳裂纹识别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5期

4 ;房产证识别方法[J];城市开发;2001年04期

5 张怀强;吴和喜;汤彬;张雄杰;;数字核谱仪系统中脉冲堆积识别方法的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鲁晓丽;;煤岩识别方法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3年14期

7 赵庆;空中目标的识别——一种基于局域库搜索的识别方法[J];机器人;1993年04期

8 梁德;选购彩电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J];家用电器;1999年05期

9 王彦卫,赵玫;一种新的动态载荷识别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年03期

10 何光辉;张太平;;局部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朋柱;韩崇昭;万百五;;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问题识别方法与实现[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2 郑凯;;建立多维数据异常点识别方法的尝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刘丽兰;刘宏昭;;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方法[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苗振伟;许勇;杨军;;超声波人脸识别方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5 罗智勇;宋柔;荀恩东;;一种基于可信度的人名识别方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茜;郑峥;亢一澜;王娟;仇巍;;基于海量实测数据的反演识别方法与盾构装备载荷的力学建模[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赵锐;陈光发;;军事口令识别的Fuzzy方法探讨[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8 骆玉荣;刘建丽;史晓涛;;一种自动车窗识别方法的设计与实现[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洪东;梁逸曾;张志敏;;酵母蛋白组中原生肽识别方法的探索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崔凯华;王国庆;方剑青;李红军;贾俊波;马超;赵烨;张东辉;;基于声模态分析的材料识别方法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春道;甲鱼优劣及雌雄的识别方法[N];北京科技报;2003年

2 庞席堂;假币的识别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王修增;手机被盗号的6种识别方法[N];中国保险报;2003年

4 张侃;正品手机电池识别方法[N];通信产业报;2000年

5 潘 治;德国开发出癌症早期识别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新华社记者 段世文;产权证识别方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金亮;机器人的情感[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宗绍纯;如何识别是纯奶还是奶饮料?[N];国际商报;2003年

9 黄璐;识别假火车票有绝招[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邓洁 通讯员 王勇 何玲 梁利源;春运期间留个心眼识别假火车票[N];农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绵书;计算机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莉莉;竞优特征的群识别方法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3 何光辉;四种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叶俊勇;人脸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肖冰;人脸画像—照片的合成与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佟丽娜;基于力学量信息获取系统的人体摔倒过程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王丹;多维多分辨仿生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俞王新;计算机人脸检测与识别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范冬梅;基于统计学习的词义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张敏贵;基于小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真;贝叶斯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狄远;转子裂纹基于模型的时域、频域识别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邢云;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怀鹏;运行模态分析中周期性激励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刘文超;基于统计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的分析改进及实现[D];汕头大学;2006年

6 胡健坤;基于齐次马尔可夫链的中文新术语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义;网络社区热点话题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吕一;基于现代优化算法的曲线识别方法[D];中北大学;2013年

9 潘静;多光谱图像人脸识别方法的性能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研;产业集聚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4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84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