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人工湿地耦合系统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0-03-09 06:21
【摘要】:将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与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相结合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产能及废水净化工艺。在综述CW-MFC耦合系统产电机理及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影响系统性能的组成要素(植物、微生物、电极及分隔材料)和运行参数(碳源、氧化还原电位及水力停留时间)两个方面,最后总结了当前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今后耦合系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成水平,吴振斌,况琪军;人工湿地植物研究[J];湖泊科学;2002年02期

2 李先宁;宋海亮;项文力;吴磊;;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人工湿地处理废水过程中的产电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2年02期

3 冯玉杰;王鑫;李贺;杨俏;曲有鹏;史昕欣;刘佳;何伟华;解明利;;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多元生物质生物产电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10年10期

4 宋志文,毕学军,曹军;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晨军;郑春明;陈海生;;多花黑麦草人工湿地处理九峰河污水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徐大勇;徐祖信;;人工湿地植物生理生态及其去污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3 欧克芳;林鸿;陈桂桥;夏文胜;;挺水植物及其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4 杨飞;支崇远;;喀斯特高原地区人工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初探——以红枫湖、百花湖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5 李瑞禾;李新宇;张瑜龙;张维宾;;人工湿地处理三峡库区城镇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姚运先;刘晶晶;李倦生;王安群;;人工湿地野茭白对酸性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7 赵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8 张婷婷;弓弼;王晓芳;;浅析治污性湿地的景观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魏彩春;梁宁;王敦球;林华;曾鸿鹄;;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10 方荣杰;谭茂兰;;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娜;邵孝侯;李铃君;刘钰;黄万勇;朱亮;吴七斤;徐征;;南京淳东灌区WRSIS湿地子系统的改进及其减污效应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彭建华;陈文祥;郑金秀;;综合生物措施处理养殖废水初探[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皓;王晨雨;宋小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方法——人工湿地技术[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左文涛;康苏花;;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陶飞;刘涛;臧树良;;沈阳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十一五”环境治理措施[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常高峰;杜书田;李万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进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7 范迪;王娟;迟宏;;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评述[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8 常高峰;;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生态价值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9 李晶晶;黎南关;邹朝望;;入湖污水湿地修复技术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衣彩洁;;湿地与奥运[A];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东;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郑忠明;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与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修峰;长江口潮滩湿地底质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夏丽;厌氧生物除磷技术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白峰青;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蔡建国;杭州湿地植物生态习性及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刘长青;城镇污水处理A_mO_n一体化工艺研发及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赵桂瑜;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筛选及其吸附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雒维国;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肖恩荣;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净化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毅;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楚伟伟;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伟锋;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宋妮;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熊星;湿地公园的深生态价值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永静;两种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晓峰;人工湿地修复沈抚灌渠污水研究[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8 范云爽;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和湿地植物筛选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艳;人工湿地中填料床的构建与除磷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邹益雄;人工湿地植物的筛选及冬季去氮除磷能力与中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树培;应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中小城市排放废水[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9年01期

2 李万庆,乔玉清,于秀玲,孙晓蓉;污水湿地处理工艺优化组合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6期

3 王宝贞,王琳,杨鲁豫,万玉衡;生态塘——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4 吴振斌,陈辉蓉,雷腊梅,宋立荣,付贵萍,金建明,贺锋,何振荣;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5 彭超英,朱国洪,尹国,余以刚,曾姗姗;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6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t$;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J];湖泊科学;1997年04期

7 成水平,夏宜t$;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Ⅲ.净化污水的机理[J];湖泊科学;1998年02期

8 周琪;;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动态;2009年05期

9 杨鲁豫,王琳,王宝贞;适宜中小城镇的水污染控制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1期

10 白晓慧,王宝贞,余敏,聂梅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志平;穆东;;构建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体系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9期

2 沈连山,王一平;机电耦合系统状态分析的新方法[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3 南燕;周劲风;;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构建与初试[J];广东化工;2012年06期

4 黄剑坚;王保前;;我国系统耦合理论和耦合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12年05期

5 林军;廖鲜艳;堵国成;陈坚;;提高耦合系统ATP再生效率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6 林春阳;张贤松;龚斌;刘慧卿;;管线 油藏耦合系统数学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李慧;田禹;苏欣颖;王翠娜;;MFC-MBR耦合系统中SMP与EPS特性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8 左其亭,夏军;陆面水量~水质~生态耦合系统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02期

9 石战结;田钢;沈洪垒;尹喜玲;;灰岩裸露区检波器三自由度耦合系统理论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逸生;陈桂珠;葛仙梅;刘亚云;;种植—养殖耦合系统构建运行指南[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2 杨绍普;;高维载重车辆—道路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田亚平;;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概念内涵与评价指标[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杜s,

本文编号:2585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85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