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小波分析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9:39
【摘要】:高压直流输电(HVDC)由于自身结构相对简单、性能良好,在大功率、远距离输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且与传统的高压交流输电(HVAC)相比,其具有潮流快速可控、输电线路造价和系统运行费用低、不存在功角稳定问题等优点。但由于HVDC输电线路长度通常可达数百甚至是上千千米且线路沿线的地理环境变化多端,输电线路一旦在某点处发生故障,故障点将很难找到,为减少电网损失和提高用户用电安全性,急需发展可靠的HVDC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实现HVDC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并检测出线路的故障信号。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对线路发生单极、双极故障时获得的故障暂态电流行波信号进行分析,并利用故障定位的行波方法,计算出故障点到达线路测量点的距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本文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自带的CIGER HVDC Benchmark模型基础之上,利用该软件搭建出了±5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运行结果表明,HVDC输电系统正常运行和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两种情形均能通过该模型模拟出来。其次,本文详细介绍了行波的基本理论和定位方法。行波的基本理论包括暂态行波的产生、输电线路行波的传输特性、行波的折反射。鉴于两极线路之间存在耦合,提出可利用相模变换进行解耦,获取线模分量进行信号分析。传统的行波测距方法包括单端测距法和双端测距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受故障初始行波波头识别和行波波速取值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小波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取行波波头,采用不受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消除波速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再次,介绍了小波分析的相关理论,包括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和二进制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以及多孔算法等基本理论。着重介绍了本文所选用的三次B样条二进小波函数以及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理论在行波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采用小波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对双极故障信号进行分析。文章从单极短路接地故障入手,利用小波分析处理行波波头,得到故障突变点对应时刻,并采用行波测距方法对输电线路进行故障定位。计算结果表明,不受波速影响的双端测距方法定位精度更高。然后将其与小波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用于双极故障测距中,测距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在双极故障信号的分析中同样具有应用价值。
【图文】:

模型图,模型图,高压直流输电


CIGERHVDC模型(CIGERHVDC邋Benchmark邋Model)是第一个基于高压直流输电技逡逑术控制研究的标准模型,该模型于1991年被CIGER高压直流输电控制工作组建立完成,逡逑具体结构如图2-1所示。该模型存在于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的实例库中。逡逑2.5[ohm]邋2.5[ohm]逡逑>邋rrrr\逦—|邋r^rr-r\邋」逡逑0.5968[H]逦0.5968IH1逡逑Rbus「系逦丰逦Ibus逡逑^邋^邋I邋f逦^逡逑Rectifier逦Inverter逡逑图2-1邋CIGER邋HVDC模型图逡逑CIGER邋HVDC模型的换流站出口电压为500kV,且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直流输电系统逡逑的控制系统和主要电气设备,因此只需在它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便可搭建出功能比较完备逡逑的±500kV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逡逑8逡逑

结构图,直流输电线路,仿真图


邋!?0逡逑另外,为了方便在线路不同位置处设置故障,搭建了两段双极输电线路,,具体结构如逡逑图2-5所示。逡逑N2逦ij邋^<^3逦PCTLinell逦逦JXHline2逦N4逡逑?逦DCTUnel逦DCTLinel逦DCTl_ine2逦DCTUne2逦?逡逑图2-5直流输电线路仿真图逡逑2.3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逡逑二次侧控制系统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对输电线路输逡逑送功率的方向和大小进行调节,而且具有维护系统正常输电以及加快线路故障后快速恢复逡逑正常的能力。为了准确研究HVDC输电工程的稳态运行和交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逡逑的调节性能,需要建立与实际控制系统一致的二次侧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逡逑2.3.】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逡逑本文仿真模型中,整流侧采用定电流控制和定最小触发角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而逡逑逆变侧采用定电流控制和定熄弧角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但两侧均加入了低压限流控制逡逑(VDCOL)环节,此外在逆变侧还设置了电流偏差控制。图2-6为整个直流输电系统控制逡逑部分的结构图。逡逑1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7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启良;王忠友;;心音信号的小波分析研究[J];福建电脑;2019年12期

2 李宏博;;基于小波分析的变压器异常特征量的提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20期

3 郭华;;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年08期

4 王俊学;;小波分析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年34期

5 王萍姝;小波分析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S3期

6 钱俊;;小波分析在消噪中的应用[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刘明媚;;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2016年09期

8 周鹏;王欣;曹旭阳;;基于小波分析的裂纹梁的损伤识别[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7期

9 ;小波分析(WAVELET)方法的由来[J];电视技术;2006年S1期

10 李福利;浅谈小波分析的启发式教学[J];大学数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圣;熊华康;丁晶;;小波分析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研究[A];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伟;;基于小波分析的悬臂梁裂纹参数识别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材料工艺委员会第五届无损检测学组磁粉、渗透、涡流及射线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3 杨巍;臧海瑞;;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网谐波检测[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6年会论文集[C];2016年

4 崔旭东;董维申;刘瑞根;;应用小波分析探测闪光图像边缘[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5 孙玉宗;李惠琪;陆强;王明清;;小波分析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施养杭;;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7 刘国栋;张美云;梁巧萍;;基于离散小波分析的印刷墨斑评价方法研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建平;;小波分析——众多学科发展的WINDOWS平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严碧歌;张安仁;;小波分析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超声医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傅云燕;叶剑;蒋翠花;吴杰;;基于小波分析的湿润指数变化规律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长飞;基于小波分析-EEMD-BSS与改进的KNN算法的振动筛振动电机滚动轴承故障信号提取和故障识别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米湘成;小波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3 李玉峰;小波分析在图像去噪与压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刘占辉;小波分析在声学泄漏信号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任宜春;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熊雷;小波分析在流体方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宋宜美;图像处理的超小波分析与变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付华;小波在图像分析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段亚丽;基于色素荧光的浮游藻识别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林克正;基于小波分析的焊缝图象处理与识别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本丽;基于小波分析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 罗国旭;基于小波分析的复合材料压机泄漏诊断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3 邱金枝;灰色系统与小波分析模型的尺度效应[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4 田野;基于小波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股票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5 周乐;小波分析和CPSO-NP优化SVM的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年

6 李晓彤;基于小波分析的灰色模型与ARMA-GARCH模型的组合预测[D];山东大学;2018年

7 张欣亚;基于小波分析的印刷品墨斑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8 崔思林;基于小波分析的车载激光雷达振动响应误差处理算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9 康骥春;工程信号实时小波分析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孔祥凤;小波分析在股市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90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90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