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非接触式耦合谐振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5:04
【摘要】:非接触式耦合谐振电能传输系统又被称为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摆脱了对导线的依赖,克服了在医疗领域,水下矿井工作等方面的诸多不便。本文以四线圈系统为模型,研究了磁耦合谐振技术。具体研究内容为:从耦合模理论与电路理论入手,对系统发射端的设计和线圈设进行分析。根据电路理论搭建系统模型,从数学角度理论分析推导四线圈系统输出功率和输出效率的关系。研究了系统的谐振补偿电路,通过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Maxwell对四线圈系统模型分析,得出涡流场中四线圈模型周围磁场分布,在瞬态场中使用Ansoft Maxwell与Simplorer进行联合仿真。说明了谐振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系统工作频率,耦合系数,和传输距离等参数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提供了选取线圈参数的依据。提出一种提高系统传输性能的优化因子?,使得系统在其固有工作频率下保持最大传输效率,避免了频率分裂现象的产生。并提出一种发射端复合式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并做了简单分析,为日后无线电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最后对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主电路进行分析设计,给出系统驱动电路,逆变电路等主电路设计,搭建出适用于四线圈ssss型系统的低功率实验装置,给出实物电路和实验分析结果。
【图文】:

传输技术,用电设备,应用文,小功率


图 1.1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的是 WPT 技术在低频段小功率用电设备上的应用,重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Magnetically Coupled r Transmission (MCR -WPT) )。此技术是在两个或以上个系统有同样的谐振工作频率时,经过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系统中电能与磁能实现能量在空间中的交换,再传递给供输距离与输出功率都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手,,油田矿井工作设备等。能传输方式和研究方向传输方式主要有三种如图 1.2,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当生活中的多元化应用需求也越发明显,近年来这项技术更

结构图,传输方式,磁耦合,谐振式


通过副边补偿和电流调理电路进而转换成可供负载直接使用的稳定直流电。图 1.3 感应耦合式 WPT 结构图1.2.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磁耦合谐振式 WPT 技术主要利用磁耦合谐振(MCR)原理,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 Marin Soljacic 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首先提出,利用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且具有高品质因数的电磁系统,当发射线圈以某一特定频率工作时,在与之相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7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松海;李均龙;李晓宁;宫大为;;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线圈仿真设计[J];控制工程;2015年S1期

2 王智慧;吕潇;孙跃;苏玉刚;;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损耗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9期

3 李晨东;黄守道;李中启;黄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率与效率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14年03期

4 范兴明;莫小勇;张鑫;;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2期

5 张献;杨庆新;崔玉龙;刘会军;金亮;;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发射线圈设计、优化与验证[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6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维;曹伟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7 侯欣宾;;空间太阳能电站及其对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需求[J];空间电子技术;2013年03期

8 谭林林;黄学良;赵俊锋;赵家明;王维;周亚龙;;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盘式谐振器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9 夏晨阳;贾娜;庄裕海;左兰;孙跃;;动态负载ICPT系统稳频稳压特性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年08期

10 苏玉刚;周川;闾琳;唐春森;;基于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宁峰;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多方向性传输线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6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96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