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微型光伏逆变器设计及其改进型MPPT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2:57
【摘要】: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微型光伏发电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大功率集成型光伏发电系统,微型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每块光伏电池板均连接一个低功耗逆变器模块,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大小是制约光伏发电系统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并且光伏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与环境温度以及光照强度呈非线性关系,因此研究如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技术,对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微型光伏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微型光伏逆变器的软硬件设计以及MPPT实现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研究。文章首先介绍光伏发电系统结构体系的组成以及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并且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的模拟输入量为温度及光照强度,光伏电池的输出量会随输入量改变。然后介绍MPPT工作原理,分析几种常用MPPT方法的优缺点。在传统的MPP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阶梯渐进型变步长MPPT算法。并且基于Boost电路建立光伏发电系统MPPT仿真模型,通过比较阶梯渐进型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和原始算法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新型算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再结合实际应用中规定的电气指标,详细设计了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硬件电路及软件程序,其中硬件电路中包括有主电路、检测电路、驱动电路、滤波电路等;软件程序包括系统主程序、中断程序、保护程序等。最后搭建了微型光伏逆变器实验平台,基于此平台完成太阳能跟踪实验。在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及输出效率等方面比较了定步长扰动观察法和阶梯渐进型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实验结果证明了新型算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并且其输出效率明显提高。
【图文】:

光伏发电系统


1.2.1 离网式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式光伏发电系统[17]的工作原理是将光伏电池板输出直流电接入直流负载(蓄电池)或接入逆变器经过逆变转换成交流电再接入交流负载,,如图 1-2 所示。离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为独立式光伏发电,可以随时随地提供电力,多用于偏远缺乏电力的地区,例如广西、湖南、江西等地。

光伏发电系统


如图1-3 所示。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离网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区别是离网式光伏发电系统不需要跟踪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只需通过后级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传输至蓄电池或负载以供使用。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多用于超大型国家级发电站。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之科;;双变压器桥式逆变器电源[J];通信与广播电视;1994年04期

2 聂明;;光伏发电中组串式逆变器汇流方案的讨论[J];电气时代;2018年12期

3 ;探讨逆变器中高频漏电的处理[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9年01期

4 吴瀚;;简述光伏并网系统核心——光伏逆变器[J];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16期

5 冯瑞雪;张文玲;杨彦杰;贺新;;准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J];科技风;2018年01期

6 秦海;;高海拔条件下的光伏逆变器降容研究[J];电子测试;2017年23期

7 革新;;中国四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过半[J];电力设备管理;2018年06期

8 王伯涛;王忠阳;连爱红;;光伏逆变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J];农村电工;2018年08期

9 崔晓飞;皮一晨;刘欣;刘邦;许中;马智远;;基于混合仿真的逆变器并网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6年24期

10 苏宏升;林宏健;车玉龙;;多种Z源逆变器的性能对比与应用背景分析[J];控制工程;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光伏逆变器有何神奇之处[A];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6年第2期 总第22期)[C];2016年

2 章勇高;高彦丽;蔡少华;;一种新型单相升降压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德华;余望;张志远;余敬东;;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在单相逆变器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电子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奇;黄文新;胡育文;钱海;;应用于异步起动机的新型L-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张超华;汤雨;谢少军;;改进Z源逆变器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朱安远;;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剑;袁晓冬;;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A];第七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陈晓高;崔佩聚;;光伏逆变器接入智能电网的要求和技术探讨[A];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鲁珈瑞 通讯员 周姗姗;技术创新领跑全球逆变器市场[N];中国电力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简悦;光伏逆变器有6批次不符标准[N];中国电力报;2018年

3 记者 刘锟;首台单机十兆瓦双向储能逆变器诞生[N];解放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赵慧芝;华能靖边光伏二期刷新纪录奥秘何在[N];中国改革报;2016年

5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红英;优于“领跑者” 华能靖边光伏二期项目凭啥?[N];中国工业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于海江 见习记者 白明琴;打造光伏逆变器高端机型[N];中国电力报;2016年

7 见习记者 简悦;瞄准光伏分布式市场[N];中国电力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杨鲲鹏;价格战是光伏平价上网的动力[N];中国电力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郭锦辉;一个80后创业者的“新能源梦”[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海霞;家庭光伏是未来方向[N];中国能源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科;SPWM变流器的离散建模与分岔混沌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马兰;单相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及SiC器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海山;基于IGCT的中压大容量三电平NPC逆变器PWM技术和缓冲电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7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8 郭倩;面向功率灵活分配的分布式逆变器系统的并联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谭光慧;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陈艳;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星雨;微型光伏逆变器设计及其改进型MPPT方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许浩;双模式工作的感应加热电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郭斌;光伏并网逆变器室外实证性测试平台的研发与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美;地铁辅助逆变器故障诊断的压缩感知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刘雪骄;基于逆变器非线性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鹏;兆瓦级光伏电站的优化设计[D];沈阳工程学院;2018年

7 王自力;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谐振机理分析及其集群抑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8 王毅;无电解电容微型逆变器在光伏发电中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9 王梦谦;基于五电平逆变器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10 李祯;有源钳位五电平逆变器漏电流抑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8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98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