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5:24
【摘要】:中低压配电网通常指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网络,其分布范围广,结构复杂,与用户紧密联系。据统计,电力系统中大约70%的过电压发生于配电网。各类短路故障的发生经常是由过电压导致的绝缘损坏引起的,这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如何提取内部过电压信号特征量并进行识别分类,对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详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内部过电压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的特征,并利用ATP/EMTP搭建配电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7种内部过电压的波形数据。深入研究了信号时频分析方法中的小波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小波变换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并重点研究了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抑制频带混叠特性,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对仿真信号分解结果的频谱图,证明了双树复小波变换在信号主频率特征提取时的抑制频带混叠特性。针对双树复小波变换后特征量数据过大的问题,引入奇异值分解法,对三相电压信号分别做奇异值分解。通过对各类过电压的奇异值特征量的比较证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提取的内部过电压特征量可用于配电网内部过电压识别。提取过电压特征量后,由分类器对特征量进行学习并对过电压分类,分类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最后分类结果的好坏。本文重点研究了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和深度信念网络的网络结构和训练原理,并介绍了在本文中如何设置两种神经网络的参数。论文在软件仿真模型数据中分别加入信噪比为-10dB和-5dB的白噪声,形成两组内部过电压数据样本,通过实验对双树复小波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内部过电压信号处理能力、以及BP神经网络和深度信念网络的识别能力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证明,双树复小波变换在内部过电压信号处理能力上优于小波变换,深度信念网络的稳定性、识别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最后利用设计的录波采集装置采集配电网物理仿真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发现在深度信念网络下识别率达到95.71%,证明了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识别研究方法在物理仿真系统上的可行性。
【图文】:

配电网,等值电路,熄弧,过电压


由此理论分析所得的过电压较高;工熄弧为条件进行分析,所得过电压值较低,但接频熄弧理论分析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发展过地配电网的等值电路如图2-2所示。设三相电源压分别为4、《2、岣,B、C相与A相间的电分别为C2、C3,t/xg为工频电压幅值,/jd、z流和两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电流。以A相电压为uA=Uxg邋sin邋cot逡逑uB=Uxg邋sin(邋cot-\20°)逡逑,wc=t/xg邋sin(必,+120。)逡逑厂逦,uQA邋=V3t/xg邋sin(邋cot邋-150°)逡逑wCA=V3t/xg邋sin(邋ty/-fl50°)逡逑

配电网,等值电路,过电压,稳态值


以工频电流过零熄弧为条件进行分析,所得过电压值较低,,但接近实际情况。逡逑因此本文采用工频熄弧理论分析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发展过程。逡逑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的等值电路如图2-2所示。设三相电源电压为wA、wB、逡逑?c,三相对地电压分别为4、《2、岣,B、C相与A相间的电压为wBA、wCA,逡逑三相对地电容为分别为C2、C3,t/xg为工频电压幅值,/jd、z2、/3分别为故逡逑障相对地电容电流和两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电流。以A相电压为参考相量,各电逡逑压信号表示式为逡逑uA=Uxg邋sin邋cot逡逑uB=Uxg邋sin(邋cot-\20°)逡逑,wc=t/xg邋sin(必,+120。)逡逑厂逦,逦(2-1)逡逑uQA邋=V3t/xg邋sin(邋cot邋-150°)逡逑wCA=V3t/xg邋sin(邋ty/-fl50°)逡逑(9逦丨逦卜3逡逑/(id一}HC3逡逑图2-2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等值电路图逡逑如图2-3所示,假定&时刻A相电压达到峰值,此时配电网中发生A相间逡逑歇性弧光接地故障,则三相对地电压为:4(0邋=邋^^、w2(/「)=邋M3(/「)=-0.5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根生;黎晓伊;梁栋;黄林生;;基于对偶树复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薄云去除[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2 汪西莉;高卫平;;基于替换规则的对偶树复小波变换遥感影像融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4期

3 刘曙光;屈萍鸽;;基于对偶树复小波变换的织物纹理识别[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1期

4 唐炬;谢颜斌;周倩;唐铭;彭莉;;用于复小波变换去噪的复阈值构造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0期

5 张汗灵;熊先越;;基于复小波变换与层间模型的图像去噪[J];光电工程;2006年11期

6 崔雪梅,孙才新,李新,杜林,李剑;实小波与复小波变换对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提取信号特征的特点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7期

7 王琳娟;汪西莉;;基于对偶树复小波变换的纹理特征提取及分割[J];计算机工程;2008年15期

8 赵成勇,何明锋;基于复小波变换相位信息的谐波检测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9 刘婧;王威;李骥;杨蔚蔚;;基于对偶树复小波变换的模糊图像质量评价[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年08期

10 于德介,程军圣,成琼;基于复小波变换相位谱的齿轮故障诊断[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楠;曲泽良;朱伟;;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算法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二)——地球物理与信息感知[C];2016年

2 李康;高静怀;;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局部角度属性提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魏亚杰;韩立国;刘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混采数据分离[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四)——专题30: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专题31:大型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查[C];2016年

4 王慧倩;李丹;柏桐;林金朝;庞宇;姜小明;蒋宇皓;;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形态学的脉搏信号去噪[A];物联网与无线通信——第二届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5 周伟华;王鑫;罗斌;;SAR图像降噪的双树复小波变换相位保持算法[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黄世奇;刘代志;王百合;张翠平;;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和SAR图像的自然灾害监测方法[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C];2013年

7 赵荣椿;王兵;蒋晓悦;;基于图像序列的运动估计[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曙光;费佩燕;屈萍鸽;;基于对偶树复小波的图像去噪技术研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丽芳;基于荧光光谱的水中痕量矿物油检测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2 王衍学;机械故障监测诊断的若干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3 柴智;应用子空间方法的人脸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程光权;基于方向小波图像处理与几何特征保持质量评价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宋军;量子态小波变换和若干表象变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毛成林;复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谢颜斌;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等效源数学模型及其与放电量的关联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8 李莎莎;复小波变换像空间的等距变换与反演公式[D];吉林大学;2014年

9 赵文山;基于开关电流技术的模拟小波变换实现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王林泓;热释电红外信号特征分析及人体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川;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 朱锐志;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焦琳芝;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算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秦岭;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回转窑筒体弯曲检测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5 谢颜斌;用复小波变换抑制局部放电信号中白噪声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黎晓伊;基于对偶树复小波变换和迁移支持向量回归的遥感图像薄云去除[D];安徽大学;2016年

7 盛驰;基于复小波变换的局部放电信号提取的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亚东;基于复小波变换的人脸表情识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宏业;复小波变换在地震随机噪声衰减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彭莉;用复小波变换抑制局部放电信号中白噪声的研究及其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8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98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