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铜基催化剂对乙醇氧化初步脱氢及重要中间体分解DFT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9:05
【摘要】:直接乙醇燃料电池能量密度高,且原料无毒可再生,从而具备很高的研究应用价值。制备性能高效且造价合理的阳极催化剂是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铜基催化剂造价低廉,在催化乙醇反应方面亦性能良好,受到了本次研究的重视。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主要解决铜基催化剂在催化乙醇完全氧化反应中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加入的第二金属有效降低乙醇初步脱氢反应的能垒,从而提高反应的活性及选择性;二是铜基催化剂中的铜组分被氧化后,对于催化乙醇完全氧化的反应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本研究工作旨在为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通过对Cu_3X(111)(X=Zr,In,Ag,Au)四种合金模型催化乙醇脱o-H和α-H两种反应的研究,发现Cu_3Zr(111)具备着最优越的脱氢活性。脱o-H的反应能垒远低于脱α-H,说明初步脱氢的选择性也有所提高。两种因素对于脱氢的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第二金属X本身的性能,如对于吸附后的乙醇分子中H原子的活化,或对相邻Cu原子电子性质的调变;二是表面的电荷分布,Cu原子所带电子密度越大,会越有利于脱氢反应的进行。通过对Cu_2O(100)及(111)面上重要中间体吸附及在(111)面上发生的中间体分解反应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物质吸附能都极大。其中,Cu_2O(111)表面更能稳定存在,表面重要的吸附位及反应位是Cu_(CUS)原子。在Cu_2O(111)表面上最容易发生的反应路径是从CH_3CO开始不断脱氢至CCO。相较于Cu(100)表面,氧化后得到的Cu_2O(111)表面催化乙醇完全氧化性能大幅下降,尤其对于CH_xCO(x=1,2,3)断裂C-C键的反应。另一方面,更精确描述过渡金属氧化物电子性质的方法DFT+U被应用到了Cu_2O(111)表面的研究中。其中,DFT+U方法的使用与否对于计算得到的吸附能没有统一的影响,变化值在0.07 eV到0.82 eV之间。反应的研究中,未使用+U方法前C-C键断裂能垒均被低估,而C-H键断裂能垒则被高估。其中,不同的Hubbard U值与计算得到的反应能垒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说明了+U方法及选择适当U值的重要性。
【图文】:

模型图,球棍,模型,分子式


第 1 章 文献综述燃料电池概述醇的物理化学性质EthylAlcohol),俗称酒精,简称 EtOH。分子式为 CH3C 46.07,分子式球棍模型如图 1-1 所示。常温,常压下是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香味。其相对密度 0.79(水=点 78.5℃,液体黏度 1.200mPa·s(20℃),能与水及多种,也可以与低碳的脂肪族烃类互溶。乙醇具备还原性,在以氧化生成乙醛。同时,乙醇的酸性极弱,可与少量活泼(碱金属),也可与活泼性很强的金属发生反应而生成醇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它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1]。

完全氧化反应,乙醇,反应网络,结构敏感性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的-CHx和-CO 等物质。由于乙醇完全氧化反应具备结构敏感性,反应网络又较为复杂,所以对理想的阳极催化剂的筛选和研发带来了许多挑战。1.1.4 乙醇完全氧化反应(EOR)简介DEFC 阳极发生的乙醇完全氧化反应(EOR)有着高度的结构敏感性,且反应网络复杂,完整的反应网络中包括近 128 种潜在的 C2 中间体,以及 21 种 C1中间体。关于 EOR 反应机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 20 世纪 50 年代[67]。目前无论在 Pd 或 Pt 基催化剂上,还是在碱性或酸性环境中,都可以将 EOR 的反应网络大致分为如图 1-4 这样的两条主要的平行反应路径:1 mol 反应转移 4 mol 电子的 C2 路径,主要产物为乙酸;1 mol 反应转移 12 mol 电子的 C1 路径,主要产物为 CO2[18; 56; 68; 69]。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TM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铜基催化剂合成甲醇系统结蜡问题的探讨[J];中氮肥;1987年03期

2 钟娅玲,朱炳辰,房鼎业,姚佩芳;C3O1铜基催化剂甲醇合成反应动力学——(Ⅲ)平行反应的效率因子[J];化工学报;1988年04期

3 喻武华;;粗甲醇中杂质含量的色谱—质谱分析[J];中氮肥;1988年02期

4 李婧颖;唐晓龙;易红宏;张润草;李晨露;储超;;铜基催化剂应用于含氨废气选择性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7年01期

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铜基催化剂研究获进展[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8年06期

6 ;山西煤化所铜基催化剂研究获进展[J];能源化工;2018年01期

7 ;山西煤化所铜基催化剂研究获进展[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8年02期

8 郭宪吉,王文祥;高活性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的表征[J];天然气化工;1996年03期

9 陈鸿博,于腊佳,廖代伟,林国栋,张鸿斌,蔡启瑞;铜基催化剂表面缺陷对催化性能的影响[J];化学物理学报;1998年05期

10 韩镇海;;甲醇在CHM-1型铜基催化剂上的合成动力学[J];煤化工;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红;李峰;D.G.Evans;段雪;;新型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湿式催化氧化中的催化性能[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2 张立红;李峰;Evans DG;段雪;;新型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湿式催化氧化中的催化性能[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龙;梁诚;;NZF型铜基催化剂在防老剂4010NA生产中的使用[A];“科迈杯”第12届全国橡胶助剂生产和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于一夫;朱荣娇;孟明;张兵;;改性介孔Al_2O_3负载的高分散铜基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曾子彦;廖凤麟;戈军伟;洪昕林;曾适之;;纳米氧化锌的可控制备及其在CO_2加氢铜基催化剂中的形貌效应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马新宾;;铜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在工程放大的应用[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7 于凤文;计建炳;刘化章;郑遗凡;徐之超;;超声法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李森;胡瑞生;白雅琴;蔡丽;苏海全;;乙烷氧氯化合成氯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9 廖湘洲;卢磊;宁春利;胡治军;戴成勇;张春雷;;双组分改性铜基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中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黄绣川;胡常伟;;高活性丙烯腈水合铜基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吉定豪;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铜基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肖子辉;铜基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和结构表征及生物质衍生物氢解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郭晓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建亮;用于一氧化碳低温氧化的负载型和复合型氧化铜基多孔纳米催化剂体系[D];南开大学;2009年

5 胡琪;双功能铜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催化加氢、脱氢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龙伟;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晗;铜基催化剂对乙醇氧化初步脱氢及重要中间体分解DFT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2 仇志超;基于铜基催化剂的CH_4-SCR和CO-SCR脱硝技术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3 杨丽荣;负载型铜基催化剂对乙烷氧氯化制备氯乙烯反应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4 王雷丹阳;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5 卢志鹏;铜基催化剂催化甲醇脱氢与乙酸乙酯加氢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6 王登豪;改性铜基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中的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7年

7 陈复煜;介孔二氧化硅载铜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修饰[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巩笑笑;1,4-环己烷二甲酸酯加氢制1,4-环己烷二甲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李荣春;苯胺类烷基化铜基催化剂的再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10 金哲英;CeO_2改性的铜基催化剂及在有机硅单体合成中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4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14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