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燃烧后碳捕集的燃煤机组热力系统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06:06
【摘要】:目前,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异常,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其中,二氧化碳(CO_2)排放对全球温度升高贡献百分比超过60%,而以燃煤为主的发电行业CO_2排放量占我国总排放量的50%。针对燃煤电厂CO_2排放具有稳定、量大、易于集中处理的特点,集中捕获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燃烧后碳捕集对现役燃煤电厂适用性强,但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造成机组效率下降。本文以二次再热机组为参考对象,研究机组抽汽与再沸器耦合热力系统特性。首先,对传统中-低压缸连通管抽汽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当解吸热源由机组抽汽提供时,机组循环热效率下降7.9%,碳排放强度为参考机组的17.8%。然后,结合机组优化理论技术路线,由抽汽过热度温度过高问题展开研究,引入捕碳汽轮机辅助抽汽并建立循环热效率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DAPSO_ex)确定四种改进集成方案的最佳抽汽参数。通过以上工作使各方案在结构、参数都达到最优状态后,利用EBSILON对模型进行仿真。最后,对比分析仿真后的机组性能表现,列出详细的单耗分布情况,并对碳捕集系统参数改变时机组的灵敏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APSO_ex算法优化后的机组循环热效率比等焓升法设计的高0.24%,煤耗降低1.78g/kW·h。说明碳捕集电厂系统更加复杂,利用先进、智能的优化算法可以提高机组整体性能;分析四种改进集成方案,当捕碳汽轮机汽源位置在一次再热热段,回水点选择加热器#5-#6之间时各项性能指标最优;与传统捕碳改造方案相比循环热效率提高1.47%,标准煤耗率降低8.53 g/kW·h,而且捕碳效果更加优异,使得CO_2排放强度下降3.43 g/kW·h。对于该集成方式,碳捕集率或单位能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标准煤耗率表现出较高的线性趋势:当CO_2捕集率每提高1%,标准煤耗率则增加0.57 g/kW·h;而单位能耗每降低0.1GJ/t,标准煤耗率降低1.29 g/kW·h。
【图文】:

CO2排放量,联合声明,碳排放,CO2排放


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2014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五估报告指出[1],世界碳排放总量约 324 亿吨,其中我国碳排放约占 28%。由于二氧化碳(CO2)排放,使 CO2对全球温度升高贡献百分比达 60%左右[2]。我国各行业 CO2排放源进行分析,以燃煤为主的发电行业 CO2排放量占总排%[3]。如图 1-1 所示,在过去 40 年中,全球一次能源消耗量从 1978 年到 201加了一倍以上,中国占世界能源增长的近 39%[4]。虽然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发势中煤炭占比越来越小,但以 2016 年占据 61.8%的份额来看,仍为主要依赖。可以预见,我国能源结构将在很长时间内依然保持以煤炭为主[5],同时也说我国未来要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为此,我国实施了各种战略和政策,以抑增长的 CO2排放量,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政府承诺到 2020 年 CO2排放05 减少 40%~45%[6];在 2014 年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30 年前后 CO2排放量达到顶峰,并尽最大努力以早日达到峰值[7]。在全球范围国也相应的出台各种针对减排 CO2的计划,欧盟规划到 2020 年将温室气体减少到 20%(参考 1990 年的排放水平)[8];美国在《联合声明》中计划 202在 2005 基础上减排 26%~28%[9]。

设计工况


图 2-2 750MW 设计工况 EBSILON 例图2.2.2 主要设备模块介绍常规二次再热机组主要设备模块基本包括锅炉(5 号-SteamGenerator)、汽轮机(6 号-SteamTurbine)、凝汽器(7 号-SteamTurbineCondenser)、回热加热器(10 号-Heating Condenser + 27 号-After Cooler)以及其他辅助模块等。1) 锅炉EBSILON 中详细锅炉可以用多个组件组成,在所构建系统无需考虑锅炉内详细汽水流程及风烟流程时,例如用于热力系统汽机侧的建模分析,可以用#5 组件-蒸汽发生器简单替代,是产生主蒸汽及加热再热蒸汽的重要组件。如图 2-3(a)所示,,其中黑色功率线接口为输入系统的有用能bQ 。该组件内部可以设置主蒸汽压力、温度、再热蒸汽热段温度、锅炉内主蒸汽压损、再热蒸汽压损、应用特性等指标,对于本文研究内容主要设置主蒸汽温度 T2、主蒸汽压力 P2、再热温度 T4 这三项参数,压损可由外部组件进行设置。若搭建二次再热系统,则需要两个蒸汽发生器组合,如图 2-3(b)所示,需要设置二次再热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毅;唐宝强;徐钢;胡s

本文编号:2635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35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