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塔式腔体接收器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2020-04-23 09:42
【摘要】: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目前在大规模发电上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光热发电技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聚光子系统、集热子系统、蓄热子系统、辅助能源子系统以及发电子系统。其中,接收器是集热子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在系统光热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接收器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开展了基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腔体式接收器的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本文研究所需的夏至日正午十二时的德令哈的太阳辐照条件,通过定日镜场的追日跟踪模型对塔式系统的定日镜布局进行设计,并对塔式系统中的光源设置与载热介质进行合理的选取。(2)自行设计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四种不同形状(球型、圆柱型、圆锥型以及平顶圆锥型)的腔体式接收器的三维模型,通过TracePro软件研究不同结构参数的接收器在塔式系统中的光学性能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具有相同腔口尺寸但面积比值(腔口面积/接收器吸收面总面积)不同的接收器的光学效率均在90%以上,反射光损较小,其中,圆锥型与球型接收器对入口光线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且能流密度分布比其余两种形状的接收器均匀。(3)根据光学性能模拟结果,本文对面积比值为0.2的球型腔式接收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自行设计球型腔式接收器的尺寸参数,并对其光学性能与热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面积比值为0.2的球型接收器内壁面上能流密度分布随腔口的增大而更均匀,且随腔口的变化有较大变化;内壁面光损随腔口增大而增大,但由于光损占总光通量份额较小,故光学效率略微减小。球型腔式接收器整体的热效率则随腔口的增大而减小,热损失增大;当腔口半径为0.6m的球型腔式接收器的热损失最小,热效率最大,达到了79%;在辐射损失、对流损失、反射损失三项热损失中,对流损失受腔口尺寸影响最大,辐射损失次之,由于面积比值为定值,故反射损失则与之无关。
【图文】:

熔融盐,光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发电


图 1-1 熔融盐塔式光热发电系统1.2.2 塔式光热发电站国内外发展现状在 20 世纪末,许多国家陆续开始建设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但主要出现在美国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并且在最初几年,电站的装机容量只有几兆瓦,直到 1996 年在 SolaOne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Solar Two 也只达到了 10MW,但这些电站的成功运行,不仅为后来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与丰富技术经验,同时更证明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而到了 21 世纪时,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装机容量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与进步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最高的装机容量达到了 392MW。2011 年,西班牙建设的 Gemasola电站利用熔融盐蓄热技术,弥补了太阳能本身间歇性等不足,实现了光热发电系统的 2小时无间歇的持续发电。与国外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相比,我国的塔式太阳能

接收器,管束布置,腔式


外露式接收器和腔式接收器均属于间接式的接收器,两者的常见结构分别如图 1- 1-3 所示。此处两类接收器均为管状接收器,即布置有管束,载热介质在管内工作,前者管束布置在外部,后者布置在腔内。由于管束布置的不同,腔式太阳能接收损相对较小,热效率较高,因为外露式接收器的吸热管直接暴露在环境中。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文;张玉;张子云;衡太骅;;驻波的瞬时能流密度[J];物理与工程;2017年01期

2 刘细阳;马伏花;陈羡美;;基于平均能流密度的趋肤效应诠释[J];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3 张明;;一维光子晶体能流密度与透射率特性[J];光谱实验室;2011年06期

4 丁恩勇;;任意维空间中的能流密度公式[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S1期

5 熊汉亮;;对电磁能流的一点认识[J];物理与工程;1988年04期

6 张国勋;塔式受光器的能流密度[J];太阳能学报;1984年01期

7 魏素;肖君;魏秀东;卢振武;王肖;;太阳能聚焦光斑能流密度测量方法评估[J];中国光学;2016年02期

8 马保宏;葛素红;李守义;;槽式抛物面聚光器能流密度分布的理论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年08期

9 梁衡山;高频电磁波的能流密度[J];电视技术;1997年03期

10 王尔杰;黄际英;;静场的能流密度概念[J];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X;韩娟;;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影响的实验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卢振武;;塔式吸热器表面温度及能流密度的测量[A];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论文集[C];2015年

3 洪延姬;谭华;胡金彪;;氖中强冲击波作为高温辐射光源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4 徐宝江;陈义波;陈九法;李海清;;海林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的可行性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嵇培军;白树成;杨明;张华;温磊;陈梦怡;崔溢;蔡良元;;复合材料夹层平板的大功率微波热量损耗的研究[A];第十六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杜胜华;龚加明;夏新林;;某飞行器红外辐射特性研究[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萍;福建多项世界领先发明创新亮相6·18[N];中国建设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颖;太阳能聚光器聚焦光斑能流密度分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江守利;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艳娟;聚光太阳能与热化学反应耦合的发电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黄艳;边界局域模热负荷对钨偏滤器靶板侵蚀的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许成木;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光热能量转换利用理论与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倩雯;塔式腔体接收器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D];东南大学;2018年

2 周子力;非理想条件下抛物槽式太阳聚焦系统能流密度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3 张肖;基于热电效应测量聚光焦面能流密度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年

4 魏素;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焦光斑能流密度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李洪阳;高寒地区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聚光特性及集热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年

6 吕园园;新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分析与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叶张波;基于热管的高辐射能流密度太阳能电池板传热特性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0年

8 齐井超;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年

9 白晓伟;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物理特性研究及对软骨细胞和软骨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10 蒋廷松;浙江省海域的波浪数值模拟与波浪能资源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7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37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