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人体细胞内外液容量多频阻抗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6:11
【摘要】:生物电阻抗技术是通过提取生物体的电阻抗信息反映生物体生理、病理相关信息的检测技术,而细胞内外液容量测量是生物电阻抗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细胞内外液容量的变化过程,其生物电阻抗有着明显的改变。利用电信号在人体生物组织中的传输特性,由激励源发出正弦电流信号作用于被测体,通过对采集信号的处理,得到被测部位阻抗的幅值和相位。人体内液体的容量与阻抗数据有对应关系,因此,生物电阻抗测量细胞内外液容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多频分段测量方法的理论及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套人体细胞内外液容量多频检测系统。首先基于多频测量电阻抗的基本原理以及生物细胞组织的电特性,研究了检测人体细胞内外液容量的检测方法;为了得到输出精度高、频率和相位处理速度快、波形失真小及频率可调的正弦电压信号,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设计激励源;针对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的恒流源需满足高电流精度、波形稳定、高输出阻抗等特殊要求,结合第二代电流镜及反馈环技术设计了高精度低功耗电压控制电流源;设计自举式放大器结构的电压跟随器以减小检测电极与皮肤的接触阻抗,并消除人体生理噪声对采集信号的影响;基于检测信号是差分输入且电压幅值较小的特点,为得到不同频率下的测量信息,设计了差分转单端放大电路,提高检测信号的准确性;设计鉴幅鉴相电路,提取生物电阻抗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实现对被测信号的高精度测量;最后通过液晶显示屏实现人机交互界面显示细胞内外液容量的检测数据,完成了细胞内外液多频阻抗检测系统的设计。应用细胞内外液容量多频阻抗检测系统,通过在不同频率下,分别测量人体左上肢、右上肢、左小腿、右小腿的生物电阻抗,结合人体细胞内外液与生物阻抗计算公式,得到人体各部位细胞内外液容量,并通过调整两测量电极的间距,验证细胞内外液阻抗与电极间距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内外液容量与被测部位体积成正比;男性体内细胞内外液容量所占体重比率略高于女性;且随着两电极间距离的增加,细胞内外液阻抗均极显著增加,阻抗的增加与电极距离高度相关,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及系统可用于人体细胞内外液容量测量。
【图文】:

示意图,生物组织,示意图,细胞外液


体积与其电阻抗值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细胞外液的大小。种通过电学方法测量人体水分的技术。用的最多,且技术最为成熟的方法。的基本原理物组织是由无数不同的细胞构成,而细胞内液及细胞膜[26]。细胞膜因其电容属性性。在低频或直流电流作用下,生物组膜成分,只能穿过细胞外液;当逐步增性,电容的等效容抗值会变小的,一部。从宏观层面上看,生物组织在低频或液的电阻[27];当不断增大激励频率时,所得阻抗为细胞内外液的总阻抗。如图

生物组织,等效电路模型,并联电容,细胞内液


生物组织中细胞的等效电路模型[31]如下图2.2(a)所示,Re是细胞外液的电阻,Rm是细胞膜的电阻,Ri是细胞内液的电阻,Ce是细胞外液的并联电容,Cm是细胞膜的并联电容,Ci是细胞细胞内液的并联电容[32]。则整个电路模型简化为图 2.2(a)所示,,此模型称为并联等效电路模型。生物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细胞成分,因此对于生物组织的等效电路模型可以用图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TM93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隆;苏海华;王永红;张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5年06期

2 杜t;任红;;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年04期

3 张宇梅;田志永;叶青松;张凌;何雯雯;苏默;李文歌;;多频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年03期

4 苌飞霸;尹军;颜乐先;彭润;;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人体成分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评价[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5 李杏;毛慧娟;欧阳春;任海滨;张承宁;葛益飞;朱亚梅;邢昌赢;;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预测并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J];江苏医药;2013年15期

6 李翔;左力;;应用直接节段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方法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全身容量负荷变化的准确性[J];中国血液净化;2013年05期

7 杨宇祥;乔洋;;一种多频率同步信号激励电流源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04期

8 赵进创;黎志刚;邱斌;傅文利;黄

本文编号:2659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59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