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高性能阴极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5:55
【摘要】:锌-空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操作安全等优点,在新能源发电储能应用和电动汽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锌-空电池的阴极催化材料以铂等贵金属为主,鉴于其价格昂贵,资源稀少,故开发性能优异的锌空气电池阴极催化材料是实现电池商业化的关键。诸多研究表明,目前制备及优化优异锌-空原电池的阴极催化材料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对催化剂的形貌控制、孔结构设计、活性位点设计等。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利用高温碳化方法,以ZnCl_2和KCl为模板,高温热解邻苯二胺,制备了多孔氮掺杂的Fe/N/C催化剂,并且对模板盐的加入比例以及碳化温度进行了探索。SEM、TEM、BET、CV等结果表明,ZnCl_2和KCl的比例为1:1,碳化温度为800℃时,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孔结构构成的三维传输通道,比表面积达到1100 cm~(-2) g~(-1),极大地增加了催化剂在三相界面的活性位点数;XPS表明该催化剂具有高氮原子含量(11.3%);XRD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石墨化程度要优于其他五种模板盐比例和其他碳化温度制备出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在碱性介质中ORR半波电位为0.892 V,较商业Pt/C高32 mV,证明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制备出析氧催化剂Fe-Ni_2P纳米片状材料,对该材料进行了物理表征,再与上章节中所制备的氧还原催化剂Fe/N/C材料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探索最佳混合比例及其协同效应。析氧催化剂物理表征表明,所制备的Fe-Ni_2P纳米片状材料整体呈现出有序、均匀的纳米片层,在片上有着均匀的孔结构;XRD表明在350℃烧结后,P已经成功掺杂进入NiFe-LDH,得到Fe-Ni_2P材料;EDX能谱结果表明Ni与P的原子比例为2:1,Ni与Fe的原子比约为3:4,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制备出的材料为Fe-Ni_2P纳米片层材料;固定Fe-Ni_2P催化剂的载量,探索了氧还原催化剂Fe/N/C材料加入量对该催化剂析氧性能的影响,再固定氧还原催化剂Fe/N/C材料的载量,探索Fe-Ni_2P催化剂加入量对该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为当Fe/N/C催化剂与Fe-Ni_2P催化剂加入比例为1:1时,氧还原性能与析氧性能同时达到最高,即Fe/N/C@50%Fe-Ni_2P催化剂;最后我们对Fe/N/C@50%Fe-Ni_2P双功能进行了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恒电流充放电极化测试与循环测试,结果表明其充放电过电位总和低于贵金属Pt/C-IrO_2催化剂,能量转换效率与稳定性都要高于贵金属Pt/C-IrO_2催化剂,为该催化剂的商业化提供了可能性。
【图文】:

示意图,锌空气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锌空气电池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一次电池、可充式锌空电池和机械再充式电池[19]。一次电池只能经过一次放电,放电完全后便不能继续使用,无法再次充电,因为一次电池的放电电流小,适用于便携电子设备上,价格便宜,方便便携,能量密度也较大,目前已经得到商业化应用。可充式锌空电池也可叫做二次锌空电池,电池经过放电后,可以通过再充电继续使用,在充电过程中,电池会慢慢产生氧气,经过空气电极向大气中扩散;另外负极在放电时会有氧化锌生成,在充电时氧化锌会逐渐的被重新还原成锌,再次回到负极上,完成充放电循环过程。而机械再充式电池在很多文献报道中都被称为“可更换电极电池”,当电池放电完全后,取出已被氧化的金属电极,重新更换一个新的金属电极[20]。同时也可以更换添加新的电解液,减少电解液的碳酸化等[21],但是核心部分空气电极不会有所消耗,仍然保留并可以长久使用。

锰基氧化物,晶型结构,双功能催化剂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11图1.3 锰基氧化物的晶型结构Figure 1.3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manganese oxide1.2.5 双功能催化剂为了发展电化学可充电的二次金属-空气电池体系,需要开发双功能催化剂,即能够同时催化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过程。在之前的研究中,大部分的催化剂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通过减少贵金属的载量进而降低材料成本,,或者用非贵金属或无金属碳催化剂取代贵金属催化剂[81]。如今新的催化剂研究工作致力于进一步优化双功能催化剂的氧还原和析氧活性,以此来达到Pt基和Ir基贵金属催化剂的标准。同时,研究人员也致力于双功能催化剂混合或者复合结构的开发,即由非贵金属和非金属碳材料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82]。当非贵金属(如Co、Ni、La和Sr)与碳基材料结合在一起时,金属的载量可以减少,但是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并没有剧烈下降,这种混合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主要归功于协同效应,这使得混合催化剂的活性比单个组分的催化活性更高。混合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主要是由于混合催化剂组成成分之间高度有利的相互作用。作为双功能催化剂开发的一种延伸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在石墨及聚酞菁化合物电极上氧还原的电催化[J];催化学报;1988年01期

2 吴智远;周运鸿;高荣;;二氧化锰对氧还原的电催化行为[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郝佳瑜;刘易斯;李文章;李洁;;形貌可控的铂类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年01期

4 杜诚;高小惠;陈卫;;铜基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英文)[J];催化学报;2016年07期

5 王瀛;张丽敏;胡天军;;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5年04期

6 黄幼菊;李伟善;黄青丹;李伟;张庆龙;蒋腊生;;氢钼青铜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7 余希立;李平;郑俊生;吴云霞;周兴贵;;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电极的氧还原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苗鹤;薛业建;周旭峰;刘兆平;;石墨烯基氧还原催化剂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5年07期

9 陈洁;高建民;;掺杂碳材料用于氧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21期

10 杨伟;陈胜洲;邹汉波;林维明;;氮掺杂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昊亮;张慧娟;李祥太;赵斌;杨俊和;;预处理对钴基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艳霞;;对氧还原电催化中的一些基本科学问题的思考[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沈岸丽;王双印;;电荷转移诱导增强石墨烯催化氧还原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4 蒋雨霏;杨立军;胡征;;硼氮共掺杂微结构对碳纳米管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5 张盾;;碱性燃料电池中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纳米氧化锰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杨立军;蒋雨霏;;碳基材料氧还原活性结构的理论与实验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C];2016年

7 熊中平;司玉军;张英;李敏娇;;取代基修饰碳纳米管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8 王静;王勇;;S、N共掺杂石墨炭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云;胡劲松;魏子栋;万立骏;;基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10 杨立军;蒋雨霏;胡征;;开发在酸/碱性介质中有高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碳基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禾;给生活垃圾找条“回去”的路[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宇;新型碳基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艾可龙;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催化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Syed Shoaib Ahmad Shah;金属有机框架(MOF)衍生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刘柏辰;氮掺杂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邓怡杰;高性能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张晓华;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氧还原历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7 曾黎明;基于氧还原和析出反应的金属复合催化剂设计和制备[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8 张双双;非铂类高效氧还原催化剂设计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9 崔超男;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和氧还原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薛业建;金属空气电池新型锰酸镧基氧还原阴极催化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艺津;金属有机框架衍生多孔碳基杂化材料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催化氧还原中的应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吕路强;ZIF基多孔碳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陈维;MnO_2牺牲模板法制备氮掺杂碳氧还原催化剂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李伟;可充电锌—空气电池高性能阴极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5 柳森;非金属元素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王启晨;Fe-N-C类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7 刘一玲;高效碳基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设计和在锌空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8 张莹莹;含锰硫族簇基晶态材料的合成及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9 张亨博;杂原子掺杂碳/过渡金属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范宝法;铁/钴/氮掺杂碳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氧还原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6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86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