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界面自组装以及光稳定性研究
【图文】:
图 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正装结构和倒装结构示意图[10]。Fig. 1-1 Device architecture of conventional OPVandinvertedOPV共混异质结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四个过程[11]来实现,如图 1-2 所示:(1) 吸收光子并且产生激子的过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吸收能量大于其带隙的光子,,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会从最高占据轨道(HOMO)跃迁到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从而在 HOMO 上产生空穴空位,LUMO 上产生电子。这样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对会有很大的束缚能[12],主要原因是有机半导体材料本身的低的介电常数,而这样的具有大的束缚能的电子空穴对称为激子。(2) 激子扩散到给受体界面。激子作为有强束缚能的电子空穴对,由于其本质上显现的电中性使得其不受器件内建电场的影响,而激子的移动主要是靠扩散。相比较于双层异质结结构的器件,共混异质结结构的器件中由于相互贯穿的网络结构大大增加了给体和受体的相对接触面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子在复合之前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空穴会在器件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阴极和阳极移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和电极之间的接触会影响电荷的收集效率,当活性层中给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阳极的功函数匹配,受体材料的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和阴极的功函数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说它们之间接触就是欧姆接触,此时电荷收集效率达到最大值。但是活性层和电极之间的能级匹配达到欧姆接触的条件难度不小,为了尽量减小这部分的损失,界面修饰起到了很重要的提升电荷收集的作用阴极界面修饰材料降低了阴极的功函数;阳极界面修饰材料增大了阳极的功函数从而为尽可能地实现欧姆接触进而优化器件的各性能参数指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4]。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4;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科学家研获高性能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J];浙江化工;2019年11期
2 陈立桅;;通过分子结构调控方法实现非富勒烯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绿色溶剂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9年12期
3 田禾;;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商品化[J];国际学术动态;2002年01期
4 ;德国开发基于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智能太阳镜[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年15期
5 黄辉;;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应用及展望[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7年06期
6 李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新进展[J];电子世界;2018年06期
7 ;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8年05期
8 拉迪娅;;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工作方式分析(英文)[J];现代盐化工;2018年03期
9 ;我国科学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J];浙江化工;2018年08期
10 ;我国有机太阳能电池刷新世界纪录[J];山东化工;201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博宇;陆恒;占肖卫;;基于十一并稠环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A];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有机太阳能电池篇)[C];2018年
2 胡拯豪;张福俊;安桥石;;基于二元器件互补的光伏参数制备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A];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有机太阳能电池篇)[C];2018年
3 高亮;张志国;李永舫;;基于给受体吸收互补的高效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二分会:有机光伏的机遇和挑战[C];2016年
4 童金辉;熊思醒;毛霖;周印华;;柔性多结有机太阳能电池:高电压及大面积化[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二分会:有机光伏的机遇和挑战[C];2016年
5 张有丹;张浩力;;并五苯衍生物的单线态裂分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高兴宇;杨迎国;季庚午;郑官豪杰;;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中的同步辐射表征及其构效关系研究[A];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孙倩倩;张福俊;张苗;;通过极性溶剂浸润的方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A];第二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8 Zhengguo Xiao;Qingfeng Dong;Wenjing Tian;Hui Huang;Jinsong Huang;;极性小分子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升(英文)[A];第二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张苗;张福俊;;两步倒置处理协同三元策略制备高效率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10 石慧;夏若曦;孙辰;肖经洋;吴志鸿;黄飞;叶轩立;曹镛;;基于界面工程及光学调控的高效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A];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玉松 通讯员 吴军辉;17.3%! 中国科学家刷新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N];科技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张晶晶 通讯员 吴军辉;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世界之“最”诞生记[N];中国科学报;2019年
3 记者 刘晓倩;兰州大学等揭示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设计思路[N];中国科学报;2019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辛雨;有机太阳能电池进化出“新物种”[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本报通讯员 吴军辉;我科学家研获高性能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N];光明日报;2019年
6 记者 刘霞;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8年
7 记者 陈建强 刘茜 通讯员 吴军辉;我科学家刷新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光电率最高纪录[N];光明日报;2018年
8 通讯员 吴军辉 记者 冯国梧;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达12.7%[N];科技日报;2016年
9 记者 邱登科;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大幅提高[N];民营经济报;2016年
10 华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馨元;纳米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刘莎;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器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Danish Khan;碳纳米管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4 马丹阳;有机太阳能电池小分子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毛霖;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毛笔印刷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梁铨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载流子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秦云朋;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聚合物光伏电池器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8 刘晓凤;基于三蝶烯和傒二酰亚胺构筑新型三维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9 王文艳;基于金属银纳米结构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10 苗洋;具有N型大π共轭结构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华;侧链功能化高分子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管倩;基于醇溶性阴极界面层的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
3 孔骁;高效三元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冯耕;活性层处理工艺对基于(tbt)_2Ir(acac)的三元共混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孙匡世;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的理论研究与设计[D];西南大学;2019年
6 彭索萍;亚酞菁及其衍生物光伏性能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7 王剑晓;基于双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8 李利娟;基于可溶小分子给体的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9 李馨蕊;基于新型添加剂的高效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0 袁莹颖;基于TADF材料的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92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9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