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0:12
【摘要】: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高比功率和长循环寿命的新型储能器件,在许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研究的重中之重。碳材料是一种常用的电极材料,但由于其双电层的储能机制,拥有比较低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超电容的能量密度,改善碳材料的现有的缺点,本文通过杂原子掺杂改性和活化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碳材料。同时探究了杂原子的掺杂对其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蔷薇花瓣作为原料,KOH作为活化剂,制备了具有微孔和介孔的多级孔道结构的富氮碳材料,其比表面积达到1646.7 m~2 g~(-1)。其多级的孔道结构给电解液提供了更多离子传输通道。活化后的氮含量为1.2 at.%。氮元素的掺杂可以提高导电性和材料润湿性。在6 M KOH的水系电解液中,蔷薇衍生多孔碳的质量比电容和体积比电容分别为340.0 F g~(-1)和238.0 F cm~(-3)(0.5 A g~(-1)),能量密度为(8.3 Wh kg~(-1))。另外,在1 M TEABF_4/PC有机电解液中,电压窗口为0-2.8V时,蔷薇衍生多孔碳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52.6 Wh kg~(-1)),经过6500圈的循环后,依然能保持96.6%,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2)一步法制备PVA-KOH凝胶聚合物,KOH作为活化剂,经过高温碳化得到碳材料具有丰富且均一的孔道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物性表征表明,PVA-KOH凝胶聚合物衍生碳(POC-K)高比表面积(1084.8 m~2 g~(-1)),多级孔道结构(介孔率为45.3%),同时其氧含量为6.0 at%。电化学测试表明,当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负载量为5 mg cm~(-2)的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中的质量比容量为256.7 F g~(-1),当电流密度上升到10 A g~(-1),质量比容量(186.0 F g~(-1))保持在72.46%。说明由于高介孔率,POC-K拥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酸性电解液中产生了更大的质量比容量(406.1 F g~(-1)),是由于含氧官能团在酸性电解液中提供赝电容。同时,当POC-K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可逆比容量(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250 mAh g~(-1))。(3)以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前驱体,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掺杂了N/P和N/S元素,最终得到N/P共掺杂多孔碳材料(HNPC-F)和N/S共掺杂多孔碳材料(HNSC-F)。冷冻干燥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环境友好,也可更好保留材料本身的形貌及疏松多孔的孔道结构。通过物性表征可知,HNPC-F和HNSC-F拥有高比表面积(813.3;1192.1 m~2 g~(-1))和多级孔道结构。掺杂处理后的HNPC-F(N:7.1%;P:0.42%)和HNSC-F(N:7.1%;S:0.8%)的N\P和N\S含量均有所上升。这些优点使HNPC-F和HNSC-F拥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5A g~(-1)时,负载量为5 mg cm~(-2)的HNPC-F和HNSC-F电极在酸性电解液中的质量比容量分别为284.7和325.8 F g~(-1)。另外,在碱性电解液中,由于P原子的掺杂使HNPC-F获得了大的电势窗口(0.0~1.3V),在功率密度为325 W kg~(-1)时,其能量密度为10.3 Wh kg~(-1)。当HNPC-F和HNSC-F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在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之后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88.0和138.5 mAh g~(-1))。
【图文】:

储能器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电容器


第一章 绪 论容器的概述电容器的特点容器,也被称为双电层电容器、超大容量电容器、赝电容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优点为一体的新型储能装置。通过形成第赝电容反应来进行能量存储。如图 1.1 所示,,[3]超级电储存器件的 Ragone 图。与传统电容器相比,超级电容器表面积,因此,超级电容器的容量远超传统电容器。同时级电容器的比能量及比功率的范围大。

示意图,双电层电容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1.2 双电层电容器工作原理示意图[3].2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ochemical doubl第赝电容器,与双电层电容器的储能机理不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了电容。Co时发现了这种新的储能机理,之后便提出机理如图 1.3 所示。[5]法拉第赝电容器的电的碳原子或者导电聚合物,因此可以产生工作原理示意图:(a)欠电位沉积(b)氧化还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27.11;TM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宜;;用改性粘接剂试制矿棉板[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15期

2 修璐;美国高强砼的研究现状及新研究课题方向[J];建筑结构学报;1988年06期

3 朱璧英;;影响照相影像效应诸因素的东西方专题讨论会[J];感光材料;1989年01期

4 刘桐;对常用锰矿的质量分析和调查[J];电池;1989年03期

5 李仕群;胡佳山;;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能评述[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6 乌.赫.阿卡耶夫;马文杰;;聚丙烯结构和化学性能的稳定[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89年04期

7 黄华;;载铂钴酸镧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8 许占位;王天;刘鑫悦;段欣彤;杜钊;王盈;;气氛对钼酸铵分解的影响及产物的电化学性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9 丰洪微;刘向东;田晓;;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09年05期

10 刘春莲;;《材料化学性能》课的教学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贵欣;周固民;瞿美臻;江奇;王国平;冯永成;张伯兰;于作龙;;两种碳纳米管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2 仇鹏;周佳盼;米红宇;;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3 耿芹;梁小玉;王吉德;宿新泰;;二硫化钼/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4 郄富昌;彭庆文;唐致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2ZnTi_3O_8/C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卢星河;韩冬;张广清;马楠;姚宏伟;;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6 刘志超;卢嘉春;黄萍;朱敏华;方荃;;几种氟化碳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7 许越;周德瑞;周景玲;孙硕;;乙醛肟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赵晓;郑明涛;胡航;肖勇;刘应亮;;石墨烯/碳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9 张晓骏;刘明贤;段辉;甘礼华;陈龙武;;石墨烯/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10 刘瑞平;苏伟明;贺鹏;张超;沈超;;中空结构TiO_2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莅 新疆昊鑫锂盐开发有限公司;稀土和钴掺杂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N];新疆科技报(汉);2011年

2 ;十年磨一剑真情铸辉煌[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镍、钴基氢氧化物微结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吴田;镍基体系三维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3 马艺宁;层状结构钒氧基化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4 吴丽军;钒氧(硫)化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艳;新型有机质高性能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储锂机制[D];苏州大学;2018年

6 彭旭;二维组装薄膜电子/离子输运与电化学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程秋实;钛铌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杨杰;新型赝电容电极材料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9 朱丹;铋基含氧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10 张孟雄;钒基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铌基氧化物的制备与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辛利君;基于ZIF-8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李卫霞;几种钼系氧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芳;Co_3O_4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胡志海;磷酸铁锂的制备、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6 邵春风;多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陈秋立;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8 孙淑婷;Mg-Cl和Mg-Br双掺杂对Li_3V_2(PO_4)_3材料性能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施玉红;锌锰尖晶石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毛亚雄;锂离子电池硅基薄膜负极的磁控溅射法制备与电化学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6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96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