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Fe阳极结构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3:23
【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于燃料适用性广、效率高、余热利用价值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i-Fe多孔合金具有高导电、高机械强度等优点,是极具发展潜力的SOFC阳极材料。本文为了提高SOFC单电池的功率密度,使用XRD,SEM,孔隙率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其结构和微观形貌,实验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阳极材料,研究Ni-Fe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阳极结构的影响。由于SOFC工作温度太高,工作状态下阳极内部的电化学反应过程难以观察。本文建立Ni-Fe多孔合金阳极支撑型SOFC数学模型,采用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和质量、能量、动量、电荷守恒方程描述电池内的流动、传热和化学组分传递等物理过程。耦合浓物质传递、二次电流、化学反应、自由多孔介质流动和多孔介质传热过程,采用经验证后的模型研究阳极内部化学反应过程和阳极结构参数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为燃料电池阳极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实验得出Ni-Fe支撑层的最佳配比为:Ni O+10 wt.%Fe_2O_3,最佳烧结和还原温度分别为1450~o C和650~o C。当烧结温度超过1500~o C时样品出现变形并有明显裂缝,当还原温度超过750~o C时样品出现裂缝。通过模拟结果发现,使用SOFC单电池作为模型时,其温度由进口侧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升高,在单电池中后部温度达到最高,出口侧温度稍有降低;在SOFC阳极中的甲烷重整反应主要发生在阳极底部靠近气体通道的区域,为电化学反应提供H_2的同时也会消耗电化学反应产生的H_2O和热量;燃料气体中CH_4、CO、H_2的浓度沿气体流动方向减少,而CO_2、H_2O的浓度分布与CO和H_2相反。在电池厚度方向上,由于受到多孔介质传质阻力的影响,气体浓度会稍有下降;对比三种燃料气体发现减小阳极功能层孔隙率、增大阳极支撑层孔隙率和减小阳极支撑层厚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OFC的功率密度,而优化阳极支撑层结构参数可使阳极浓度极化减小。
【图文】:

阳极,制备流程,功能层,制作工艺


第二章 实验方案第二章 实验方案2.1 研究方案实验研究 SOFC 的阳极 Ni/Fe 含量、制备工艺参数等对阳极孔隙率、比表面积的影响。迄今为止,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制备 SOFC 材料,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有水热合成法、固相法和化学共沉淀法等等[67]。实验为制备磁性良好、颗粒尺寸均匀的阳极粉体材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 SOFC 阳极材料。试验流程如图 2.1 所示。

图像,样品,衍射峰,两相复合


第二章 XRD 图谱。从图 2.2 中可以看出,高温烧结后的样品仅包含 NiO 或e2O4的两相复合结构,且随着样品中 Fe 含量的增加,NiO 的峰强度 700oC 氢气还原后的样品 XRD 图谱如图 2.3 所示只有 Ni 的衍射峰e 已经进入了 Ni 的晶格结构,形成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 Ni-Fe 合样品中 Fe 含量的增加,衍射峰的 2θ向小角度发生偏移,,并且在图氧化物,这说明样品已经充分还原。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震;左薇;张军;吴晓燕;孔晓伟;;生物气及其电池尾气SOFC放电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5年09期

2 于锋;朱明远;王绪根;王刚;祁佩荣;陈冬;代斌;;清洁能源与储能研究发展前瞻——第二届国际清洁能源会议评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5期

3 ;宁波材料所SOFC电堆模块研发取得全面提升[J];硅酸盐通报;2013年06期

4 尹志新;吴冬强;许枭;覃桂萍;;SOFC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电源技术;2012年07期

5 王玲;曾燕伟;蔡铜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2年03期

6 刘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研究进展[J];陶瓷学报;2011年03期

7 孙帆;郑勇;高小龙;王秋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0年04期

8 李彦;余春江;方梦祥;许祝安;骆仲泱;岑可法;;Ni-SD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合成和性质[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01期

9 江亿,薛志峰,曾剑龙,耿克成,姜子炎;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J];暖通空调;2004年06期

10 V.哈特科普夫,潘毅群,吴刚,R.布莱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建筑冷热电联产中的应用[J];暖通空调;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超;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内多物理场传递过程的机理与数值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李家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及其退化的微结构理论与多尺度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孔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磁控溅射阴极的理论分析与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李建芬;生物质催化热解和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邢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LSGM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2 严涵;中温H_2S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高保军;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6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96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f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