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动态协调优化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9:42
【摘要】:由于化石能源的枯竭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关注,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风力资源存在产能不稳定的问题,使得风力发电系统中存在着较大的电能波动。众所周知,储能是解决风能波动性和间歇性的有效手段,相较于蓄电池、超级电容、抽水蓄能以及飞轮等储能方式,压缩空气储能方式有着成本较低、寿命长、污染较小以及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等优势。本文以山东大学提出的新型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系统运行中模式切换带来的动态协调优化控制问题开展分析与研究。相对于传统的风力压缩空气储能结构,本文提出的新系统采用了机械压缩与电压缩相互切换的混合压缩储能方式。其中机械压缩储能方式可以减少系统中能量的转化次数,从而有效降低系统中能量的损失,对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有显著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中压缩储能的两种控制方法,并介绍了系统的机械结构,搭建了仿真模型,并设计了系统控制器、变频器和CAN控制等软硬件设备。针对系统机械压缩预同步控制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试验,得到了机械压缩切合控制在系统不同运行情况下的转矩变化特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基于系统的电机控制需求分析其运行及控制要求,设计了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预测控制,并分析了预测控制在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的优势。在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械压缩的动态协调控制部分,首先通过仿真分析了机械压缩过程储能电机预同步控制的切换特性,对切换流程及其切换过程的转矩变化做了仿真及分析。然后针对该系统机械压缩切换过程做了优化控制仿真,减小了系统模式切换时的机械冲击,使切换转矩能够平缓过渡。最后,搭建了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械压缩切换试验平台,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优化运行控制与进一步的实用化奠定基础。
【图文】:

结构图,新型机,储能系统,混合控制


于是在总结以上压缩储能系统的结构后,课题组借鉴结构-控制一体化思想,逡逑利用机械结构的齿轮增速装置以及离合器耦合控制结构,将机械耦合压缩模式与逡逑电耦合压缩模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混合的压缩空气储能新结构。如下图1-2所逡逑示为新型机电耦合控制的微型风力压缩空气储能结构。逡逑k逦发电机逦电磁邋储能电机邋涡旋机逡逑—1变频器 ̄子 ̄|变频器p—逡逑p邋—1直流_母线1逡逑图1-2新型机电混合控制的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结构图逡逑在新结构中,又加入了不同于传统电压缩储能方式的机械压缩储能方式。在逡逑新系统的结构中又加入了电磁离合器来对系统进行改进,这使得系统中的压缩储逡逑能结构变得会更加复杂。在这两种压缩储能控制方式相互切换时,为保证系统能逡逑够稳定的运行,,系统中的转矩要尽量实现平滑过渡。因此我们就需要对系统的控逡逑2逡逑

储能系统,压缩能,压缩空气,储能


图2-1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械压缩能量流动图逡逑系统的电压缩储能是将系统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用于储能电机带动压缩机进逡逑行压缩储能,压缩过程能量流动环节较多,但是其控制较为简单。如下图2-2所逡逑示为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电压缩能量流动图。逡逑8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89;TM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忠才;肖建;郭冀岭;陈秉祯;;永磁同步电机预测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5年08期

2 薛晨旭;韩峻峰;林川;潘盛辉;李娜;;同轴双电机耦合系统功率平衡研究[J];轻工机械;2015年02期

3 王东文;李崇坚;吴尧;佟宁泽;;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S1期

4 王成山;武震;杨献莘;张书槐;刘一欣;;基于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的混合储能系统建模与实验验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23期

5 茅靖峰;吴爱华;吴国庆;张旭东;吴国祥;;基于扩张状态观测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MPPT自适应滑模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8期

6 孔小兵;刘向杰;;永磁同步电机高效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4年09期

7 褚晓广;张承慧;孔英;李珂;;机械耦合式压缩空气储能风电系统涡旋机切入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4年07期

8 陈来军;梅生伟;王俊杰;卢强;;面向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4年06期

9 陈家伟;陈杰;龚春英;;离网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10 张新敬;陈海生;刘金超;李文;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展展;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孙旭;基于PMSM的柴油发动机力矩补偿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彭韬;并网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D];西华大学;2014年

4 朱星旭;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李显阳;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的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高丽媛;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王萍;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扬;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模拟仿真及MPPT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金晓华;基于dSPACE半实物仿真的电机测试平台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7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97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